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拦截”的悖论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情和平易近人都未必是好事,适当摆谱可强化顾客自信心。
  这段时间业内对“终端拦截”讨论比较多,并且渐渐地分出了两个流派:无非是“主张派”和“反对派”。对我个人而言,并不能严格地把自己划归到哪个“派别”,因为做终端市场研究时间越久,就越感觉自己的任何观点都更应该保持客观公正。但出于对终端市场研究的固有爱好,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几乎每天都在激情上演着“终端拦截”的故事,甚至早已超出了狭义的营销范畴。
  
  免费送人的好东西为什么没人欣赏
  
  2004年春节前,在临近年关的时候我抓紧时间从青岛返回北京,心里着急。在距离登机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我们想找个位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可就在这个时候,从通道旁疾步走过来一个女人,手里拿一沓宣传册子,一边往我们手里塞一边说:“先生,您好,请看我们的携程卡,凭卡拨打免费电话,全国酒店、机票2-7折,携程公司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为了做研究了解更多的信息,也为了让她有“成就感”,我還是很友善地接受了。
  但并不是每个旅客都像我这么“善解人意”的,她遭到了很多人的拒绝。有的旅客一边躲闪一边还连忙挥手说“不要不要”;还有旅客半信半疑地问:“你们这卡是送的?免费吗?”待得知免费时才接过一张赶紧走掉,好像占了小便宜怕被人小看了一样;而有的 “老熟客”则干脆麻利地接过,二话不说,快走几步再随手丢进垃圾箱里。过一会儿我上洗手间,在那里发现了几本同样的小册子……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像携程这样一个全国订房的专业“龙头”公司,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在美国上市,肯定有它的携程卡在人群中普及的功劳,也就是说,携程的发展壮大与该公司通过“终端拦截”的方式来分发传播携程卡是分不开的。但是,也正是它的终端拦截和大规模免费分发,这种“保有量”的盲目扩充使得携程卡在人们的心目中那种尊贵和荣誉感急剧下降,人们会认为那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不但不珍惜,相反拿到手里会被人笑话,认为自己太“土”,没见过大世面,连这玩意也愿意要。就像“脑白金”一样,虽然知名度很高,其美誉度却总是值得怀疑。
  我们不妨这样猜想携程的“赢利”途径:
  1、靠在小册子上刊登酒店名录(黄页)而向酒店收取“广告费”;
  2、旅客打电话给携程公司,携程公司再通过电脑或人工远程订房而向酒店收取“佣金”(可能还有其他赢利途径,但由于接触较少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说只要把卡发出去跟广大旅客混个“脸熟”进而用来提高知名度的话,那么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不拿它来使用(因为太普遍了,谁都有好几个,拿出来丢人),或者有些酒店不必使用携程卡即可实现打折,那么携程靠什么来挣钱?
  终端拦截的罪过之一:发出去的东西越多,在人们心目中就越不值钱。
  
  火车站出口的出租车这么便利为什么没人坐
  
  有一天,我去河南新乡洽谈一个项目,当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遇到了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的一幕: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正对着出站口的十几个出租车司机一看到我们像是“有钱的”人,便都“呼啦”一声围拢过来积极地问我们:“师傅,去哪儿呀?打个的把你们送去吧?”有的司机甚至已经开始从我们手中“抢”行李往车上搬……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热情”,我有一种难以承受之重,于是我给同伴递了个眼色,然后马上对大家说:“不坐,外面有人接我们。”话一说完,我们便疾步向广场外走去,后来在外面的马路口拦了一辆正常营运的出租车。
  我相信经常出行的人大多都能理解我的这种做法。因为很多中小城市跟北京等大型城市不一样,像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的车站、机场外等乘客的出租车都是排好队的,乘客可以按车辆顺序坐上就走,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排队的出租车也往往比较规矩,都按正常的标准收费。但是在中小城市情况就变了,虽然当地交警也看管很严,但车辆的秩序依然很乱,再加上小地方客流量小,这样他们的生意就少,于是大家就都站在车外,一看到像是有钱的旅客便马上围拢上来,让很多旅客胆战心惊。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旅客们大都选择在马路上正常营运的出租车,起码坐这种车他们感到安全。
  所以,我们没有在出站口乘坐出租车,而是刻意多走路到外面的马路上去拦截正常营运的车辆,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安全。那么,为什么出站口的哪些出租车那么方便却就会让人感到“不安全”呢?可能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就是因为对人“太热情”了。
  这些热情的“的哥”冤呐!这年头钱不好挣,自己那么殷勤地跑前跑后,就是为了多拉个活能多赚几块钱,想不到却被乘客担惊受怕避之不及。
  终端拦截的罪过之二:你对顾客越“热情”,顾客越对你不信任。
  
