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教学新大纲明确规定,“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可见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术造诣等素质,让他们在各方面综合发展。
然而,中学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呢。
一、师爱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具有人的共性,对好学生喜爱是无疑的。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要爱这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少部分好的学生,也应该爱中等的学生,更要爱学困生。学困生比中等生优等生更需要人关心和爱。
其次,良师益友是“无声的教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然就成了学生心灵的丰碑。教师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儿女、弟妹、朋友,因此教师成为学生最尊敬、最可依赖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去研究和了解学生。在处理学生事件时,要尊重维护学生的自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
二、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首先必须阅读教材。对此,我们过去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阅读教材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 这样课堂上很少有阅读教材的机会。于是,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连掌握知识,理解教学内容,也受到很大限制。
学生阅读教材,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提示,提出阅读要求和注意之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作具体指导,给予启示性的讲述,其效果要比一开始就由教师无的放矢地讲和学生盲目地听要好得多。而且这样做,就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阅读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边读边想的习惯与技能,对他们自学的兴趣和自求毅力的强大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实施层次目标教学,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层次目标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的能够达到的教学目的。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均是不相等的。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个体差异,有目的地进行英语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程度都是不等的,可分一、二、三类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制定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类学生完成高级教学目标,二类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三类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为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我们按照自己所订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施以教学。在课堂上提问时,让一类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二类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三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整理读书笔记时,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启发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共同议论或讨论,得出结论,那就不但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开发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就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一要求,实际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而且也担负着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决不可盲目推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思想品德包括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守信、自尊等心理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可通过广泛的教学内容,借助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今热点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保持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情绪、心态和行为。因此,应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而不自贱、自卑;对生活要自信、自强,不要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对他人要真诚、热情,而不虚伪、冷漠;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而不轻率、漫不经心。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以提高素质来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围绕“素质”这一核心,培养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民风,更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科学知识和强健体魄的国民,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输送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资源相对贫乏,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赶超发达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是今后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董耀会主编.当代教育教学论文[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魏宗旨.中国素质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贾宪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黄 晓)
然而,中学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呢。
一、师爱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具有人的共性,对好学生喜爱是无疑的。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要爱这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少部分好的学生,也应该爱中等的学生,更要爱学困生。学困生比中等生优等生更需要人关心和爱。
其次,良师益友是“无声的教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然就成了学生心灵的丰碑。教师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儿女、弟妹、朋友,因此教师成为学生最尊敬、最可依赖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去研究和了解学生。在处理学生事件时,要尊重维护学生的自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
二、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首先必须阅读教材。对此,我们过去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阅读教材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 这样课堂上很少有阅读教材的机会。于是,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连掌握知识,理解教学内容,也受到很大限制。
学生阅读教材,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提示,提出阅读要求和注意之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作具体指导,给予启示性的讲述,其效果要比一开始就由教师无的放矢地讲和学生盲目地听要好得多。而且这样做,就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阅读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边读边想的习惯与技能,对他们自学的兴趣和自求毅力的强大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实施层次目标教学,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层次目标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的能够达到的教学目的。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均是不相等的。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个体差异,有目的地进行英语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程度都是不等的,可分一、二、三类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制定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类学生完成高级教学目标,二类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三类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为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我们按照自己所订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施以教学。在课堂上提问时,让一类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二类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三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整理读书笔记时,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启发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共同议论或讨论,得出结论,那就不但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开发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就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一要求,实际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而且也担负着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决不可盲目推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思想品德包括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守信、自尊等心理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可通过广泛的教学内容,借助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今热点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保持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情绪、心态和行为。因此,应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而不自贱、自卑;对生活要自信、自强,不要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对他人要真诚、热情,而不虚伪、冷漠;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而不轻率、漫不经心。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以提高素质来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围绕“素质”这一核心,培养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民风,更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科学知识和强健体魄的国民,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输送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资源相对贫乏,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赶超发达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是今后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董耀会主编.当代教育教学论文[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魏宗旨.中国素质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贾宪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