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孤僻内向型
黄芬是父母的独生女,幼年时父母忙于工作,常常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整天都没有人跟她说话。久而久之,使她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工作以后,黄芬也是独来独往,朋友很少,单位组织的活动她借故不参加,人际关系很淡漠。虽然已经结婚三年,但用丈夫的话说,常常觉得她跟自己很遥远,有时看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冥想,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黄芬最大的爱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上网聊天,这几乎成了她跟外界接触的唯一方式。
专家帮黄芬找原因:
性格内向孤僻的人有些是天性使然,有很多缘自于早年的特殊经历,像黄芬这样从小被迫一个人独处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类性格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心事,也不愿向人倾诉,而是习惯性地一个人品尝,很多痛苦就这样被默默地埋在心里。当苦闷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中枢神经影响到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无疑给疾病开了绿灯。
黄芬的健康预测:慢性疾病或抑郁症潜在患者
善于沟通是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方式,黄芬无论喜怒哀乐都独自体味,身体上的病患征兆也很容易被忽视,不能及早发现并治疗,易转化成慢性疾病。孤僻的个性又使黄芬时常处于抑郁情绪中,具体表现可能是情绪低落、失眠、头晕、疲惫乏力……长期下去,就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
自我疗法
1. 学会表达:内向孤僻者的最大敌人是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表达这就势必要忍受,忍受得越多最终爆发时的杀伤力越大,所以学会表达至关重要。如果你暂时做不到向别人表达,也可以先向自己表达。独处时,你可以把自己作为倾诉对象,如果你不开心,就告诉自己“我不开心,我不开心的原因是……我希望……这样我会开心一点”,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不管听众是谁,都会起到释放的作用。表达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写日记,找一首与心境相仿的歌曲随之哼唱等等。
2. 赞美自己:专家指出,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多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暗示,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从而陷入对自己否定的郁闷情绪中。其实,任何人都有优点和长处,这些也许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因此,学会赞美自己能帮你树立信心,并调动乐观情绪,使你逐渐走出狭隘阴郁的自我,融入到健康有益的社会环境中。
3. 吃出好心情:平日可增加一些具有亢奋精神的食物,如燕麦、精肉、水果、巧克力等。
亲人的帮助:
1. 亲密接触:对于孤僻内向的人,亲友应该细心观察,寻找适当机会与之亲密接触,尽量增加与之交流的时间,同时尽可能以欣赏赞美的口吻与之对话。
2. 创造社交机会:可以把朋友、亲戚请到家里玩,创造亲切热烈的气氛,使之感受到与朋友共处的美妙。
3. 温暖环境:在她生活中尽量创造温暖的环境,使之心情愉悦,比如房间布置尽量选用暖色调,经常放一些使心情愉快的轻音乐,跟她一起看喜剧、动画片等。
B、急切进取型:
吴敏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在学校她一直是优等生。毕业后她被分到机关工作,但急于创造个人价值的她不安于平稳的工作,跳槽到广告公司,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跃身为国内某著名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在老家,她的经历被乡亲们传诵,成为教育后代的典型。这更激发了吴敏心高气盛、急于成功的个性。她甚至容不得自己失败,如果有广告客户从她手中溜走,她会几天都吃不好睡不好;属下的工作偶有失误,她也会大发雷霆……每次生气,吴敏都觉得胸闷,头疼,有时还气短,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
专家帮吴敏找原因:
这种性格的人,长处是具有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很多事,且急于求成、争强好胜;短处是好冲动、好发怒,人际关系不融洽,常引起他人的不满或议论。这些都会反作用于自身,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痉挛,从而使呼吸受阻。
吴敏的健康预测:心脑血管潜在患者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费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研究发现,在心脏病患者中,性格偏向于B型(血型)性格的人占98%。 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B型性格的人患冠状动脉硬化的人数也较高,美国中央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把此类性格与高胆固醇、吸烟和高血压三者并列称为“心脏的第四危险因子”。道理很简单,人在急燥、冲动、发怒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的疾病自然随之而来。
自我疗法:
1. 用心体会放松的感觉:你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身体平躺下来,全身绷紧3秒钟,然后全身放松,直到每个部位都是柔软的,持续10秒钟,如此反复体会,你会发现当全身绷紧时心跳加速,精神紧张,但当你完全放松下来,惬意舒适的感觉会传遍全身。
