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特殊的文学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由作家独立创作的儿童文学)在西方不过三百多年的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特殊的文学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由作家独立创作的儿童文学)在西方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还不到一百年(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于五四时期)。但是,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教育有着天然联系,17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曾在《关于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应该让儿童读一些像《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那样轻松愉快的好书,他的提倡直接推动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一向关注的焦点。在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中,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高考作文是最为直观、综合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核
“精神的底子”之说是钱理群教授在其著名长文《以“立人”为中心》提出的,①曾受到广泛认可。可此后不久,薛毅教授就发出警示:“当钱理群说这些内容符合青少年的特征的时候,他没法证明它们符合语文教育的特征。”“新语文观念被充分地意识形态化了,它自身走向了僵化和空疏,停滞为一种口号,一种标签”——他的这个警示不幸被而后出现的“非语文”“泛语文”现象所证实。他更深刻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语文教育本身
近日,某市初中语文学科基地推出一节展示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家对这节课的总体评价是: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诵读充分,师生互动热烈,教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妆扮”一词在宋代便已出现,表示“假装”之义,见于宋代无名氏所著《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莫若易服,妆扮做个秀才儒生,臣等妆为仆从,自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 到了元代,“装扮”一词也出现了,仅为“假装”之义,如《元典章新集·刑部·禁聚众》:“各处不畏公法之徒,鸠敛钱物,叙众装扮,鸣锣击鼓,迎神赛社。”此时,“妆扮”又增加了“打扮”及“打扮后的样子”之义。 元代以后,这两个词的使用
笔者偶然看到了中国的“木兰从军”故事,编入美国小学三年级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课文由14张精美的图片构成,图片是中国化的图片,图片里的文字是《木兰诗》文字,文中汉字占了很大的篇幅;图片下面的说明部分是英文,整个课文类似于连环画。该书把木兰故事编在“冒险”的主题单元里。而反观该诗在中国语文选本中的位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木兰诗》编入“祖国”的主题单元,自然认为木兰体现了一种爱国的精神。二者对木兰故
第013题:1/2+1/3=2/5有意义吗?征答综述:许多教师一看到这个等式就说没有意义,是因为已认定“异分母分数相加必须先通分”。这样,“分子、分母分别相加”自然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算
福建省2004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于1月18日在福州召开,省人大副主任黄贤模同志、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全省各高校负责人、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长、教育厅直属单位和直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已然十分发达,但人类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渴望飘荡的生命能找到得以安放的居所。让生命安宁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写作教学要不要体系,要什么样的体系是新课改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新课改以前,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写作教学体系,就是小学写记叙文,初高中按照年级依次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间的区别是,高中难度上有所增加。这一套写作教学体系被后人称为“文章范式”,因为其基于没有实际意义的“三大文体”进行教学而受到摒弃。新课改开始后,首先从课程标准层面回避了“三大文体”的提法,转而推崇“自由写作”;其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