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意志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是有效解决学生高分低能、叛逆、厌学等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实现。因此从研究已有的情感教育模式入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困境并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模式教育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08
情感教育在当前教育研究中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并且成为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一些测量和评价方法的发明使得情感教育的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情感可以近乎等同于情绪智力(情商),所以情感教育属于智力教育的范畴,有必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信念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情感教育更加关注个体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可以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1]。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情商》出版,在全世界掀起了关注情商的热潮。作为情绪智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会拥有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这将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管控和寻求人际间帮助来达到目标。现实中,我们的教育缺少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忽视对社会准则的学习,出现叛逆、厌学、高分低能等现象。但在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是相悖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已有的情感教育模式,分析情感教育的困境,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情感教育模式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朱小蔓女士在情感教育论纲一书中列举了情景教学这一模式[2]。兰志新认为教学情境可分为八种:(1)故事情境。(2)问题情境。(3)形象情境。(4)比喻情境。(5)虚拟情境。(6)实验情境。(7)对比情境。(8)音乐情境[3]。
情境教学可以激起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究。在课堂导入环节应使用情境导入,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情境教学过程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公民教育
科根(Cogan)和德里克特(Derricott)根据对许多国家学者做的问卷调查,提出了21世纪对公民的四项基本要求:一是促进和提高个人的公民素质;二是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共同处理社会事物的能力;三是具有全球意识,合理解决民族、国家、世界等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根据以前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4]。简言之就是从个人、社会、空间、时间四个维度对公民提出应具备的素养。
为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实践。比如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选举,鼓励其参加社会服务组织等这类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教育可以是设置专门的课程,也可以是渗透在各种课程中。还可以整合基础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公民教育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5]。良好的公民素养会引导学生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是促进学生自然和谐地表达自我情感的有效途径。公民教育可以促进情感教育理性方面的发展,这是公民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3.爱的教育
爱是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感情,可以表现为关心、宽容、责任、善良等。爱的教育培养爱社会、爱人类和爱自然的新人,促进个体真善美的发展[6]。爱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懂得如何去爱。对年迈父母的牵挂是爱,对被丢弃小动物的怜悯是爱,为了生活的环境保持美丽不乱丢垃圾是爱,总之,发自内心的真善美就是爱的表达。怀着一颗爱的心,用美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会发现爱无处不在。懂得不要吝啬自己的爱,自己才会得到爱。
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人积极、自然的情感首先应该是爱心。以爱的教育为起点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是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爱的教育可以促进情感教育感性方面的发展,这是爱的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4.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又可以称为艺术鉴赏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在美的发现过程中激发灵感,完成艺术创作和表达;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的观点或新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具备一种文化洞察力,从文化的差异意识中获得艺术的享受[7]。通过对文化、美术、音乐和体育等的学习,都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发现和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像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是审美能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5.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思想是:对人性保持乐观态度,重视个人经验,情感活动是心理机能的动力和基础。这一教学模式的方法是:教师要接受学生、信任学生;组织学生自主鉴别和追求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做出学习方向的选择,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非指导性教学对学生的自然发展干预较少,能够促进学生本性的情感自然表达,这是非指导性教学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6.交往教育
交往教育强调交往技能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展具体的可操作的合作性交往学习的方式,还通过将交往技巧引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这一教育方式,具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直接功能,也间接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交往教育,学生获得交往技能并能够与他人自然地交往。交往是人情感表达的桥梁,有了交往才会促进我们将自我的情感表达给对方,这是交往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7.快乐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是快乐和谐教育模式的代表之一。在与人为善的快乐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将最大限度地表现和显露自己的天资。快乐和谐教育通过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对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依然给今天的教育带来重要的启发。快乐和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自然表达和交流,这是其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二、情感教育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1.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探究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个体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情感教育可以依靠探究性教学来实现。然而现实中探究性教学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教学时间不足。据调查了解:普通高中的课程主要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高三学年主要为应对高考进行复习备考。这样的课程设置就造成探究性教学时间不足,情感教育难以开展。
为了解决时间不足问题,可以做如下举措:(1)取消高三学年的复习备考,将高三学年全部纳入教学安排。(2)将自习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3)调整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缩减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师生交流互动或探究的时间[8]。
2.教师缺乏综合素养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沟通、交流、调控等多种技能;同时要求教师的情感表达积极向上,对学生富有感染力;教师自身要有个性特点以及和谐的人际交往。由于教师这一职业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所以教师的人际交往圈子相对狭窄。因此,许多教师在情感素养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欠缺,导致很难胜任情感教育这一任务。
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提供与情感素质相关的专业书籍,督促教师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各方面素养。(2)提供参加教育学术会议的机会,保证教师接触到新颖的、创新的教育理论。(3)支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建立科研小组为教师提供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4)邀请素质教育专家学者给教师做报告、做培训以及交流思想。