2. 增强自制能力:每当你想发火时,最好在心里连续对自己说三遍“不要生气,生气有损健康”。也许这种方式对易冲动的人来说很难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尝试,凡事都有开始,当你试过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这对平稳你的情绪极有帮助。
3. 有氧运动:平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韵律操、慢跑、举重等,对抑制冲动很有好处。
亲人的帮助:
1. 暗示:生活中可有意提起一些因为冲动发怒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事例,暗示她改变性格,保持情绪稳定。
2. 改变观念:这类人通常都是工作狂,生活单调,甚至为了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很少跟家人团聚。亲友可以为其灌输新的生活观念,告诉她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一个只知道工作而不懂生活的人依然是不成功的。
3. 避免冲突:遇到她情绪激动时,要尽量避免与其冲突,待她情绪缓和时再与其理论,因为每次激怒她都可能是危险的引爆点。
C、悲观忧怨型
孙女士天性悲观,遇事总是先想负面,丈夫的一句玩笑话,也能让她浮想联翩,伤心不已。四岁的女儿得了轻微感冒,她会联想到发展成肺炎的严重后果,继而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埋怨丈夫对她们母女关心不够,甚至把多年前的旧事翻出来念叨,还抱怨自己命苦……她的悲观情绪对自己和家人都造成伤害,使生活经常蒙上阴郁暗淡的色彩。
专家帮孙女士找原因:
生活中的不顺利就像天气转阴一样,是很正常的,但把不顺心的事情过分夸大却是不正常的。像孙女士这样的悲观主义者,常常小题大做,陷入自己幻想的沮丧和痛苦中,这种状态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破坏免疫系统的监督功能,减弱人体的抵抗力。
孙女士的健康预测:癌症潜在患者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托马斯教授对1337位学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观察,发现悲观主义者的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看病次数多,患癌症的概率比乐观主义者高出近20个百分点。托马斯教授指出,悲观忧怨的心态会打破体内的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使之不能及早清除异常突变的细胞,容易诱发癌症。
自我疗法:
1. 停止悲观幻想: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那么只把目光集中在这件事本身,不要沉浸在由此而展开的连绵幻想中,记住,真正能打败你的是你自己,停止悲观幻想是你坚强起来的第一步。
2. 跟乐观者交朋友:悲观者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悲观情绪,只有当他们身边出现乐观的人,才会反衬出自己的悲观。所以,多跟乐观者交往,不但有助于查找自身的弱点,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乐观者的影响,转变悲观心态。
3. 精油疗法:薰衣草和甘桔等芳香精油都能缓解紧张、悲观的情绪,点2滴精油在香薰炉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亲人的帮助:
1. 保证沟通管道的畅通:悲观忧怨者最忌讳沿自己的悲观轨道走向极端。因此,亲友应该保证她的沟通管道的畅通,主动与其交流,把她从极端的轨道上拉回来。
2. 让她的痛苦无处藏身: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忙碌的工作可以使人忘却烦恼,无事才易生非,因此对悲观的人,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事情,使之无暇顾及那些被无端放大的烦恼和忧郁。
D、完美主义型
李婧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母亲的腰痛病犯了,她会责备自己对老人不够关心;儿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认为是请来的家教水平不高;下属犯点小错,她也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这些在别人看来都很正常的事情,却让李婧时常处于深深的自责中。久而久之,李婧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心,出门时要反复检查是否带了钥匙;一份打好的工作报告她也要再看上三遍心里才塌实。这种状态让她常常感到紧张,思想和行为都小心拘谨,活得非常累。
专家帮李婧找原因:
完美主义者的通病是容易陷入黑白分明的极端观念中,没有中间状态。这种思维会使她们压力沉重,要强的个性又驱使她们拼命强迫自己朝既定目标努力,一旦失败就会大受打击,出现失眠、焦虑的症状。
李婧的健康预测:强迫症潜在患者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过于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患者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不做又不行,否则会焦虑不安。
自我疗法:
1. 顺其自然:任何事情顺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评价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2. 转移注意力: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反复检查门锁应怎样克服呢?正确的处理是: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3. 不做完美主义者:应认识到太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亲人的帮助:
1. 宣泄:让她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有过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2. 多安排业余活动:尽可能地为她安排一些有趣的业余活动,使之解除生活和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从而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
