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一季度,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数据显示,辽宁省增速仅为-1.3%,是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也落在倒数五位之内。东北再遭结构调整滞后所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这也被外界不甚乐观地称为“新东北现象”。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最为迫切的区域。2001年12月,阜新市被确定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从国家层面开始了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经过10多年的发展,阜新市经济转型取得一些成绩,但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东北30个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以阜新为例,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落后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一、阜新经济转型成果与经验
(一)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GDP由2001年70.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06.2亿元,人均GDP由3643元增长到3140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5亿元增加71.2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1年的4327元和1122元,增加到2014年的21195元和10566元,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一是依托资源優势,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培育龙企业近90个。二是依托传统优势,建设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华能、华润等八家央企和十几家地方风电企业在阜新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场。三是依托能源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阜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煤化工发展规划。四是依托比较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突出抓了皮革、液压、林产品、铸造、氟化工、新型电子、玛瑙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
(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71.4万人次,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1.4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7.5%,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几近全覆盖。三是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共安置居民21万户。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坚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完成造林718万亩。二是深入实施了城市绿化、碧水、环保、靓化、基础、畅通、管护“七大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4%。细河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提高
全市金融机构净利润由2001年的-3.31亿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11.58亿元。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由2001年转型前的41.1%下降到2015年的6.57%。虽然与发达地区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来说,成果相当显著。
二、阜新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 投资效益不容乐观
转型以来,阜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然而,伴随着投资率的提高,投资效益并没有相应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快速下降,表明投资效益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将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向高级的转变,增长的持续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能够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接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目前,阜新市部分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阶段,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不高,不少块状经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较多企业在统一区域、统一产业领域扎堆,但是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主体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够,产业体系缺乏深度。区域网络合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块状经济尚未建立紧密有效的分工协作,企业生产经营自成体系。而且相当部分企业对资源依赖严重,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
(三)产业锁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尚未根本摆脱
阜新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接续替代产业、“三大基地”及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从煤炭产业对阜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看,煤炭仍是阜新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依然没有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
(四)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效率低下
阜新市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在目前既有的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上市融资的条件过高,民间融资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融资效率十分低下。至今为止,阜新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直接融所占比重很小。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判断产业优势,选准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同时,抓住国家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有利机遇, 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转型中长期发展战略, 科学合理选择产业成长方向和替代产业。培育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 逐步实现由地下向地面, 由矿产业向非矿产业, 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 由掠夺性开采向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转变,实现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积极培育优势主体,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突破口。因而应积极培育优势主体, 大力实施产业、企业、产品集群化战略, 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结构的突破
阜新市中小微企业大部分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和发展期,尚未进入成熟发展期,竞争能力较弱,上市的难度较高。可尝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的发行。在创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积极争取差异化政策倾斜,向上级争取政策,降低资源枯竭城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或债券的准入限制,适当降低企业净资产规模要求,减免部分承销费用等,以实现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融资。
(四)建立和完善衰退产业援助机制,降低转型成本
衰退产业的退出势必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生态问题,建议通过财税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等政策引导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援助,促使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产业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逐步退出现有主导产业结构布局,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要素能顺利从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转移,缓解衰退产业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工人失业,收入较低、社会动荡等各种矛盾。衰退产业援助应主要针对职工安置、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和生态环境治理。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一、阜新经济转型成果与经验
(一)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GDP由2001年70.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06.2亿元,人均GDP由3643元增长到3140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5亿元增加71.2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1年的4327元和1122元,增加到2014年的21195元和10566元,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一是依托资源優势,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培育龙企业近90个。二是依托传统优势,建设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华能、华润等八家央企和十几家地方风电企业在阜新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场。三是依托能源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阜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煤化工发展规划。四是依托比较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突出抓了皮革、液压、林产品、铸造、氟化工、新型电子、玛瑙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
(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71.4万人次,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1.4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7.5%,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几近全覆盖。三是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共安置居民21万户。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坚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完成造林718万亩。二是深入实施了城市绿化、碧水、环保、靓化、基础、畅通、管护“七大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4%。细河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提高
全市金融机构净利润由2001年的-3.31亿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11.58亿元。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由2001年转型前的41.1%下降到2015年的6.57%。虽然与发达地区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来说,成果相当显著。
二、阜新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 投资效益不容乐观
转型以来,阜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然而,伴随着投资率的提高,投资效益并没有相应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快速下降,表明投资效益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将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向高级的转变,增长的持续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能够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接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目前,阜新市部分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阶段,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不高,不少块状经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较多企业在统一区域、统一产业领域扎堆,但是没有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主体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够,产业体系缺乏深度。区域网络合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块状经济尚未建立紧密有效的分工协作,企业生产经营自成体系。而且相当部分企业对资源依赖严重,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
(三)产业锁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尚未根本摆脱
阜新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接续替代产业、“三大基地”及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从煤炭产业对阜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看,煤炭仍是阜新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依然没有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
(四)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效率低下
阜新市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在目前既有的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上市融资的条件过高,民间融资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融资效率十分低下。至今为止,阜新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直接融所占比重很小。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判断产业优势,选准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同时,抓住国家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有利机遇, 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转型中长期发展战略, 科学合理选择产业成长方向和替代产业。培育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 逐步实现由地下向地面, 由矿产业向非矿产业, 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 由掠夺性开采向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转变,实现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积极培育优势主体,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突破口。因而应积极培育优势主体, 大力实施产业、企业、产品集群化战略, 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结构的突破
阜新市中小微企业大部分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和发展期,尚未进入成熟发展期,竞争能力较弱,上市的难度较高。可尝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的发行。在创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积极争取差异化政策倾斜,向上级争取政策,降低资源枯竭城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或债券的准入限制,适当降低企业净资产规模要求,减免部分承销费用等,以实现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融资。
(四)建立和完善衰退产业援助机制,降低转型成本
衰退产业的退出势必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生态问题,建议通过财税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等政策引导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援助,促使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产业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逐步退出现有主导产业结构布局,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要素能顺利从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转移,缓解衰退产业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工人失业,收入较低、社会动荡等各种矛盾。衰退产业援助应主要针对职工安置、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和生态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