  商场门口摊位地势这么好为什么卖不出去货
  
  去年我抽空回西安探亲,陪家人到服装批发市场买一件皮夹克。这个批发市场很大,里面被分隔成4平方米左右一个的摊位租赁给一些个体商户,根据我对终端市场的长期观察,这种租赁式合作方式在全国的很多批发市场都很盛行。
  我们刚一到市场门口,就在第一家摊位上看中了一件很好看的皮夹克,并且通过协商价格也很合理。但如果这时候就直接购买,总是有点担心怕买亏了,于是便不自觉地想去里面再逛逛。我们只好礼貌地对摊主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衣服挺好的,但我们还要再买一些其他东西,所以,先把衣服放这里,我们进去逛逛。”摊主也很精明,他料到我们如果去了里面就有可能不再买他的。于是也善意地劝我们说:“一件衣服又没多重,你们就是买了提进去逛也不影响。”我当然知道他的心思,马上又谢绝说:“不用了,你的摊子就在门口,我们去里面买了其他东西之后还从你这里出来,到时候把衣服捎走不就可以了吗?”没办法,他当然知道不能强买强卖,所以就只好悻悻地看着我们消失在市场深处,后来我在里面一个摊位买到更便宜的同样一件皮夹克。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地分析一下作为一名普通顾客对于门口和里面两个摊位的购买决策:(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默认顾客前后挑选的产品质量基本相同,见表1)
  


  从上面的三种结果来看,顾客在心理博弈方面在门口摊位的购买概率仅为三分之一,这就像“弹硬币”和“猜硬币”一样,虽然两个人的概率是对等的,但如果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弹硬币”的人永远是被动的,因为你一旦弹过之后盖住,你就不能决定对方到底愿猜正面还是反面。而门口的摊主恰恰就是那个“弹硬币”的人。
  按终端拦截理论中的“易见、易拿”原则,商家“应将产品尽可能摆放在商场入口处,并使顾客能够轻易地看到和触摸,从而形成先入为主的直观印象并激发购买欲望。但是大家可能忘了,这一招往往对于知名品牌才比较好使。
  但在通常情况下,在批发市场里销售的服装大都不是知名品牌(知名品牌大都跑到了精品时装商场),所以,在产品自身对顾客丧失了品牌拉力之后,顾客的关注力度便马上聚焦到价格。因此,不管门口的摊位标价有多便宜,货比三家的心理所产生的对商家的不信任和好奇心还是驱使顾客最终走向市场深处去作比较。而这一去,就很难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再回来。
  终端拦截的罪过之三:对非知名品牌来讲,越是在显眼处招徕顾客,顾客就越仅仅是走马观花,然后再去卖场深处购买其他品牌。
  
