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 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本文对节奏与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些谱例进行分析,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脉络、精髓,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它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而旋律则依附于节奏,经过千变万化有机地组合构成绚丽多彩的音乐。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的不同、表现的情绪固然不同。如轻快活泼的节奏使人心情愉快,雄壮有力的节奏使人精神振奋,缓慢悠长的节奏可以体现宽广辽阔的情绪,轻柔委婉的节奏与音符结合构成抒情美妙的音乐,使人陶醉,其乐无穷。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欣赏音乐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节奏上多种形式的训练对提高幼儿节奏感及创造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和进步、智力发 展、动手本领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教学研究。
关键词:节奏;声音;感觉;律动
一、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养成听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旋律的起伏跌宕还是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都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幼儿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而,让幼儿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通过聆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小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包含了非常形象鲜明的节奏,在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愿意模仿这些节奏,对节奏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欣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用耳朵聆听音乐时,我第一步首先開展各种听觉运动和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 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音响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经过听音乐亲自去感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同小知己、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掌握节奏
1.语言与节奏的结合
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语言的本身就附有微妙、生动的节奏,将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结合,从语言节奏出发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容易而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中节奏的特点,选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人物等等,结合相应的词语或者短句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灰太狼、奥特曼可以表示前十六的节奏型,芭比娃娃、铁甲小宝可以代表全十六节奏型等等,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参与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很浓,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来幼儿词语创作的能力。
2.动作与节奏的结合
夸张、形象的动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对于低年龄的幼儿来说,采用肢体语言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音乐的表达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只凭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有动作的参与。动作与节奏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游戏过程中很多动作都包含着节奏,如:洗脸、刷牙、扫地等。用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合拍的能力,可以选择生动有趣、节奏强弱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幼儿随着音乐通过动作的表现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协调一致。例如:大象走可以表示速度的缓慢与声音的沉重;而小兔子走路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轻快等等。当幼儿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例如:捻指、用舌头发声音等。当一段音乐出现后,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由于音乐的节奏较快,选择较远部位的幼儿通过实践发现距离远,导致动作慢,节奏跟不上,一来二去,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寻找最佳答案。再者用肢体感知音乐: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 拍子,4拍子,3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 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觉和领会用优美的动作体现出来,这种体现 自如、灵巧、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如同此类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趴、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 、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体现。让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严雄壮, 整洁有力;认知4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3拍子时,就 放一些圆音乐舞曲让幼儿来体现。
3.乐器与节奏的结合
乐器的直观性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利用乐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表现音乐的效果也最显著。当幼儿熟悉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以及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后,可以根據乐器的性能及特点为音乐来伴奏或者表现音乐。如在欣赏三拍子《摇篮曲》、《小燕子》等,通过乐器伴奏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强弱若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活动中,幼儿还发现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发出很奇妙的声音,如:将豆子放进塑料瓶里发出的声音就像下雨声;用木棒刮洗衣板的声音和青蛙的叫声很相似;拷贝纸的抖动声就像电闪雷鸣……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想象力。其次运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除了用身体体现,我还让幼儿充足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知道明白各种乐器的音响,是清亮、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娴熟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但熏染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巧愉快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致,发展和进步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不论是在对音乐的喜欢上,对音乐的感觉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加油干》中,孩子们一会用道具拉拉条表现节奏,一会儿用炒菜勺子敲打表现节奏,一会儿又用筷子和碗做捣杏皮表现节奏。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活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咆哮,一会儿又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都是小孩子儿童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体现的音乐,享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的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体验,多表现。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可见,幼儿节奏能力的不断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不仅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节奏;声音;感觉;律动
一、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养成听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旋律的起伏跌宕还是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都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幼儿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而,让幼儿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通过聆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小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包含了非常形象鲜明的节奏,在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愿意模仿这些节奏,对节奏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欣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用耳朵聆听音乐时,我第一步首先開展各种听觉运动和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 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音响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经过听音乐亲自去感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同小知己、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掌握节奏
1.语言与节奏的结合
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语言的本身就附有微妙、生动的节奏,将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结合,从语言节奏出发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容易而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中节奏的特点,选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人物等等,结合相应的词语或者短句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灰太狼、奥特曼可以表示前十六的节奏型,芭比娃娃、铁甲小宝可以代表全十六节奏型等等,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参与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很浓,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来幼儿词语创作的能力。
2.动作与节奏的结合
夸张、形象的动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对于低年龄的幼儿来说,采用肢体语言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音乐的表达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只凭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有动作的参与。动作与节奏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游戏过程中很多动作都包含着节奏,如:洗脸、刷牙、扫地等。用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合拍的能力,可以选择生动有趣、节奏强弱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幼儿随着音乐通过动作的表现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协调一致。例如:大象走可以表示速度的缓慢与声音的沉重;而小兔子走路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轻快等等。当幼儿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例如:捻指、用舌头发声音等。当一段音乐出现后,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由于音乐的节奏较快,选择较远部位的幼儿通过实践发现距离远,导致动作慢,节奏跟不上,一来二去,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寻找最佳答案。再者用肢体感知音乐: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 拍子,4拍子,3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 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觉和领会用优美的动作体现出来,这种体现 自如、灵巧、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如同此类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趴、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 、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体现。让幼儿认识了解程度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严雄壮, 整洁有力;认知4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3拍子时,就 放一些圆音乐舞曲让幼儿来体现。
3.乐器与节奏的结合
乐器的直观性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利用乐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表现音乐的效果也最显著。当幼儿熟悉了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以及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后,可以根據乐器的性能及特点为音乐来伴奏或者表现音乐。如在欣赏三拍子《摇篮曲》、《小燕子》等,通过乐器伴奏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强弱若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活动中,幼儿还发现还有很多日常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发出很奇妙的声音,如:将豆子放进塑料瓶里发出的声音就像下雨声;用木棒刮洗衣板的声音和青蛙的叫声很相似;拷贝纸的抖动声就像电闪雷鸣……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想象力。其次运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除了用身体体现,我还让幼儿充足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知道明白各种乐器的音响,是清亮、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娴熟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但熏染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巧愉快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致,发展和进步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不论是在对音乐的喜欢上,对音乐的感觉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加油干》中,孩子们一会用道具拉拉条表现节奏,一会儿用炒菜勺子敲打表现节奏,一会儿又用筷子和碗做捣杏皮表现节奏。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活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咆哮,一会儿又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都是小孩子儿童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体现的音乐,享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的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体验,多表现。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可见,幼儿节奏能力的不断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不仅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