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下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的确,课外阅读是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然而如此重要的课外阅读在从上到下,从学校到社会、家庭的重重关注的目光中,现阶段却出现了令人忧心忡忡的状况。
现状一:苦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五年级时,我考虑到五年级已是小学高年级,按阅读进程应该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了,更何况教材中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于是开学初我便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没想到学生在读后感中大倒苦水:“哇,太难看了!”“我看了一个小时,只看懂了一句话。”“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结果,能坚持把这本书看完的人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每个学期都列出一些书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可结果是收效甚微,这些书目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学生宁愿做习题也不愿意读书。读书,在有些孩子看来成了最苦的差事。因为“苦”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起跑线上就被阅读之“苦”吓倒了,迈不开步子了,因而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也是因为“苦”造成了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爱阅读,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状况。
现状二:泛读——怎一个“乱”字了得
现在如果我们到学校周边的小店、书摊、书店去走一走,你会诧异于那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动漫书、口袋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铺天盖地的这类读物大有压倒一切之势。说现在的学生不爱阅读倒也言过其实了,午间你到三年级及其以上的班级里去看一看,学生除了做作业的,其余大都手捧一册“书”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尽管有些教师三令五申:不要或少看漫画书,但学生看此类书的热情依然高涨。书包里常带有两到三本的此类读物,更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私下都有阅读此类书的“书友”群体,某个阶段流行哪一类漫画书了,你无需去市场调查,只要问问学生,他们是此类书的“时尚风向标”。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喜欢看这类书,而自觉阅读文字类书籍且视其为生活之乐趣的学生不足30%。学生的课外时间都消磨在了《乌龙院》《阿衰》《七龙珠》等一些幼稚搞笑的漫画书里了。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已演变成了泛读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被束之高阁,而动漫、卡通书籍则成了为数众多的儿童眼中的时尚宠儿。
二、解决小学生阅读之策略
造成如今这种阅读现状固然是多方面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不一而足。学生的阅读现状让我们忧虑,更促使我们思考:现在的小学生阅读路在何方,面对新形势,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观念,制定出相应的阅读策略呢?我认为当下应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功利性阅读”(以积累、写作为出发点的阅读),变阅读为“悦读”,以快乐为目的,轻松作路径,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生活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⒈自主选择——为“悦读”奠基
曾经听到一位教师抱怨班上许多学生整天捧着《淘气包马小跳》看而不读一些经典。我以为大可不必,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看过的书比学生多,知道哪些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较大的益处,甚至有些书与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密切相关,于是自觉或被动地给学生指定阅读的书目。殊不知,这种眼里只有书而没有人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跟吃饭、穿衣一样,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喜好,每个学生也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单凭教师认为的“需要”, 把读书作为一种命令生硬地下达,把读书作为一项任务机械地交付的话,又有多少学生会喜欢读书并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呢?我们“切不可在孩子爱唱儿歌、痴迷童话的时候,硬要他去读什么经典,这不但会使孩子对书本望而生畏,挫伤阅读积极性,而且因为看不懂,丧失阅读的自信与快乐,甚至讨厌读书”。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个性张扬,我们不妨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篇目,当然这些篇目是在我们教师和学生推荐的书目范围内。通常我们可以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推荐可读性强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书目(范围尽可能地广一些)。教师提出本学期阅读的最低数量,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所要阅读的书目,做到 “我的读书我做主”。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她)无悔,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她)兴趣倍增,也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便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悦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兴趣——为“悦读”加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必须时时挂在心上的功课。要想使学生真正打心眼里喜欢阅读,就必须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会”,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谈谈最近读到的好书,说说书里好玩、惊险的故事情节,聊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中人物;也可以在网上建立班级的读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外除了有书作伴,也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书友切磋、交流等等。总之要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要让书与孩子如影随形。
3. 适当引领——为“悦读”护航
小学生因为其心智、阅历、年龄、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阅读进程中难免会迷茫、困惑。为了使孩子在正确的阅读道路上渐行渐远,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引领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无形、无痕,切忌呆板、生硬。比如我想让高年级的孩子与《读者》交友,我便会在下课时间当着学生的面,手拿《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有时会把在其中阅读到的好文章读给孩子们听,不到一个学期,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爱上了《读者》。有时发现某个学生在阅读一本好书,我会请他(她)做个专场读书会,专门来谈这本书,结果这本书很快在班上流行起来。只要我们教师把引领学生读书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当做教师神圣的职责,相信喜欢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成长的必需品。当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当阅读变成“悦读”时,可以说,我们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我们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的确,课外阅读是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然而如此重要的课外阅读在从上到下,从学校到社会、家庭的重重关注的目光中,现阶段却出现了令人忧心忡忡的状况。