  手机店内部的打折让利为什么没有成交
  
  我去北京西单一家通讯器材店买一种联通公司“交200元话费可打600元”的优惠套餐手机卡。由于北京地区移动通信业务长期的垄断高价,使得这种“比起外地仍然不算太优惠”的套餐卡变得非常抢手,于是便被个别商家囤积居奇,加价出售。在这家店,这种卡被“明码”加价高达400元,通过与前面几个店的比较,我知道他们这种加价的“水分”。于是我就问他们能不能优惠,导购小姐迟疑片刻,然后报380,我说不可能只便宜这20块钱,让她再降一点,她装模作样去里屋“请示”了一下“领导”,出来报价说最低240,不能再少了。我看她信誓旦旦的样子,估计很难再直接挤出水分。
  我是从事终端市场研究的,深知他们的一些“把戏”,我要从他们内部进行“瓦解”,进而寻求突破。这家店的面积很大,约有200多平方,光柜台小姐就有8个。再加上每个小姐跟前都有顾客,所以,在一处柜台跟导购小姐交谈的内容其他人很难听得很确切。我要的就是这“信息不对称”,我要从这里开始入手。
  我来到离刚才这位小姐较远的另一位小姐面前,也先装模作样地看橱窗里摆的一些手机模型,然后突然抬头问她,你们有联通的套餐卡没有,她说有,“那200打600的你卖多少钱?我刚才在其他地方都已经看过了,人家最后加200元,我嫌贵,你就别来虚的,直接报个实价。”我怕她再矫情着报价又再还价,所以直接切中要害,当然也诈了她一下。她犹豫了一下,好像很在意我这单生意,只好诚恳地摊开双手说:“我们最低只能到180,不能再少了。”但我还要再“落实”一下,就问“能不能再少了?”“不能了。”我心中暗喜,正准备掏钱让她去里屋取货。这时候,刚才那位小姐走过来告诉她说:“小李,这位先生刚才在我这里已经问过,他要的那种卡最低220,少了不卖!”
  我顿时有一种被人“坏了好事”的羞辱感,我生气地说:“她这里已经答应180卖给我了,你却要最低220,到底多少钱?”谁知她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们这里是一家的,最低220,少了不卖!”
  
  “我谁的都不买了!”我忿忿地甩了一句话,摔门离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分析一下这次没有成交的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同一家店的不同导购员却没有给顾客传递统一的价格信息,最后导致顾客真假难辨,扑朔迷离。如果他们能够统一口径,而没有对顾客进行差异化打折,那么无论是220,甚至是240,我最后终归是肯定买了。
  终端拦截的罪过之四:顾客来了之后,当大家都热情去拦截并通过打折等手段去吸引顾客的时候,结果往往是顾客谁的都不买。
  
  综合分析:
  
