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隔绝了大都市的浮躁和喧嚣,固守着千年以来的清丽和婉约,她把千年的文化底蕴保留在交错的山水之间,连地层深处的紫砂陶土,也饱含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文化推动了紫砂壶的发展,让其成为视如珍宝的艺术佳品。是紫砂壶记录了文化的轨迹,几百年来紫砂艺人把文化的精华浓缩在掌中壶上,以壶的形式讲述文化的发展。紫砂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而享誉华夏,一代代的宜兴人,热衷于紫砂陶业,要让紫砂文化流传千古。
书画陶刻亦紫砂
陈惠红,出生于陶都宜兴的女子,嗅着陶土的气息成长,随着弯弯的蠡河水,祖辈们爱陶制壶的习俗也流进了她的心中。陈惠红这样与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先是师从储集泉先生学习制壶技艺,从传统器型中学习先人制壶的精髓,温古而知新。紫砂壶惹人怜爱之处,不仅在于壶体本身,还在于壶身所承载的诗书画意。在凹凸不平的紫砂陶胚上,以刀代笔,把诗词绘画通过用刀的沉重、痛快、爽利,呈现在紫砂壶上,展现出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紫砂陶刻这一具有文人意味的艺术也令陈惠红心仪不已。她跟随著名书画陶艺家査元康先生学习书画和陶刻艺术,以期在创作紫砂壶时,能使得陶刻和壶意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更好地展现紫砂艺术的风韵。
紫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紫砂的灵魂。陈惠红一心以文化紫砂为本进行艺术的创作。她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在酝酿设计时佐以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特征,最后精心打磨成具有灵气的紫砂壶艺佳作。
吉祥文化在壶中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的愿望。代表了吉祥意味的图案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陈惠红也从中获取灵感,创制出了带有美好心愿的《吉瑞壶》。此壶的壶体是类似于“鼓”的造型,扁圆桶的壶身腹鼓饱满,线条圆润。壶足和壶盖则是“鼓”的上下两面,两者相似的造型,相对的位置,构成了上下呼应的结构,在视觉上具有整体感。而且,上小下大的设计,使得壶体给人以沉稳端重的气韵。壶足和壶盖处的线条清晰明快,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感。壶体的气势就在这线条中突显了出来。壶身的造型是以“圆”为主,是对圆满的追求和期盼。在壶嘴、壶把和壶钮的设计上,完全是以“方”为本。这和壶身形成了鲜明的方圆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弯的壶嘴在转折处以弧线相连,形成方圆相济的效果。方形的壶把和壶钮,轮廓分明,造型工整有力,颇具力度。流把钮三者的转折处又都有一条斜线装饰其中,具有统一的美感。作者分别在壶嘴的尖部,壶把的边缘,壶钮的中间装饰了古典的“回纹”,巧妙的设计让装饰与各自的位置相统一,方形的“回纹”又与流把钮的造型相照应,由此可见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妙设计。“回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在民间是被称为“富贵不断头”的吉祥纹案,具有延绵不断的美好寓意,是吉庆和祥瑞的象征。壶身的陶刻也与此壶的壶意相符,一面是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龙”的图案,在粗放的刀法下,展现出了原始图腾的韵味。一面刻有“吉瑞”二字,古老的字体,美好的含义,直击壶意。
变化才是永恒
陈惠红的紫砂创作,在根植于文化土壤上的同时,也不忘寻找创新和变化。同样源自于吉祥文化的《祥瑞壶》却给人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祥瑞壶》的壶型是从传统的石瓢壶中演化而来。壶身延续了传统“圆锥”的造型,线条流畅圆润。底部三个乳丁足作为支撑,和桌面形成的小小空间让壶体显得轻巧灵动。壶嘴、壶把和壶钮的造型,别致优雅,是此壶的精彩之处。壶钮仿佛是一条抽象的“龙”的造型,以简约的线条弯曲而成,龙头昂扬朝天,拱起的身躯和支撑在壶盖上的龙足构成一个变化了的“拱桥”造型,作者在寻求突破的同时,也不忘对历史经典表达自己的敬畏之情。壶的流把共同构成了一只祥瑞的凤凰,壶嘴宛若凤头,壶嘴根部装饰了典雅的如意纹饰,就像是凤凰头部漂亮的羽毛。壶把上卷曲的把端,以一个简约的细节展示了凤凰华丽的尾羽。壶上龙凤呈“祥”,把古典的文化和传统的壶型想融合,在古色古香中表现出全新的艺术品位。
《鱼灵龙套具》是陈惠红从传统文化中取材,用现代艺术的风格打造出的一套茶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整套茶具简约时尚,而又不缺乏文化的素养。整个壶体呈金字塔状,线面清晰,气势贯通,力度透彻。龙头为直形的壶嘴,龙口大张,似蛟龙吐水。三角的壶把由两条龙相接而成。壶身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头鱼的装饰,形象的鱼头,抽象的鱼身,和壶的整体风格相辅相成。现代的简约风格和古典的风雅文化融合而成,是立足于文化之本的艺术创新。