现状一:苦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五年级时,我考虑到五年级已是小学高年级,按阅读进程应该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了,更何况教材中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于是开学初我便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没想到学生在读后感中大倒苦水:“哇,太难看了!”“我看了一个小时,只看懂了一句话。”“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结果,能坚持把这本书看完的人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每个学期都列出一些书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可结果是收效甚微,这些书目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学生宁愿做习题也不愿意读书。读书,在有些孩子看来成了最苦的差事。因为“苦”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起跑线上就被阅读之“苦”吓倒了,迈不开步子了,因而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也是因为“苦”造成了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爱阅读,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状况。
现状二:泛读——怎一个“乱”字了得
现在如果我们到学校周边的小店、书摊、书店去走一走,你会诧异于那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动漫书、口袋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铺天盖地的这类读物大有压倒一切之势。说现在的学生不爱阅读倒也言过其实了,午间你到三年级及其以上的班级里去看一看,学生除了做作业的,其余大都手捧一册“书”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尽管有些教师三令五申:不要或少看漫画书,但学生看此类书的热情依然高涨。书包里常带有两到三本的此类读物,更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私下都有阅读此类书的“书友”群体,某个阶段流行哪一类漫画书了,你无需去市场调查,只要问问学生,他们是此类书的“时尚风向标”。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喜欢看这类书,而自觉阅读文字类书籍且视其为生活之乐趣的学生不足30%。学生的课外时间都消磨在了《乌龙院》《阿衰》《七龙珠》等一些幼稚搞笑的漫画书里了。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已演变成了泛读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被束之高阁,而动漫、卡通书籍则成了为数众多的儿童眼中的时尚宠儿。
二、解决小学生阅读之策略
造成如今这种阅读现状固然是多方面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不一而足。学生的阅读现状让我们忧虑,更促使我们思考:现在的小学生阅读路在何方,面对新形势,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观念,制定出相应的阅读策略呢?我认为当下应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功利性阅读”(以积累、写作为出发点的阅读),变阅读为“悦读”,以快乐为目的,轻松作路径,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生活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⒈自主选择——为“悦读”奠基
曾经听到一位教师抱怨班上许多学生整天捧着《淘气包马小跳》看而不读一些经典。我以为大可不必,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看过的书比学生多,知道哪些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较大的益处,甚至有些书与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密切相关,于是自觉或被动地给学生指定阅读的书目。殊不知,这种眼里只有书而没有人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跟吃饭、穿衣一样,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喜好,每个学生也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单凭教师认为的“需要”, 把读书作为一种命令生硬地下达,把读书作为一项任务机械地交付的话,又有多少学生会喜欢读书并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呢?我们“切不可在孩子爱唱儿歌、痴迷童话的时候,硬要他去读什么经典,这不但会使孩子对书本望而生畏,挫伤阅读积极性,而且因为看不懂,丧失阅读的自信与快乐,甚至讨厌读书”。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个性张扬,我们不妨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篇目,当然这些篇目是在我们教师和学生推荐的书目范围内。通常我们可以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推荐可读性强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书目(范围尽可能地广一些)。教师提出本学期阅读的最低数量,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所要阅读的书目,做到 “我的读书我做主”。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她)无悔,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她)兴趣倍增,也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便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悦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兴趣——为“悦读”加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必须时时挂在心上的功课。要想使学生真正打心眼里喜欢阅读,就必须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会”,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谈谈最近读到的好书,说说书里好玩、惊险的故事情节,聊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中人物;也可以在网上建立班级的读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外除了有书作伴,也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书友切磋、交流等等。总之要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要让书与孩子如影随形。
3. 适当引领——为“悦读”护航
小学生因为其心智、阅历、年龄、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阅读进程中难免会迷茫、困惑。为了使孩子在正确的阅读道路上渐行渐远,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引领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无形、无痕,切忌呆板、生硬。比如我想让高年级的孩子与《读者》交友,我便会在下课时间当着学生的面,手拿《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有时会把在其中阅读到的好文章读给孩子们听,不到一个学期,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爱上了《读者》。有时发现某个学生在阅读一本好书,我会请他(她)做个专场读书会,专门来谈这本书,结果这本书很快在班上流行起来。只要我们教师把引领学生读书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当做教师神圣的职责,相信喜欢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成长的必需品。当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当阅读变成“悦读”时,可以说,我们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我们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