  我曾说过:做管理者不能太“平易近人”,而应该找个恰当的时机适当“摆摆架子”,这样好对下属增加一些威严和神秘感,从而让下属产生一种敬畏感。其实,“终端拦截”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业内外人士普遍推崇“终端拦截”的今天,大家都默认了几个共同的假定,那就是:
  1、只要热情地把顾客拉过来,就会多获得在顾客面前“展现自我”的机会;
  2、只要提高产品的“可见度”,就一定能获取更高的“购买率”;
  3、只要积极向顾客介绍产品,顾客就会由原来的不屑一顾变得很配合地跟随导购员去了解产品,进而购买产品;
  4、只要对顾客热情的打折,就能更加有效地稳住顾客并能最后快速成交。
  但是大家同时又忘了这样几个疑问:
  1、在预先毫无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顾客究竟喜不喜欢这种突如其来的“献媚”般的拉客方式?
  2、在对导购员介绍的产品品类没有任何购买意愿的情况下,顾客究竟有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去跟随导购员一起了解向他积极推销的产品?
  3、顾客看到了你的产品,如果要与其他品牌比较怎么办?
  4、当你给顾客传递不同的价格信息的时候,顾客会不会认为你报价的“水分”更大?
  所以,产品如果不适当“摆摆架子”,太“平易近人”了,也会让人感觉这东西“估计不怎么样”。行文至此,我奉劝那些过分“死缠烂打”的不太“识相”的终端拦截者:在日常终端营销工作中,不是每个顾客都喜欢你这份“热情”的,别见到每个过往行人都那么“执着”,即便你想拦,也要用“慧眼”快速识别并拦截那些可能是买主的人。拦到了顾客之后,也要适当地“摆摆谱”,给顾客强化对自己和所卖产品的高度自信心。
其他文献
赊销策略在带给企业短期的兴奋和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了企业深深地伤害和痛楚,犹如“红罂粟”之于人一样。那么,赊销这朵“红罂粟”到底会给企业带来哪些亲与痛呢?  我们先来简单地明确一下企业赊销策略的特点。赊销就是把货先给经销商销售,而货款却并没有同步结算清楚,或者更为“大胆”的寄销,即给经销商承诺自己公司的货物卖完后再付款。可以说,赊销、寄销从开始那一刻就为日后企业货款的回收埋下了祸根,然而为什么
期刊
赊销策略的运用之于企业,好像“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一样,一些企业几乎到了谈账色变的地步。可是,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红罂粟”可以入药治病一样,只要用量适宜和方法得当。同样,赊销与账期策略运用得当也会给企业带来“药引子”的作用,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去面对企业信用与赊销账期呢?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如何去强化企业的责任承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销售过程的管理。    源头控制    从源头抓起,打造出一个
期刊
区域性主流媒体地位正在提升,重视对其开发和管理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无疑,这是一个区域经济时代,任何强势品牌都必须正面这个客观现实。泛珠三角战略合作框架的尘埃落定,长三角的崛起,西部大开发的火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这些无不昭示着中国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天之所以要写下这样一个命题,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对区域性的媒体不是十分重视。    为何要重视区域媒体    重视区域主流媒体,主要
期刊
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注重细分市场应对新挑战  中国市场的市场环境异常复杂,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的差异性很大,无论是4P、4C,还是4R,或者是其它什么样的理论,很难判断哪个有用哪个没用,或者说哪个更有用一些。理论的适用与否完全取决于企业实际生存的内外环境,没有一种理论是可以通行的。但无论哪一种理论,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必须围绕顾客需求这个核心展开营销活动。同样,无论市
期刊
终端战略,因势而变,顺势而行。  营销终端模式及操作的正确规划和不断创新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竞争日趋激烈的终端如何修炼成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经营者日夜思考的话题,也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零售终端经营主体的重新洗牌及应对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流通业零售是国营、集体商店一统天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零售终端经历了几度冲击。特别是近几年的外资商业的进入以及国有零售企业的改制。从阶段而
期刊
中国竞争相对成熟的行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营销创新、差异化营销成为企业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创新与差异化仿佛成了竞争的灵丹妙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许多营销人都应该记得2000年的一场著名“水战”,以策划见长的养生堂宣称:经科学实验证明,长期饮用矿泉水对身体无益,其所属的“农夫山泉”停止生产纯净水,只生产天然矿泉水。此举当然招致纯净水生产
期刊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品类越来越多样化,商业资本越来越强势化,分销通路越来越集中化,经销商资源越来越稀缺化。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非常多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在“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的无奈中走钢丝,采用赊销与铺底的销售策略,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回款風险。所谓“债权在手不如现金在手,现金在手不如利润在手”,产品铺不出去,无法形成购买,就没有机会获利;产品铺出
期刊
突破经销商网络规模瓶颈,扎实有效会议招商立奇功。  2003年8月,我们进入四川,为ZC进行二期贴身咨询服务。ZC公司是国内一家著名的种子公司,其产品从水稻、玉米到油菜等经济作物,市场覆盖全国14个省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ZC公司在业界真正具有影响的是其所拥有的近8000个终端网络,这些网络分布在从县城到乡镇的广大农村,直接影响着数亿中国农民。    网络规模,优势成瓶颈    2003年9
期刊
中国经济大而不强,企业发展快而不久,是现今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些在各自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的成衰兴败,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而且关乎国运。如何做大做强中国企业?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此都在不断试图给出解答。《领先之道》以中国人自己的特色思维来总结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对国内若干“领先企业”进行基因解析,试图以此找出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全书首先按照9条标准,从国内500家大型企业中,经过3次筛
期刊
产品市场化设计对于市场整体运作具有“杠杆效应”。从产品设计内容所包含的五项内容来看,如果产品市场化设计得好,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就会呈裂变式效应,市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被启动,企业能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并实现一定的资金原始积累。    产品选项:三个‘准’字    产品选项是企业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甚至是涉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产品选项单纯从市场角度讲要讲究三个“准”字:第一,对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