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注意积累语言, 对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是要求学会浏览, 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一、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 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 畅通无阻,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 多方面去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方向, 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有一处细节描写, 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 小鬼已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发现小鬼的干粮袋里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骨头, 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儿。陈赓全明白了, 他深情地搂着小鬼。这个“搂”字包含着复杂的意思和情感, 正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发散点。从陈赓、小鬼这两个角度揣摩, 引导学生领悟“搂”字不只表现了红军战士之间真挚的阶级友爱, 而且饱含着陈赓对小鬼高尚品质的敬佩, 还突出了陈赓悔恨、自责的心理。红军战士患难相助, 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揭示得十分丰满。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 不同角度, 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 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 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势利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阅读便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显现语文学科的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 自主生动活泼” 得到发展, 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 禁锢的要解放, 潜在的要诱发, 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创造的天赋。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 起来, 人人动脑、动口、动手, 开动各种器官, 让想象飞起来, 思维活起来, 语言丰富起来。例如, 教学《 称象》一课中曹冲的那段话可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学生思维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才能达到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不觉得累,不觉得难。
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
为此,可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每次报刊发到后,班主任先浏览一遍,发给学生时,向学生介绍几篇; 有时先给学生阅读一部分, 学生正注意听时,有意中止,给学生造成悬念。报刊发给学生们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教师点到的文章。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一次故事会、评论会等。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注意积累语言, 对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是要求学会浏览, 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一、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 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 畅通无阻,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 多方面去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方向, 培养思维的流畅性。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有一处细节描写, 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 小鬼已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发现小鬼的干粮袋里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骨头, 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儿。陈赓全明白了, 他深情地搂着小鬼。这个“搂”字包含着复杂的意思和情感, 正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发散点。从陈赓、小鬼这两个角度揣摩, 引导学生领悟“搂”字不只表现了红军战士之间真挚的阶级友爱, 而且饱含着陈赓对小鬼高尚品质的敬佩, 还突出了陈赓悔恨、自责的心理。红军战士患难相助, 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揭示得十分丰满。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 不同角度, 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 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 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势利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阅读便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显现语文学科的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 自主生动活泼” 得到发展, 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 禁锢的要解放, 潜在的要诱发, 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创造的天赋。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 起来, 人人动脑、动口、动手, 开动各种器官, 让想象飞起来, 思维活起来, 语言丰富起来。例如, 教学《 称象》一课中曹冲的那段话可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学生思维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才能达到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不觉得累,不觉得难。
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
为此,可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每次报刊发到后,班主任先浏览一遍,发给学生时,向学生介绍几篇; 有时先给学生阅读一部分, 学生正注意听时,有意中止,给学生造成悬念。报刊发给学生们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教师点到的文章。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一次故事会、评论会等。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