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要完成新课标应该做到改变摸式,培养兴趣,精心设计,有效渗透,灵活多变,寓教于乐,巧用场地,妙用器材,激发乐趣,使学校体育做到德育、体育“双丰收”。
关键词: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教育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这是《学校体肓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现行的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一般任课老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增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既不完成教学仼务,也导致学校体育的畸形发展。
有效的体育课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适适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摸式是教师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方法也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等等。传统的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时有发生,毫不注意学生的主观意愿,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进行,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尽量创造条件开设一些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的同时,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时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很多教师都结合开展“我是解放军”的游戏,激发学生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收到很好的效果。再如上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实践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生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尽可能多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特点的组合游戏,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全身心都得到锻炼。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 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蓝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 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体育教材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種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真正达到体育、德育“双丰收”。
关键词: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教育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这是《学校体肓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现行的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一般任课老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增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既不完成教学仼务,也导致学校体育的畸形发展。
有效的体育课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适适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摸式是教师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方法也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等等。传统的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时有发生,毫不注意学生的主观意愿,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进行,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尽量创造条件开设一些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的同时,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时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很多教师都结合开展“我是解放军”的游戏,激发学生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收到很好的效果。再如上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实践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生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尽可能多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特点的组合游戏,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全身心都得到锻炼。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 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蓝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 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体育教材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種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真正达到体育、德育“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