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是利用微视频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包含教师讲解、演示,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学习更加主动,选择更加丰富,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微课学习的步骤
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每课时地去完成,如何借助微课从单元目标中分割出课时教学目标?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利用微课教学困惑的问题,笔者以为微视频的学习包含以下步骤:
明确一节“微课”的学习目标 笔者认为,在划分每节课所用的时间时,应抓住每课的知识点加以审视。数学教材是分单元编写的,每一单元又分列为若干例题、内容分析和习题,而每一个例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凭借例题,分析单元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而分割微课课时,确定课时教学要求,针对每课的知识点来制定学生学习知识的目标。所以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线学习微课 学生在学校学习微课平台上,每人一个账号,登录微课平台,选择年级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课前可以自主学习,课后可以观看学习,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克服了课堂上一听就过的传统学习方法。
学生完成导学任务单 导学任务单是学生完成微视频学习后,自主学习情况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能引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获取一节课所规定的全部或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经历这一过程中,对有效积累和获得活动经验,学会和掌握数学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通过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设计教案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设计的,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带着疑难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做的活动中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自主研学,根据设定的主要问题完成导学任务单,并把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记录下来,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单、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与片断
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学习微课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合作学习或课堂讨论:提出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然后集中提炼。
课堂教学活动 课前学习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微视频并完成任务导学单,课堂上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师生对话如下:
师:根据课前的微视频和完成的导学任务单,谁愿意到讲台上讲一讲?
生:我的分析:画一画,写一写,围长方形我们可以先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再求面积。我的解答:22÷2=11(米)。长:10、9、8、7、6;宽:1、2、3、4、5;面积:10、18、24、28、30。我的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我的体会:课前学习,微视频可以反复看,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就是按顺序写,不容易漏掉。我的困惑:为什么要用22÷2?
师:谁来解释?
生:因为长方形有两条长和两条宽,22米是长方形的周长,22÷2=11(米)是求的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说得真好!还有困惑吗?
生1:22根1米长的木条,能截吗?
生2:靠墙围,面积怎么样?
生3:靠一面墙、两面墙、三面墙怎么解决?
生4:为什么长和宽之间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生5: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这个策略解决?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深入小组适时指导。
师:出示问题1:22根1米长的木条,可以截吗?谁来回答?
生6(第二组代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围长方形木条是可以截的。
生7(第四组代表):不可以,题目要求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师:两组代表的看法,谁的正确?
生8:我认为第四组的正确。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问题2:如果靠墙围,有哪几种情况呢?哪一组来展示?
生(第一组代表):靠一面墙围的如图:
生(第四组代表):两面靠墙的如图:
生(第三组代表):三面靠墙的如图:
师:如果一面靠墙,面积多大?
小组研究汇报:第一组代表研究结果是两种情况:第一种(一条长,两条宽)长:20、18、16、14、12、10、8、6、4、2;宽:1×2、2×2、3×2、4×2、5×2、6×2、7×2、8×2、9×2、10×2;面积:20、36、48、56、60、60、56、48、36、20。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是长是12或10,宽是5或6。教师总结:今天对两面、三面靠墙就不再讨论了。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思维碰撞,我相信大家能够自主解决,老师会把相关内容传到平台上继续学习。最后,师生共同利用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感悟
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堂,从四个方面说明:第一,从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情况看,学生全员参与,没有一个学生落下(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困惑;第三,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探讨活动轻松和谐,而且有质量;第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成效明显,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习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收获。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能提出许多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和困惑。“靠墙围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的困惑,让学生知道会有不同的围法,在小组交流中体会每种围法可以按宽的米数从小到大有序地列举出来。并让每一名同学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当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明白列表有什么好处,表格是如何有序地填写,是如何比较概括的,通过这样的回顾初步体验策略,懂得“列举”的含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
微课学习的步骤
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每课时地去完成,如何借助微课从单元目标中分割出课时教学目标?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利用微课教学困惑的问题,笔者以为微视频的学习包含以下步骤:
明确一节“微课”的学习目标 笔者认为,在划分每节课所用的时间时,应抓住每课的知识点加以审视。数学教材是分单元编写的,每一单元又分列为若干例题、内容分析和习题,而每一个例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凭借例题,分析单元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而分割微课课时,确定课时教学要求,针对每课的知识点来制定学生学习知识的目标。所以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线学习微课 学生在学校学习微课平台上,每人一个账号,登录微课平台,选择年级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课前可以自主学习,课后可以观看学习,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克服了课堂上一听就过的传统学习方法。
学生完成导学任务单 导学任务单是学生完成微视频学习后,自主学习情况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能引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获取一节课所规定的全部或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经历这一过程中,对有效积累和获得活动经验,学会和掌握数学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通过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设计教案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设计的,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带着疑难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做的活动中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自主研学,根据设定的主要问题完成导学任务单,并把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记录下来,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单、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与片断
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学习微课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合作学习或课堂讨论:提出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然后集中提炼。
课堂教学活动 课前学习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微视频并完成任务导学单,课堂上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师生对话如下:
师:根据课前的微视频和完成的导学任务单,谁愿意到讲台上讲一讲?
生:我的分析:画一画,写一写,围长方形我们可以先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再求面积。我的解答:22÷2=11(米)。长:10、9、8、7、6;宽:1、2、3、4、5;面积:10、18、24、28、30。我的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我的体会:课前学习,微视频可以反复看,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就是按顺序写,不容易漏掉。我的困惑:为什么要用22÷2?
师:谁来解释?
生:因为长方形有两条长和两条宽,22米是长方形的周长,22÷2=11(米)是求的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说得真好!还有困惑吗?
生1:22根1米长的木条,能截吗?
生2:靠墙围,面积怎么样?
生3:靠一面墙、两面墙、三面墙怎么解决?
生4:为什么长和宽之间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生5: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这个策略解决?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深入小组适时指导。
师:出示问题1:22根1米长的木条,可以截吗?谁来回答?
生6(第二组代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围长方形木条是可以截的。
生7(第四组代表):不可以,题目要求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师:两组代表的看法,谁的正确?
生8:我认为第四组的正确。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问题2:如果靠墙围,有哪几种情况呢?哪一组来展示?
生(第一组代表):靠一面墙围的如图:
生(第四组代表):两面靠墙的如图:
生(第三组代表):三面靠墙的如图:
师:如果一面靠墙,面积多大?
小组研究汇报:第一组代表研究结果是两种情况:第一种(一条长,两条宽)长:20、18、16、14、12、10、8、6、4、2;宽:1×2、2×2、3×2、4×2、5×2、6×2、7×2、8×2、9×2、10×2;面积:20、36、48、56、60、60、56、48、36、20。长方形面积最大的是长是12或10,宽是5或6。教师总结:今天对两面、三面靠墙就不再讨论了。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思维碰撞,我相信大家能够自主解决,老师会把相关内容传到平台上继续学习。最后,师生共同利用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感悟
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堂,从四个方面说明:第一,从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情况看,学生全员参与,没有一个学生落下(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困惑;第三,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探讨活动轻松和谐,而且有质量;第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成效明显,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习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收获。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能提出许多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和困惑。“靠墙围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的困惑,让学生知道会有不同的围法,在小组交流中体会每种围法可以按宽的米数从小到大有序地列举出来。并让每一名同学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当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明白列表有什么好处,表格是如何有序地填写,是如何比较概括的,通过这样的回顾初步体验策略,懂得“列举”的含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