黄芬是父母的独生女,幼年时父母忙于工作,常常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整天都没有人跟她说话。久而久之,使她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工作以后,黄芬也是独来独往,朋友很少,单位组织的活动她借故不参加,人际关系很淡漠。虽然已经结婚三年,但用丈夫的话说,常常觉得她跟自己很遥远,有时看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冥想,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黄芬最大的爱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上网聊天,这几乎成了她跟外界接触的唯一方式。
专家帮黄芬找原因:
性格内向孤僻的人有些是天性使然,有很多缘自于早年的特殊经历,像黄芬这样从小被迫一个人独处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类性格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心事,也不愿向人倾诉,而是习惯性地一个人品尝,很多痛苦就这样被默默地埋在心里。当苦闷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中枢神经影响到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无疑给疾病开了绿灯。
黄芬的健康预测:慢性疾病或抑郁症潜在患者
善于沟通是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方式,黄芬无论喜怒哀乐都独自体味,身体上的病患征兆也很容易被忽视,不能及早发现并治疗,易转化成慢性疾病。孤僻的个性又使黄芬时常处于抑郁情绪中,具体表现可能是情绪低落、失眠、头晕、疲惫乏力……长期下去,就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
自我疗法
1. 学会表达:内向孤僻者的最大敌人是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表达这就势必要忍受,忍受得越多最终爆发时的杀伤力越大,所以学会表达至关重要。如果你暂时做不到向别人表达,也可以先向自己表达。独处时,你可以把自己作为倾诉对象,如果你不开心,就告诉自己“我不开心,我不开心的原因是……我希望……这样我会开心一点”,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不管听众是谁,都会起到释放的作用。表达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写日记,找一首与心境相仿的歌曲随之哼唱等等。
2. 赞美自己:专家指出,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多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暗示,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从而陷入对自己否定的郁闷情绪中。其实,任何人都有优点和长处,这些也许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因此,学会赞美自己能帮你树立信心,并调动乐观情绪,使你逐渐走出狭隘阴郁的自我,融入到健康有益的社会环境中。
3. 吃出好心情:平日可增加一些具有亢奋精神的食物,如燕麦、精肉、水果、巧克力等。
亲人的帮助:
1. 亲密接触:对于孤僻内向的人,亲友应该细心观察,寻找适当机会与之亲密接触,尽量增加与之交流的时间,同时尽可能以欣赏赞美的口吻与之对话。
2. 创造社交机会:可以把朋友、亲戚请到家里玩,创造亲切热烈的气氛,使之感受到与朋友共处的美妙。
3. 温暖环境:在她生活中尽量创造温暖的环境,使之心情愉悦,比如房间布置尽量选用暖色调,经常放一些使心情愉快的轻音乐,跟她一起看喜剧、动画片等。
B、急切进取型:
吴敏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在学校她一直是优等生。毕业后她被分到机关工作,但急于创造个人价值的她不安于平稳的工作,跳槽到广告公司,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跃身为国内某著名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在老家,她的经历被乡亲们传诵,成为教育后代的典型。这更激发了吴敏心高气盛、急于成功的个性。她甚至容不得自己失败,如果有广告客户从她手中溜走,她会几天都吃不好睡不好;属下的工作偶有失误,她也会大发雷霆……每次生气,吴敏都觉得胸闷,头疼,有时还气短,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
专家帮吴敏找原因:
这种性格的人,长处是具有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很多事,且急于求成、争强好胜;短处是好冲动、好发怒,人际关系不融洽,常引起他人的不满或议论。这些都会反作用于自身,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痉挛,从而使呼吸受阻。
吴敏的健康预测:心脑血管潜在患者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费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研究发现,在心脏病患者中,性格偏向于B型(血型)性格的人占98%。 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B型性格的人患冠状动脉硬化的人数也较高,美国中央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把此类性格与高胆固醇、吸烟和高血压三者并列称为“心脏的第四危险因子”。道理很简单,人在急燥、冲动、发怒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的疾病自然随之而来。
自我疗法:
1. 用心体会放松的感觉:你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身体平躺下来,全身绷紧3秒钟,然后全身放松,直到每个部位都是柔软的,持续10秒钟,如此反复体会,你会发现当全身绷紧时心跳加速,精神紧张,但当你完全放松下来,惬意舒适的感觉会传遍全身。
