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的语文教学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短板效应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有很多地方是受局限的。在信息化教学介入之前,传统教学的局限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介入传统教学的局限逐渐被弥补,使语文教学更加完善。
  1.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信息化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创设教学情境。有些时候传统教学不能给予学生非常直观的场景,学生又没有经历过哪些场景,所以只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是难以描绘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效果,继而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去情境之中,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篇文章。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其中这里的“难”如果没有图片、影像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难想象到蜀道的险恶,更体会不到它的“难”,只有信息化介入,展示一定的图片和影像,再展开想象才能更好的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蜀道。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场景是我们生活中江浙一带的学生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面,很难展开想象,联想这一场景,感受这种心情。所要我们教学要通过信息化介入,给学生展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景象的图片、影像,帮助学生进入这个情景,才能更好的展开联想,从而更好理解诗文。信息化介入教学中,可以更好的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也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2.直观生动展现,调动学生课堂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缺少直观性、生动性,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信息化背景下,我们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弥补这个不足之处。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清晰,声像结合,动感强等优势,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信息化介入教学,使课堂气氛显得既紧张又活跃,学生眼界得到有效开阔,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季羡林《清塘和韵》教学中,这是讲述关于荷的一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荷塘前观看荷花之后再讲解这篇文章,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根本做不到,即使有条件做到去看荷花,那么明天讲梅花,后天讲菊花,我们不可能都逐一去鉴赏过去。这一问题在信息化介入以后,就可以实现学生对讲解事物的逐一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影像来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讲解对象的了解,便于学生对对象的认知和理解。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能调动学生课堂氛围。
其他文献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生活,综合语文的一个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从它大张旗鼓地出现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上,如何学,却是伴着它的诞生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年轻语文老师,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三年中,共接触了三十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法,每每遇到此,我的策略就是跳过或者粗粗地采纳教学参
期刊
最近读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敢于让学生自我布置作业》一文,使我眼前一亮:“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针对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学生作业总是老师“一言堂”,作业被老师统得过多、过死,学生在长期大量的作业题海中,练得身心疲惫、兴趣全无。作业只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而没有真正从作业设计中去思考:如何将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点金石,而不是“绊脚石”。“让孩子自我布置作业”是力求学生发展出发,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一种
期刊
一、直面教学现状,解剖教学弊端  本人自2007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就长期在偏远山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前沿耕耘。教龄7年,由于酷爱家乡永善县教育事业,先后在国家级贫困县永善县务基等偏远山区农村中学任教,在平时的教学生涯中已养成习惯于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不断调查,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行为模式,从而发现了家乡偏远山区农村语文教育存在如下令人担忧的现象:  1、师资水平低下 。在我所任
期刊
一、精雕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精雕细琢文章的标题。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不妨拟出轻松活泼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拍卖“诚信”》、《为“诚信”喊冤》、《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  好的标题应是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常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如下观点:在传统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今天依然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而领域课程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有加强领域与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方能实现全面的和整体的教育。  一、
期刊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杜郎口旋风、洋思、永威,特别是西峡的三疑三探誉满天下,慕名求学的学生多,前去参观学习的领导与教师更多,推动着各地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凭借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所担任的本科——语文课程的改革,发表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是关键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举
期刊
一、用课内阅读促进、带动课外阅读  初一年级刚开始时,利用课前15分钟举办一个“故事会”,刚开始由老师给学生读书、讲故事,在一段时间的熏陶和锻炼后,让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轮流讲故事。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故事会”,可是每次只有15分钟,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就戛然而止。心急的孩子就打听结果或问这本书在哪里;也有的孩子为了先读为快,赶紧找来书看。不爱看书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逐渐开始关注读书了。  我的
期刊
近年来,为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班班通”工程。我校也从这项工程获益甚多,县教育局根据我校实际,给我校配置“班班通”设备10套,实现了“班班通”设备的全覆盖。这些设备的投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一、“班班通”设备的作用  1、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能靠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自己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教学内容,以此
期刊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韩愈在他的散文《师说》中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可见“传道”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排在了受业、解惑之前。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之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气节、美好的品德,使他们自觉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每一个语
期刊
鲁迅先生曾新奇地说,最早的纤夫在江边拉纤时喊出的号子是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接着便有了《诗经》;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代的经济繁荣将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我们在那个繁盛的时代,熟悉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在眼前历数着这一切时,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确实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1.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