书画陶刻亦紫砂
陈惠红,出生于陶都宜兴的女子,嗅着陶土的气息成长,随着弯弯的蠡河水,祖辈们爱陶制壶的习俗也流进了她的心中。陈惠红这样与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先是师从储集泉先生学习制壶技艺,从传统器型中学习先人制壶的精髓,温古而知新。紫砂壶惹人怜爱之处,不仅在于壶体本身,还在于壶身所承载的诗书画意。在凹凸不平的紫砂陶胚上,以刀代笔,把诗词绘画通过用刀的沉重、痛快、爽利,呈现在紫砂壶上,展现出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紫砂陶刻这一具有文人意味的艺术也令陈惠红心仪不已。她跟随著名书画陶艺家査元康先生学习书画和陶刻艺术,以期在创作紫砂壶时,能使得陶刻和壶意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更好地展现紫砂艺术的风韵。
紫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紫砂的灵魂。陈惠红一心以文化紫砂为本进行艺术的创作。她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在酝酿设计时佐以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特征,最后精心打磨成具有灵气的紫砂壶艺佳作。
吉祥文化在壶中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的愿望。代表了吉祥意味的图案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陈惠红也从中获取灵感,创制出了带有美好心愿的《吉瑞壶》。此壶的壶体是类似于“鼓”的造型,扁圆桶的壶身腹鼓饱满,线条圆润。壶足和壶盖则是“鼓”的上下两面,两者相似的造型,相对的位置,构成了上下呼应的结构,在视觉上具有整体感。而且,上小下大的设计,使得壶体给人以沉稳端重的气韵。壶足和壶盖处的线条清晰明快,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感。壶体的气势就在这线条中突显了出来。壶身的造型是以“圆”为主,是对圆满的追求和期盼。在壶嘴、壶把和壶钮的设计上,完全是以“方”为本。这和壶身形成了鲜明的方圆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弯的壶嘴在转折处以弧线相连,形成方圆相济的效果。方形的壶把和壶钮,轮廓分明,造型工整有力,颇具力度。流把钮三者的转折处又都有一条斜线装饰其中,具有统一的美感。作者分别在壶嘴的尖部,壶把的边缘,壶钮的中间装饰了古典的“回纹”,巧妙的设计让装饰与各自的位置相统一,方形的“回纹”又与流把钮的造型相照应,由此可见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妙设计。“回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在民间是被称为“富贵不断头”的吉祥纹案,具有延绵不断的美好寓意,是吉庆和祥瑞的象征。壶身的陶刻也与此壶的壶意相符,一面是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龙”的图案,在粗放的刀法下,展现出了原始图腾的韵味。一面刻有“吉瑞”二字,古老的字体,美好的含义,直击壶意。
变化才是永恒
陈惠红的紫砂创作,在根植于文化土壤上的同时,也不忘寻找创新和变化。同样源自于吉祥文化的《祥瑞壶》却给人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祥瑞壶》的壶型是从传统的石瓢壶中演化而来。壶身延续了传统“圆锥”的造型,线条流畅圆润。底部三个乳丁足作为支撑,和桌面形成的小小空间让壶体显得轻巧灵动。壶嘴、壶把和壶钮的造型,别致优雅,是此壶的精彩之处。壶钮仿佛是一条抽象的“龙”的造型,以简约的线条弯曲而成,龙头昂扬朝天,拱起的身躯和支撑在壶盖上的龙足构成一个变化了的“拱桥”造型,作者在寻求突破的同时,也不忘对历史经典表达自己的敬畏之情。壶的流把共同构成了一只祥瑞的凤凰,壶嘴宛若凤头,壶嘴根部装饰了典雅的如意纹饰,就像是凤凰头部漂亮的羽毛。壶把上卷曲的把端,以一个简约的细节展示了凤凰华丽的尾羽。壶上龙凤呈“祥”,把古典的文化和传统的壶型想融合,在古色古香中表现出全新的艺术品位。
《鱼灵龙套具》是陈惠红从传统文化中取材,用现代艺术的风格打造出的一套茶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整套茶具简约时尚,而又不缺乏文化的素养。整个壶体呈金字塔状,线面清晰,气势贯通,力度透彻。龙头为直形的壶嘴,龙口大张,似蛟龙吐水。三角的壶把由两条龙相接而成。壶身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头鱼的装饰,形象的鱼头,抽象的鱼身,和壶的整体风格相辅相成。现代的简约风格和古典的风雅文化融合而成,是立足于文化之本的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