2. 增强自制能力:每当你想发火时,最好在心里连续对自己说三遍“不要生气,生气有损健康”。也许这种方式对易冲动的人来说很难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尝试,凡事都有开始,当你试过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这对平稳你的情绪极有帮助。
3. 有氧运动:平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韵律操、慢跑、举重等,对抑制冲动很有好处。
亲人的帮助:
1. 暗示:生活中可有意提起一些因为冲动发怒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事例,暗示她改变性格,保持情绪稳定。
2. 改变观念:这类人通常都是工作狂,生活单调,甚至为了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很少跟家人团聚。亲友可以为其灌输新的生活观念,告诉她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一个只知道工作而不懂生活的人依然是不成功的。
3. 避免冲突:遇到她情绪激动时,要尽量避免与其冲突,待她情绪缓和时再与其理论,因为每次激怒她都可能是危险的引爆点。
C、悲观忧怨型
孙女士天性悲观,遇事总是先想负面,丈夫的一句玩笑话,也能让她浮想联翩,伤心不已。四岁的女儿得了轻微感冒,她会联想到发展成肺炎的严重后果,继而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埋怨丈夫对她们母女关心不够,甚至把多年前的旧事翻出来念叨,还抱怨自己命苦……她的悲观情绪对自己和家人都造成伤害,使生活经常蒙上阴郁暗淡的色彩。
专家帮孙女士找原因:
生活中的不顺利就像天气转阴一样,是很正常的,但把不顺心的事情过分夸大却是不正常的。像孙女士这样的悲观主义者,常常小题大做,陷入自己幻想的沮丧和痛苦中,这种状态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破坏免疫系统的监督功能,减弱人体的抵抗力。
孙女士的健康预测:癌症潜在患者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托马斯教授对1337位学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观察,发现悲观主义者的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看病次数多,患癌症的概率比乐观主义者高出近20个百分点。托马斯教授指出,悲观忧怨的心态会打破体内的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使之不能及早清除异常突变的细胞,容易诱发癌症。
自我疗法:
1. 停止悲观幻想: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那么只把目光集中在这件事本身,不要沉浸在由此而展开的连绵幻想中,记住,真正能打败你的是你自己,停止悲观幻想是你坚强起来的第一步。
2. 跟乐观者交朋友:悲观者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悲观情绪,只有当他们身边出现乐观的人,才会反衬出自己的悲观。所以,多跟乐观者交往,不但有助于查找自身的弱点,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乐观者的影响,转变悲观心态。
3. 精油疗法:薰衣草和甘桔等芳香精油都能缓解紧张、悲观的情绪,点2滴精油在香薰炉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亲人的帮助:
1. 保证沟通管道的畅通:悲观忧怨者最忌讳沿自己的悲观轨道走向极端。因此,亲友应该保证她的沟通管道的畅通,主动与其交流,把她从极端的轨道上拉回来。
2. 让她的痛苦无处藏身: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忙碌的工作可以使人忘却烦恼,无事才易生非,因此对悲观的人,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事情,使之无暇顾及那些被无端放大的烦恼和忧郁。
D、完美主义型
李婧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母亲的腰痛病犯了,她会责备自己对老人不够关心;儿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认为是请来的家教水平不高;下属犯点小错,她也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这些在别人看来都很正常的事情,却让李婧时常处于深深的自责中。久而久之,李婧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心,出门时要反复检查是否带了钥匙;一份打好的工作报告她也要再看上三遍心里才塌实。这种状态让她常常感到紧张,思想和行为都小心拘谨,活得非常累。
专家帮李婧找原因:
完美主义者的通病是容易陷入黑白分明的极端观念中,没有中间状态。这种思维会使她们压力沉重,要强的个性又驱使她们拼命强迫自己朝既定目标努力,一旦失败就会大受打击,出现失眠、焦虑的症状。
李婧的健康预测:强迫症潜在患者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过于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患者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不做又不行,否则会焦虑不安。
自我疗法:
1. 顺其自然:任何事情顺其自然,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评价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2. 转移注意力: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反复检查门锁应怎样克服呢?正确的处理是: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3. 不做完美主义者:应认识到太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亲人的帮助:
1. 宣泄:让她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有过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2. 多安排业余活动:尽可能地为她安排一些有趣的业余活动,使之解除生活和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从而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