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1岁的陈阿姨三年前患上了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最近,陈阿姨的血糖波动厉害,医生建议她注射胰岛素。但陈阿姨认为胰岛素是控糖的最后“救命稻草”,一旦使用不但会“上瘾”,还意味着病情再发展将“无药可治”,思想上抵触颇大。
据了解,像陈阿姨一样对使用胰岛素存在误解的糖友不在少数。那么,糖友们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又有哪些好处呢?
胰岛素作用不仅限于降糖
胰岛素是胰腺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糖原、脂肪)的合成,降血糖只是它的“副业”,因此胰岛素又被称为“长寿激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胰岛素主要有四大作用。第一,在刚发现糖尿病时使用胰岛素,能快速改善高血糖毒性,使身体快速复元。第二,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间歇使用胰岛素能改善胰岛功能。第三,使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治疗,如急慢性感染、各种重症等。胰岛素能促进三大物质的合成,因此可以促进各种创伤愈合,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渡过困难期的“救星”之一。最后,在身体发生慢性并发症,如严重的器官并发症或衰竭时,此时多种降糖药可能不安全,而胰岛素却是安全的,因为它既有效降糖,又不伤肝、肾,还不会对胃肠造成负担。
该用的胰岛素,越早用越好
医生表示,倘若糖友的胰岛功能差,意味着自身胰岛素分泌量不够了,就要请胰岛素“出手”相助。例如糖友口服降糖药已用到最大量,或已经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还是超过可以接受的范围(如空腹血糖超7.5,餐后超14),提示目前的降糖方案不妥,就要使用胰岛素。其次,如果有器官功能受损,降糖药相对不安全,也适宜使用胰岛素。
早期糖尿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一部分糖友逆转糖尿病,回到糖尿病前期。这是因为改善了胰岛功能,部分患者甚至能恢复到接近正常,可以不用降糖药,只要控制饮食就可以达到正常血糖水平了。
一般来说在临床治疗中,以下几类人群需要使用胰岛素。
1.1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功能缺失者。患者体内几乎没具有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
2.口服降糖药物失效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继发失效,此时也应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氯茴苯酸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当使用到最大量还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但目前专家提倡应尽早用胰岛素,目的是保护残余的胰岛细胞功能。
3.伴发其他严重疾病者: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同时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时,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眼病严重时,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都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
4.处于应激状态者:当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例如重症感染(肺炎等)、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此时升糖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原来的治疗方案就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因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等这个阶段过去后,升糖激素不再升高,可以将胰岛素停掉,再改用以前的口服降糖药。
5.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患糖尿病,会使胎儿畸形率增高,围产儿死亡率也增高。因此,孕妇必须有效控制血糖。由于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低血糖,有引发死胎的危险,因此应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只降低母体的血糖,对胎儿没有影响。
糖友在使用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
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對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不是很了解,应当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1.每日剂量最好别超30~40个单位:有些患者胰岛素量越用越高,甚至达上百个单位。身体其实是有脾气的,胰岛素打多了或打少了,血糖都可能降不下来。千万不可认为越多越有把握降糖。曾有一位患病4~5年的患者就诊前每天注射60多个单位,血糖仍不稳定,且下肢肿胀,经调药后,仅用二甲双胍便把血糖稳定住了。北京协和医院近30年的数据显示,联合二甲双胍时,每日每公斤体重0.5~0.6个单位胰岛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联合2种及以上口服降糖药,则建议降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2~0.3个单位,加量时一定要谨慎。胰岛素打多了血糖降不下来,其实与胰岛素作用机理有一定关系,胰岛素在帮助降糖的同时,也可能会刺激皮质醇素、胰升糖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降糖效果不佳。
2.副作用绝不能小觑:在医院门诊常能发现“胰岛素脸”,指患者的脸又圆又红且体型肥硕。不少人把血糖稳定的“重任”完全交给胰岛素,放松了对其副作用的警惕。胰岛素如果过度使用,除频发低血糖外,还可能带来肥胖、血压升高、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此外,胰岛素是否会增加患者肿瘤风险,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同,这一直是2009年来国际糖尿病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课题。
降糖不能光指着胰岛素,要打“组合拳”。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先使用口服药,当口服药增加到足量以及种类达3种或以上仍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时,再考虑用胰岛素。此时原有口服药不用全部撤掉。临床上多主张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只要肝肾功能尚好,哪怕尿蛋白高一些,也可以与口服药联合使用,最常用的便是二甲双胍。
这些都是误区,别信!