3.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在情感教育的质量检测方面,还没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比较缺乏,所以许多一线教师对情感教育或素质教育的认知都比较模糊,甚至教育管理部门做出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举措来应对教育改革。将“少学、多玩、少做作业”等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举措,可以起到减负的作用,但缺少一些切实针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举措。
在吉尔伯特·萨克斯所著的《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测量与评价方法。有了可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理论,只需通过各方努力来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执行标准,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没有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一困境的问题。
教育部门在制定可以针对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时做出如下尝试:(1)借鉴已有的、成熟的国外案例,比如研究美国的评价体系。(2)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最低标准纳入法律保障,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标准可以有效执行。(3)建立像美国的全国教育进步评价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影响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4)让教育的主体学生参与教育的评价过程,从学生的诉求出发,修正评价体系。
4.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落后地区优秀师资缺乏。主要原因是城镇或更发达区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前往。另外,人为地造成资金投入的不均等,学校建设上
的差距也是吸引优秀教师的重要原因。落后区域在优秀师资上的缺乏势必造成教育的落后。
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加大对落后区域的教育投入,改善和提升这一区域的教学环境。(2)给乡村或同一地区落后区域的教师增加工资,鼓励优秀教师去这些区域从事教学。(3)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9],直接改变师资的差距。
5.教育观念固化
教育观念转变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教育观念植根于深层次的意识,支配着人对教育的看法。固有的教育观念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会阻碍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落后的群体观念,深深影响着每个个体。
为转变教育观念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不以分数为决定性指标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2)大力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让民众理解和支持新的教育理念。(3)新的教育理念应多做教学实验,通过实践检验、发展教育理论,同时对于评价和效果好的教育理念实施推广。
三、总结与反思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出现的。素质教育改革已有20多年,但一直进展缓慢,这与公众对素质教育的肤浅表面认识和教育管理者做出的不当举措有很大关系。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玩会、少学会”,减少应试学习时间的同时又不增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以前教育状况是高分低能,但以上这种举措可能导致低分低能。所以有必要制定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管理部门应将情感教育的检测与评价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中,将情感教育处于隐性教育的弱势地位转变成显性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皮特·郎.情感教育的国际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兰志新.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2001(3).
[4]刘美蕙. 学校的公民教育[J].公民资质观点分析,2004(3).
[5]万明钢.论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2003(9).
[6]尹宗利.爱的教育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
[7]韩雪.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J].吉林教育,2008(32).
[8]吴乐乐.探究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结构模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9]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教育科学,2009(10).
(责任编辑黄晓)
[关键词]情感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模式教育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08
情感教育在当前教育研究中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并且成为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一些测量和评价方法的发明使得情感教育的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情感可以近乎等同于情绪智力(情商),所以情感教育属于智力教育的范畴,有必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信念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情感教育更加关注个体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可以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1]。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情商》出版,在全世界掀起了关注情商的热潮。作为情绪智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会拥有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这将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管控和寻求人际间帮助来达到目标。现实中,我们的教育缺少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忽视对社会准则的学习,出现叛逆、厌学、高分低能等现象。但在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是相悖的。所以有必要研究已有的情感教育模式,分析情感教育的困境,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情感教育模式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朱小蔓女士在情感教育论纲一书中列举了情景教学这一模式[2]。兰志新认为教学情境可分为八种:(1)故事情境。(2)问题情境。(3)形象情境。(4)比喻情境。(5)虚拟情境。(6)实验情境。(7)对比情境。(8)音乐情境[3]。
情境教学可以激起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究。在课堂导入环节应使用情境导入,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情境教学过程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公民教育
科根(Cogan)和德里克特(Derricott)根据对许多国家学者做的问卷调查,提出了21世纪对公民的四项基本要求:一是促进和提高个人的公民素质;二是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共同处理社会事物的能力;三是具有全球意识,合理解决民族、国家、世界等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根据以前与未来的社会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4]。简言之就是从个人、社会、空间、时间四个维度对公民提出应具备的素养。
为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实践。比如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选举,鼓励其参加社会服务组织等这类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教育可以是设置专门的课程,也可以是渗透在各种课程中。还可以整合基础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公民教育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5]。良好的公民素养会引导学生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是促进学生自然和谐地表达自我情感的有效途径。公民教育可以促进情感教育理性方面的发展,这是公民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3.爱的教育
爱是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感情,可以表现为关心、宽容、责任、善良等。爱的教育培养爱社会、爱人类和爱自然的新人,促进个体真善美的发展[6]。爱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懂得如何去爱。对年迈父母的牵挂是爱,对被丢弃小动物的怜悯是爱,为了生活的环境保持美丽不乱丢垃圾是爱,总之,发自内心的真善美就是爱的表达。怀着一颗爱的心,用美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会发现爱无处不在。懂得不要吝啬自己的爱,自己才会得到爱。
