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教师依旧过于重视知识传输,学生依旧害怕学习文言文,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特征成为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拦路虎。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出了若干策略,期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使“言文”不再“分离”、“虚实”不再“难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文分离;虚实难辨;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言文分离,虚实难辨”是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所谓“言文分离”,是指文言文中作者的语言和文字不一致,亦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很大的差异;“虚实难辨”,是指一篇文言文中既有虚词,也有实词,同一个虚词和实词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和表达的意思也有所差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写文的“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这个特征,加上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就给我们现代人学习他们的文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成人来说都是这样,对尚未成年以及即将成年的高中生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文言文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和国粹,其中积淀了丰富和深厚的人生哲理和相关知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我们又要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及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下面就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展开分析。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一)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输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恨不得把所有的文言文知识统统都传输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和体验。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课堂氛围呆板僵硬、死气沉沉,没有灵活性、活跃性,学生成了被摆放的花瓶,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论其容量大小,都得统统接受灌输的过程。固然“学高为师”,也应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虽然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得到了改进,但是仍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高考而高考。
(二)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
害怕学习文言文,这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又一困境。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文言文,除了文言文的“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特征和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育管理者和课堂教师的因素“难辞其咎”。作为顶层设计的关键人物,教育管理者应当起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变革的先锋模范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当起到对上反馈教学问题、对下为学生负责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突破当前文言文教学以及其他方面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真正打开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
二、突破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認识文言文,真正打消文恐惧感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就表明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首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文言文,和文言文做朋友,把文言文的作者当家人,充分融入到文言文中。如果学生连文言文是什么,就知道是那些看不懂、听不懂的生涩的文字,何谈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把握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在打消对文言文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的同时一步步脚踏实地学好文言文。
(二)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可操作的目标
由于文言文自身文言分离、古奥难懂等特点,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语言障碍,难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理解文言文有时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和帮助,需要教师充当纽带和桥梁。文言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成为教材的主动“编导者”。确立科学、切实有效而又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三)抓住关键情感词句,提升学习品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培养良好的情感取向。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些篇章抒情性较强,或者记叙抒情兼具,这样的作品,如果能够通过抓住主要的情感词句,或许有助于学生准确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同时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会。比如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既简笔勾勒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更将笔墨铺陈在由此而引发的慨叹中。前后两部分均有明显的情感词句。可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的情感,再由此去逆推,寻找情感产生之由。抓住了集会“信可乐也”,则不难将前一部分的记叙中足以使人生“乐”的因素一一找出。
三、结语
文言文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经过千百年来淘洗的经典佳品,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当应师生一道为教好、学好文言文作出不断地探究和努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使“言文”不再“分离”、“虚实”不再“难辨”。
参考文献
[1]戴卫.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剖情析理[J].语文知识,2017(13).
[4]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文分离;虚实难辨;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言文分离,虚实难辨”是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所谓“言文分离”,是指文言文中作者的语言和文字不一致,亦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很大的差异;“虚实难辨”,是指一篇文言文中既有虚词,也有实词,同一个虚词和实词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和表达的意思也有所差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写文的“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这个特征,加上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就给我们现代人学习他们的文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成人来说都是这样,对尚未成年以及即将成年的高中生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文言文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和国粹,其中积淀了丰富和深厚的人生哲理和相关知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我们又要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及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下面就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展开分析。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一)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输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恨不得把所有的文言文知识统统都传输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和体验。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课堂氛围呆板僵硬、死气沉沉,没有灵活性、活跃性,学生成了被摆放的花瓶,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论其容量大小,都得统统接受灌输的过程。固然“学高为师”,也应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虽然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得到了改进,但是仍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高考而高考。
(二)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
害怕学习文言文,这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又一困境。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文言文,除了文言文的“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特征和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育管理者和课堂教师的因素“难辞其咎”。作为顶层设计的关键人物,教育管理者应当起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变革的先锋模范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当起到对上反馈教学问题、对下为学生负责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突破当前文言文教学以及其他方面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真正打开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
二、突破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認识文言文,真正打消文恐惧感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就表明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首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文言文,和文言文做朋友,把文言文的作者当家人,充分融入到文言文中。如果学生连文言文是什么,就知道是那些看不懂、听不懂的生涩的文字,何谈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把握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在打消对文言文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的同时一步步脚踏实地学好文言文。
(二)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可操作的目标
由于文言文自身文言分离、古奥难懂等特点,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语言障碍,难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理解文言文有时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和帮助,需要教师充当纽带和桥梁。文言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成为教材的主动“编导者”。确立科学、切实有效而又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三)抓住关键情感词句,提升学习品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培养良好的情感取向。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些篇章抒情性较强,或者记叙抒情兼具,这样的作品,如果能够通过抓住主要的情感词句,或许有助于学生准确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同时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会。比如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既简笔勾勒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更将笔墨铺陈在由此而引发的慨叹中。前后两部分均有明显的情感词句。可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的情感,再由此去逆推,寻找情感产生之由。抓住了集会“信可乐也”,则不难将前一部分的记叙中足以使人生“乐”的因素一一找出。
三、结语
文言文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经过千百年来淘洗的经典佳品,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当应师生一道为教好、学好文言文作出不断地探究和努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使“言文”不再“分离”、“虚实”不再“难辨”。
参考文献
[1]戴卫.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剖情析理[J].语文知识,2017(13).
[4]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