1.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即使是正常人群,胰岛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而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得比正常人更快。因此,糖友觉得胰岛素要越打越多才能控制好血糖,其实并不是对胰岛素的“依赖”,而是体内胰岛功能衰退所致。此外,或许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有些糖友对胰岛素不敏感(存在胰岛素对抗)、肥胖(越胖对胰岛素越抵抗)、合并感染、使用激素类的药物或抗焦虑药物等。
2.打了胰岛素就不需要吃降糖药:胰岛素只是一个外派的“降糖者”,如果自身仍有分泌能力,还是不要全部借助外来的力量降糖,同时使用降糖药可以分担一些降糖的工作。这样打胰岛素的量不大,吃药的份量也可减少,对器官的损害就少些。
3.打了胰岛素意味着一辈子都要打:如果通过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有些糖友会出现“蜜月期”,也就是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可以不用吃降糖药或打胰岛素,血糖也处于正常值。
使用技巧要掌握
1.皮下轻轻注射:胰岛素是通过皮下吸收,建议要垂直皮肤,轻轻打进去,打多少个单位要相应等待多少秒,如打10个单位就数10秒。
2.部位要轮换:最佳注射部位有三角肌的外缘、下缘,大腿的外缘,屁股,整个腹部(肚脐部拳头大小范围除外),每次注射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相隔2公分。
3.针头不要重复使用:因为针头非常细小,若重复使用会起钩,从而损伤肌肉纤维,造成感染。
4.平时宜储存在冰箱里:暂时不用的胰岛素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存储的温度在4~8摄氏度为宜。
据了解,像陈阿姨一样对使用胰岛素存在误解的糖友不在少数。那么,糖友们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又有哪些好处呢?
胰岛素作用不仅限于降糖
胰岛素是胰腺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糖原、脂肪)的合成,降血糖只是它的“副业”,因此胰岛素又被称为“长寿激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胰岛素主要有四大作用。第一,在刚发现糖尿病时使用胰岛素,能快速改善高血糖毒性,使身体快速复元。第二,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间歇使用胰岛素能改善胰岛功能。第三,使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治疗,如急慢性感染、各种重症等。胰岛素能促进三大物质的合成,因此可以促进各种创伤愈合,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渡过困难期的“救星”之一。最后,在身体发生慢性并发症,如严重的器官并发症或衰竭时,此时多种降糖药可能不安全,而胰岛素却是安全的,因为它既有效降糖,又不伤肝、肾,还不会对胃肠造成负担。
该用的胰岛素,越早用越好
医生表示,倘若糖友的胰岛功能差,意味着自身胰岛素分泌量不够了,就要请胰岛素“出手”相助。例如糖友口服降糖药已用到最大量,或已经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还是超过可以接受的范围(如空腹血糖超7.5,餐后超14),提示目前的降糖方案不妥,就要使用胰岛素。其次,如果有器官功能受损,降糖药相对不安全,也适宜使用胰岛素。
早期糖尿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一部分糖友逆转糖尿病,回到糖尿病前期。这是因为改善了胰岛功能,部分患者甚至能恢复到接近正常,可以不用降糖药,只要控制饮食就可以达到正常血糖水平了。
一般来说在临床治疗中,以下几类人群需要使用胰岛素。
1.1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功能缺失者。患者体内几乎没具有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
2.口服降糖药物失效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继发失效,此时也应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氯茴苯酸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当使用到最大量还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但目前专家提倡应尽早用胰岛素,目的是保护残余的胰岛细胞功能。
3.伴发其他严重疾病者: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同时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时,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眼病严重时,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都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
