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焦作市农业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己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狠抓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326元,增长18.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74元。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焦作市是全国粮食高产地区之一,以稳产、高产而闻名。近年来,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狠抓结构调整增效益,狠抓应变管理保高产,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步增产。2007年粮食面积392万亩,总产192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夏粮平均亩产490.9公斤,总产100.9万吨,首次突破100万吨,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今年夏粮生产再次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全市平均亩产跨越500公斤,达到505公斤;4个农业部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亩产跨越600公斤,温县祥云镇万亩示范区达到606公斤;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温县赵堡5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跨越700公斤,达到728公斤。秋季玉米预计亩产551.39公斤,同比增加30.49公斤。全市12个玉米万亩示范区总面积14.8万亩,平均单产650公斤。修武县小文案村百亩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865.8公斤,16亩核心区亩产901.8公斤。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按照“适应市场抓调整、发挥优势抓调整、突出特色抓调整、围绕加工抓调整”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力促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一是小麦种子产业迅速崛起。充分发挥焦作较好的土壤水利条件、成熟的精耕细作技术和育种制种的比较优势,瞄准黄淮海麦区种子市场需求,大力建设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实施龙头带动,打造焦作种子品牌,培育小麦种子产业。2007年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60万亩,小麦种子专业村205个,总产量2.6亿公斤,供种范围辐射8省106县。焦作市自主繁育的豫麦58、温麦19、豫麦49-198等品种,成为黄淮海麦区的主导品种,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卢良恕、李振声、王连铮、郭予元等两院院士的多次肯定。二是怀药产业迅速膨胀。我市怀药种植已达24.2万亩,科技含量高、增值空间大的新产品达到20多个,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洛阳等20多个城市建立“怀药专卖店”200余家,怀药种植总产值超过10亿元,加工总产值达15.3亿元,种植户亩均收入4000余元。三是蔬菜产业迅速提升。强力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组织产地认定和品质认证,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对接机制。建成无公害蔬菜产地19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85个,核心示范区37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1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农产品2个。四是食用菌产业迅速扩张。全市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从2001年开始起步,到2007年总投料量达到12.27万吨,产量10.97万吨,产值3.68亿元,农民直接增收2.2亿元;发展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16家,年加工食用菌2100吨,产值2600万元,创利润1100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强劲。全市以推进企业发展集群化、加工基地标准化、产品质量品牌化为重点,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实行税收优惠、营造发展环境、扩大信贷规模、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努力拉长小麦、玉米、怀药、牛奶、肉鸡、生猪、肉牛、速生杨等八大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年加工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分别达到353万吨和178万吨,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4倍和1.1倍;牛奶、生猪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2万吨和122万头,分别增长了9.7倍和3.5倍。2007年底,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已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22.3%,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工业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20家和64家,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5个,省著名商标17个。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税10.5亿元,同比增长15.5%。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焦作市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机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2005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进行示范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每年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合作社703家,比去年增加248家,成员出资额3.4亿元,入社成员2.8万户,辐射带动17.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2个,绿色认证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区域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带动15.7万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其中,沁阳安乐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走出国门,到蒙古国开展了跨区作业服务。
改革创新 开创新局面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推进2500斤单产能力建设。实施良种引进和繁育工程,加大粮食新品种的科研攻关力度,力争粮食作物主栽品种3年更换一次。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增加高产高效新技术应用面积。实行专家种植、示范推广、集中连片、带动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检测体系,大幅度提高统防统治能力。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推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市场形势、价格走势和科技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强化科学应变技术管理,进一步发挥既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小麦种子产业、蔬菜、水果、食用菌生产,积极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区域化布局。
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运用财政杠杆,努力引导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运用市场准入的强制手段,努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技术;运用核心示范区的典型示范,努力带动农民自觉选择农业标准化方向。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创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农业良好企业、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 过争创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附加值。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强化组织服务,积极协调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龙头企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库,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抓好技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市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的投放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焦作市,以项目带动产业焕发新的面貌。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80家,其中100亿企业1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规模养殖、高效种植领域;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扩大产品销售能力,提高入社农民产品的产销率;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服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不断增强为社员服务的水平。
大力开展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抓好秸秆禁烧。继续坚定不移地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阶段性中心工作,强化防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督导巡查,巩固禁烧成果,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二是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展机械还田,持续培肥地力;积极发展秸秆青贮,降低养殖成本;鼓励以秸秆为投料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三是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联户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切实改善民生。
