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前470)是希腊最早的唯物论哲学家。他出身于大贵族家庭,保留下来的著作有130余篇。赫拉克利特指出: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他把世界比做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并且断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里的流水经常变化,这一次踏入这条河流是这样的流水,下一次踏入这条河流时,又会遇见新的流水。他还认为,即使走下同一条河流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新的流水。因此,“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恩格斯指出:“这个原始、素朴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达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0页)
赫拉克利特原话是希腊文,我没有学过希腊文,但他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这样的:“You can’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这句话,学过英语的人都能懂得,倘若这句英文翻译成中文,那就是异彩纷呈,我就所见的一些译法摘抄如下,以兹比较。
1. 一个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3. 不能第二次走入同一条河。
4. 走入同一条河道的人,流过他们脚下的,是不同的,永远不同的水。
5. 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6. 走在流水里,提起脚来再踏下去,已不是原来的水了。
有人读了以上的译文,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7. 同一流水,人不可能两次涉足。
还有人又提出两种译文:
8.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走入同一条河,趟同样的流水。
9.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在同一条河里趟同样的流水。
综上所列各例,决定理解和翻译的不是如何翻译动词“step”,而是名词“river”。也就是赫拉克利特说“river”(河流)时,他不是指“the course of the river(河)”,而是指“the flowing water(流)”。凡人听了哲学家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多半是“怪哉”,细而思之则豁然开朗。这是因为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的话语十分明白,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fear neither hardship nor death)”。但是,有的话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思并不一致,即所言非所意。这就给翻譯带来了难题:是译其表层意思呢,还是深层意思,还是两层意思兼而顾之呢?这就要译者思索一番了。我以为这一句话,还是用直译法为好。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就是从希腊语直译过来的。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翻译实际上取决于译者要把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多少信息翻译给读者。当然是准确的信息,百分之百的信息。其实,有时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要看原作者的意图(intention)是什么。哲学家,有时候和说相声一样,并不是把话说得那么明白。说相声的甩给你一个包袱,哲学家则留给你思考的空间,所谓言近旨远是也,否则人家还算是哲学家吗?当然,有时他也怕你不懂,还是会把话说得很明白——在第一处,赫拉克利特就说“Everything flows and nothing stays”(万物皆流,万物皆变)(柏拉图,《克拉底鲁篇》)*,重申了他的论点,翻译家亦然——你若是把什么都译得清清楚楚,话里话外,那么译文读者还用再费心思考吗?所以译者要为读者做多少事也是有个度的,做得过了,或做得不及(过犹不及),都是欠妥的,其实我也还是少说为佳,让读者自己细细琢磨为好。对了,我还要添上第10种译文。
10. 你不能二次走下同一条河。(见刘世铨编写《西欧哲学史讲话》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
这10种译文,谁的最贴近原文,请读者自行斟酌。
* 克拉底鲁(Cratylus),古希腊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苏格拉底的同时代人,被认为是柏拉图的第一位老师。
赫拉克利特原话是希腊文,我没有学过希腊文,但他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这样的:“You can’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这句话,学过英语的人都能懂得,倘若这句英文翻译成中文,那就是异彩纷呈,我就所见的一些译法摘抄如下,以兹比较。
1. 一个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3. 不能第二次走入同一条河。
4. 走入同一条河道的人,流过他们脚下的,是不同的,永远不同的水。
5. 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6. 走在流水里,提起脚来再踏下去,已不是原来的水了。
有人读了以上的译文,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7. 同一流水,人不可能两次涉足。
还有人又提出两种译文:
8.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走入同一条河,趟同样的流水。
9.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在同一条河里趟同样的流水。
综上所列各例,决定理解和翻译的不是如何翻译动词“step”,而是名词“river”。也就是赫拉克利特说“river”(河流)时,他不是指“the course of the river(河)”,而是指“the flowing water(流)”。凡人听了哲学家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多半是“怪哉”,细而思之则豁然开朗。这是因为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的话语十分明白,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fear neither hardship nor death)”。但是,有的话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思并不一致,即所言非所意。这就给翻譯带来了难题:是译其表层意思呢,还是深层意思,还是两层意思兼而顾之呢?这就要译者思索一番了。我以为这一句话,还是用直译法为好。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就是从希腊语直译过来的。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翻译实际上取决于译者要把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多少信息翻译给读者。当然是准确的信息,百分之百的信息。其实,有时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要看原作者的意图(intention)是什么。哲学家,有时候和说相声一样,并不是把话说得那么明白。说相声的甩给你一个包袱,哲学家则留给你思考的空间,所谓言近旨远是也,否则人家还算是哲学家吗?当然,有时他也怕你不懂,还是会把话说得很明白——在第一处,赫拉克利特就说“Everything flows and nothing stays”(万物皆流,万物皆变)(柏拉图,《克拉底鲁篇》)*,重申了他的论点,翻译家亦然——你若是把什么都译得清清楚楚,话里话外,那么译文读者还用再费心思考吗?所以译者要为读者做多少事也是有个度的,做得过了,或做得不及(过犹不及),都是欠妥的,其实我也还是少说为佳,让读者自己细细琢磨为好。对了,我还要添上第10种译文。
10. 你不能二次走下同一条河。(见刘世铨编写《西欧哲学史讲话》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
这10种译文,谁的最贴近原文,请读者自行斟酌。
* 克拉底鲁(Cratylus),古希腊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苏格拉底的同时代人,被认为是柏拉图的第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