4.处于应激状态者:当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例如重症感染(肺炎等)、骨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此时升糖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原来的治疗方案就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因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等这个阶段过去后,升糖激素不再升高,可以将胰岛素停掉,再改用以前的口服降糖药。
5.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患糖尿病,会使胎儿畸形率增高,围产儿死亡率也增高。因此,孕妇必须有效控制血糖。由于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低血糖,有引发死胎的危险,因此应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只降低母体的血糖,对胎儿没有影响。
糖友在使用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
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對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不是很了解,应当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1.每日剂量最好别超30~40个单位:有些患者胰岛素量越用越高,甚至达上百个单位。身体其实是有脾气的,胰岛素打多了或打少了,血糖都可能降不下来。千万不可认为越多越有把握降糖。曾有一位患病4~5年的患者就诊前每天注射60多个单位,血糖仍不稳定,且下肢肿胀,经调药后,仅用二甲双胍便把血糖稳定住了。北京协和医院近30年的数据显示,联合二甲双胍时,每日每公斤体重0.5~0.6个单位胰岛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联合2种及以上口服降糖药,则建议降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2~0.3个单位,加量时一定要谨慎。胰岛素打多了血糖降不下来,其实与胰岛素作用机理有一定关系,胰岛素在帮助降糖的同时,也可能会刺激皮质醇素、胰升糖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降糖效果不佳。
2.副作用绝不能小觑:在医院门诊常能发现“胰岛素脸”,指患者的脸又圆又红且体型肥硕。不少人把血糖稳定的“重任”完全交给胰岛素,放松了对其副作用的警惕。胰岛素如果过度使用,除频发低血糖外,还可能带来肥胖、血压升高、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此外,胰岛素是否会增加患者肿瘤风险,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同,这一直是2009年来国际糖尿病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课题。
降糖不能光指着胰岛素,要打“组合拳”。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先使用口服药,当口服药增加到足量以及种类达3种或以上仍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时,再考虑用胰岛素。此时原有口服药不用全部撤掉。临床上多主张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只要肝肾功能尚好,哪怕尿蛋白高一些,也可以与口服药联合使用,最常用的便是二甲双胍。
这些都是误区,别信!
1.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即使是正常人群,胰岛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而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得比正常人更快。因此,糖友觉得胰岛素要越打越多才能控制好血糖,其实并不是对胰岛素的“依赖”,而是体内胰岛功能衰退所致。此外,或许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有些糖友对胰岛素不敏感(存在胰岛素对抗)、肥胖(越胖对胰岛素越抵抗)、合并感染、使用激素类的药物或抗焦虑药物等。
2.打了胰岛素就不需要吃降糖药:胰岛素只是一个外派的“降糖者”,如果自身仍有分泌能力,还是不要全部借助外来的力量降糖,同时使用降糖药可以分担一些降糖的工作。这样打胰岛素的量不大,吃药的份量也可减少,对器官的损害就少些。
3.打了胰岛素意味着一辈子都要打:如果通过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有些糖友会出现“蜜月期”,也就是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可以不用吃降糖药或打胰岛素,血糖也处于正常值。
使用技巧要掌握
1.皮下轻轻注射:胰岛素是通过皮下吸收,建议要垂直皮肤,轻轻打进去,打多少个单位要相应等待多少秒,如打10个单位就数10秒。
2.部位要轮换:最佳注射部位有三角肌的外缘、下缘,大腿的外缘,屁股,整个腹部(肚脐部拳头大小范围除外),每次注射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相隔2公分。
3.针头不要重复使用:因为针头非常细小,若重复使用会起钩,从而损伤肌肉纤维,造成感染。
4.平时宜储存在冰箱里:暂时不用的胰岛素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存储的温度在4~8摄氏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