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人积极、自然的情感首先应该是爱心。以爱的教育为起点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是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爱的教育可以促进情感教育感性方面的发展,这是爱的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4.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又可以称为艺术鉴赏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在美的发现过程中激发灵感,完成艺术创作和表达;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的观点或新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具备一种文化洞察力,从文化的差异意识中获得艺术的享受[7]。通过对文化、美术、音乐和体育等的学习,都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发现和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像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是审美能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5.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思想是:对人性保持乐观态度,重视个人经验,情感活动是心理机能的动力和基础。这一教学模式的方法是:教师要接受学生、信任学生;组织学生自主鉴别和追求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做出学习方向的选择,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非指导性教学对学生的自然发展干预较少,能够促进学生本性的情感自然表达,这是非指导性教学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6.交往教育
交往教育强调交往技能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展具体的可操作的合作性交往学习的方式,还通过将交往技巧引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这一教育方式,具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直接功能,也间接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交往教育,学生获得交往技能并能够与他人自然地交往。交往是人情感表达的桥梁,有了交往才会促进我们将自我的情感表达给对方,这是交往教育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7.快乐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是快乐和谐教育模式的代表之一。在与人为善的快乐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将最大限度地表现和显露自己的天资。快乐和谐教育通过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对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依然给今天的教育带来重要的启发。快乐和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自然表达和交流,这是其与情感教育相关的重要原因。
二、情感教育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1.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探究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个体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情感教育可以依靠探究性教学来实现。然而现实中探究性教学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教学时间不足。据调查了解:普通高中的课程主要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高三学年主要为应对高考进行复习备考。这样的课程设置就造成探究性教学时间不足,情感教育难以开展。
为了解决时间不足问题,可以做如下举措:(1)取消高三学年的复习备考,将高三学年全部纳入教学安排。(2)将自习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3)调整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缩减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师生交流互动或探究的时间[8]。
2.教师缺乏综合素养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沟通、交流、调控等多种技能;同时要求教师的情感表达积极向上,对学生富有感染力;教师自身要有个性特点以及和谐的人际交往。由于教师这一职业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所以教师的人际交往圈子相对狭窄。因此,许多教师在情感素养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欠缺,导致很难胜任情感教育这一任务。
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提供与情感素质相关的专业书籍,督促教师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各方面素养。(2)提供参加教育学术会议的机会,保证教师接触到新颖的、创新的教育理论。(3)支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建立科研小组为教师提供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4)邀请素质教育专家学者给教师做报告、做培训以及交流思想。
3.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在情感教育的质量检测方面,还没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比较缺乏,所以许多一线教师对情感教育或素质教育的认知都比较模糊,甚至教育管理部门做出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举措来应对教育改革。将“少学、多玩、少做作业”等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举措,可以起到减负的作用,但缺少一些切实针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举措。
在吉尔伯特·萨克斯所著的《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测量与评价方法。有了可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理论,只需通过各方努力来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执行标准,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没有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一困境的问题。
教育部门在制定可以针对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时做出如下尝试:(1)借鉴已有的、成熟的国外案例,比如研究美国的评价体系。(2)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最低标准纳入法律保障,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标准可以有效执行。(3)建立像美国的全国教育进步评价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影响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4)让教育的主体学生参与教育的评价过程,从学生的诉求出发,修正评价体系。
4.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落后地区优秀师资缺乏。主要原因是城镇或更发达区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前往。另外,人为地造成资金投入的不均等,学校建设上
的差距也是吸引优秀教师的重要原因。落后区域在优秀师资上的缺乏势必造成教育的落后。
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加大对落后区域的教育投入,改善和提升这一区域的教学环境。(2)给乡村或同一地区落后区域的教师增加工资,鼓励优秀教师去这些区域从事教学。(3)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9],直接改变师资的差距。
5.教育观念固化
教育观念转变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教育观念植根于深层次的意识,支配着人对教育的看法。固有的教育观念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会阻碍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落后的群体观念,深深影响着每个个体。
为转变教育观念可以做出如下举措:(1)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不以分数为决定性指标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2)大力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让民众理解和支持新的教育理念。(3)新的教育理念应多做教学实验,通过实践检验、发展教育理论,同时对于评价和效果好的教育理念实施推广。
三、总结与反思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出现的。素质教育改革已有20多年,但一直进展缓慢,这与公众对素质教育的肤浅表面认识和教育管理者做出的不当举措有很大关系。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玩会、少学会”,减少应试学习时间的同时又不增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以前教育状况是高分低能,但以上这种举措可能导致低分低能。所以有必要制定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管理部门应将情感教育的检测与评价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中,将情感教育处于隐性教育的弱势地位转变成显性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皮特·郎.情感教育的国际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兰志新.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2001(3).
[4]刘美蕙. 学校的公民教育[J].公民资质观点分析,2004(3).
[5]万明钢.论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2003(9).
[6]尹宗利.爱的教育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
[7]韩雪.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J].吉林教育,2008(32).
[8]吴乐乐.探究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结构模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9]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教育科学,2009(10).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