继往开来 实现跨越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焦作市农业局决心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胡总书记视察焦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按照“基础更牢固、优势更明显、亮点更突出”的总体要求,以高效农业示范市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焦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焦作市是全国粮食高产地区之一,以稳产、高产而闻名。近年来,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狠抓结构调整增效益,狠抓应变管理保高产,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步增产。2007年粮食面积392万亩,总产192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夏粮平均亩产490.9公斤,总产100.9万吨,首次突破100万吨,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今年夏粮生产再次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全市平均亩产跨越500公斤,达到505公斤;4个农业部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亩产跨越600公斤,温县祥云镇万亩示范区达到606公斤;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温县赵堡5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跨越700公斤,达到728公斤。秋季玉米预计亩产551.39公斤,同比增加30.49公斤。全市12个玉米万亩示范区总面积14.8万亩,平均单产650公斤。修武县小文案村百亩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865.8公斤,16亩核心区亩产901.8公斤。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按照“适应市场抓调整、发挥优势抓调整、突出特色抓调整、围绕加工抓调整”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力促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一是小麦种子产业迅速崛起。充分发挥焦作较好的土壤水利条件、成熟的精耕细作技术和育种制种的比较优势,瞄准黄淮海麦区种子市场需求,大力建设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实施龙头带动,打造焦作种子品牌,培育小麦种子产业。2007年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60万亩,小麦种子专业村205个,总产量2.6亿公斤,供种范围辐射8省106县。焦作市自主繁育的豫麦58、温麦19、豫麦49-198等品种,成为黄淮海麦区的主导品种,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卢良恕、李振声、王连铮、郭予元等两院院士的多次肯定。二是怀药产业迅速膨胀。我市怀药种植已达24.2万亩,科技含量高、增值空间大的新产品达到20多个,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洛阳等20多个城市建立“怀药专卖店”200余家,怀药种植总产值超过10亿元,加工总产值达15.3亿元,种植户亩均收入4000余元。三是蔬菜产业迅速提升。强力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组织产地认定和品质认证,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对接机制。建成无公害蔬菜产地19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85个,核心示范区37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1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农产品2个。四是食用菌产业迅速扩张。全市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从2001年开始起步,到2007年总投料量达到12.27万吨,产量10.97万吨,产值3.68亿元,农民直接增收2.2亿元;发展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16家,年加工食用菌2100吨,产值2600万元,创利润1100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强劲。全市以推进企业发展集群化、加工基地标准化、产品质量品牌化为重点,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实行税收优惠、营造发展环境、扩大信贷规模、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努力拉长小麦、玉米、怀药、牛奶、肉鸡、生猪、肉牛、速生杨等八大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年加工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分别达到353万吨和178万吨,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4倍和1.1倍;牛奶、生猪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2万吨和122万头,分别增长了9.7倍和3.5倍。2007年底,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已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22.3%,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工业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20家和64家,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5个,省著名商标17个。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税10.5亿元,同比增长15.5%。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焦作市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机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2005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进行示范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每年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合作社703家,比去年增加248家,成员出资额3.4亿元,入社成员2.8万户,辐射带动17.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2个,绿色认证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区域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带动15.7万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其中,沁阳安乐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走出国门,到蒙古国开展了跨区作业服务。
改革创新 开创新局面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推进2500斤单产能力建设。实施良种引进和繁育工程,加大粮食新品种的科研攻关力度,力争粮食作物主栽品种3年更换一次。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增加高产高效新技术应用面积。实行专家种植、示范推广、集中连片、带动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检测体系,大幅度提高统防统治能力。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推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市场形势、价格走势和科技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强化科学应变技术管理,进一步发挥既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小麦种子产业、蔬菜、水果、食用菌生产,积极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区域化布局。
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运用财政杠杆,努力引导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运用市场准入的强制手段,努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技术;运用核心示范区的典型示范,努力带动农民自觉选择农业标准化方向。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创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农业良好企业、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 过争创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附加值。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强化组织服务,积极协调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龙头企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库,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抓好技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市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的投放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焦作市,以项目带动产业焕发新的面貌。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80家,其中100亿企业1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规模养殖、高效种植领域;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扩大产品销售能力,提高入社农民产品的产销率;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服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不断增强为社员服务的水平。
大力开展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抓好秸秆禁烧。继续坚定不移地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阶段性中心工作,强化防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督导巡查,巩固禁烧成果,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二是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展机械还田,持续培肥地力;积极发展秸秆青贮,降低养殖成本;鼓励以秸秆为投料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三是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联户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切实改善民生。
继往开来 实现跨越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焦作市农业局决心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胡总书记视察焦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按照“基础更牢固、优势更明显、亮点更突出”的总体要求,以高效农业示范市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焦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