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的综合训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个性化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是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张扬怎样的“个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教学中,依据什么原则贯彻“个性化写作”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借此文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有的放矢”
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大都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思想家。这就引出了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思想,二是语言。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还没有走人社会,正处于受教育阶段,他们还没有具备“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比较固定的特性”。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就应该关注如下的问题:
第一,“个性化写作”要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倾吐真情,张扬个性”不等于模糊真、善、美。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价值标准”并不要求“以道统文”,把写作当成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让作文把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诸方面功能揽来一肩挑,也不是要求教师运用方方面面的“规矩”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点,而是在写作中尽量张扬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其不自觉地从不同环境中习染的假、丑、恶,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下面两篇习作的梗概——
习作一:闲着无聊,出去转转,看到几个孩子正在捕麻雀。他们捕到一只小麻雀,用小刀把肚子剖开,用针刺它的心脏。小麻雀在他们手里扑腾,孩子们拍着小手欢呼着。我心里全没来时的压抑了,涌动的是一种莫名的快感。
习作二:我们要下苦功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进名牌大学,才能上研、读博、出国;只有学习好,才能当官、做富翁;只有学习好,才能娶美女,“想要谁就是谁”。
在习作者看来,这是在“倾吐真情,张扬个性”。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作文的实质是什么?当代名师于漪曾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工夫——内心必定要充实。”这内心的充实首先要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
第二,“个性化写作”要依托扎实的写作基础。提倡写作的“个性化”、“自主化”和“自由化”,并不是抹杀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不是在操作层面上抛开作文教程所有的规范和程序,让学生放任散漫、非理性、无秩序、极其自由地进行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作文教学一般的要求,应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达到会写作文,而不能要求教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来;作文教学还有一种特殊的要求,就是培养少数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来,但即使是这些学生,也应该首先按照写作的要求进行练习,而后才是自由地写好作品。
第三,“个性化写作”要体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征。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作文中动辄满口公众语言,所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情感、使用的词句缺乏真实感,没有灵动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生动的特点;要不就是空话、假话、套话成篇,思想和语言都被过分地拔高,似乎学生都患上了真话失语症。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家庭和认识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处境出发,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同情,从而肯定他(她)思想的真实性,表意的真切性,并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他(她),引导他(她)。这样不仅可以使他(她)能够直面家庭的困难,也会使他(她)的理想追求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无为而治”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的思想。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其正确的含义是不要违反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突出的是一种不强迫、不硬行、不勉强的态度。这样的理念表现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上可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写作变成一种快乐、自由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活动。二是把除作文教学以外的语文课、语文活动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变为学生个性写作的铺路石和垫脚石,因为写作是长期积累的活动反映。
第一,在写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快乐和自由。学生写作文往往受时间、字数、内容的限制。一节课完不成不行,字数写得不够不行,内容不符合命题要求更不行。这样学生只能凑字数、编故事,甚至“偷梁换柱”搞抄袭。这种课堂作文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自由。
第二,在阅读中让学生积累语言和情感,培养个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共同构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阅读教学只为读、写作教学只为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弊端。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能从另一个方面来丰富人的生活,它填补了因为时间、地域等限制给人造成的生活空白,因而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勤于读书,大量阅读,使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思想的主体,必能促进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提倡“个性化写作”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个性化写作”的教与学。更不是按图施工、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因为个性化的东西绝不是几句話能够说明白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运用文字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它取决于一个人多方面的积储和发挥,而且有些方面带有一定的先天性,如幽默和睿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性化写作”的教与学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更长远的目光、更博大的胸怀、更灵动的思维来承担起这一重任。
一、“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有的放矢”
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大都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思想家。这就引出了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思想,二是语言。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还没有走人社会,正处于受教育阶段,他们还没有具备“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比较固定的特性”。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就应该关注如下的问题:
第一,“个性化写作”要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倾吐真情,张扬个性”不等于模糊真、善、美。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价值标准”并不要求“以道统文”,把写作当成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让作文把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诸方面功能揽来一肩挑,也不是要求教师运用方方面面的“规矩”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点,而是在写作中尽量张扬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其不自觉地从不同环境中习染的假、丑、恶,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下面两篇习作的梗概——
习作一:闲着无聊,出去转转,看到几个孩子正在捕麻雀。他们捕到一只小麻雀,用小刀把肚子剖开,用针刺它的心脏。小麻雀在他们手里扑腾,孩子们拍着小手欢呼着。我心里全没来时的压抑了,涌动的是一种莫名的快感。
习作二:我们要下苦功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进名牌大学,才能上研、读博、出国;只有学习好,才能当官、做富翁;只有学习好,才能娶美女,“想要谁就是谁”。
在习作者看来,这是在“倾吐真情,张扬个性”。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作文的实质是什么?当代名师于漪曾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工夫——内心必定要充实。”这内心的充实首先要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
第二,“个性化写作”要依托扎实的写作基础。提倡写作的“个性化”、“自主化”和“自由化”,并不是抹杀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不是在操作层面上抛开作文教程所有的规范和程序,让学生放任散漫、非理性、无秩序、极其自由地进行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作文教学一般的要求,应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达到会写作文,而不能要求教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来;作文教学还有一种特殊的要求,就是培养少数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来,但即使是这些学生,也应该首先按照写作的要求进行练习,而后才是自由地写好作品。
第三,“个性化写作”要体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征。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作文中动辄满口公众语言,所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情感、使用的词句缺乏真实感,没有灵动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生动的特点;要不就是空话、假话、套话成篇,思想和语言都被过分地拔高,似乎学生都患上了真话失语症。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家庭和认识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处境出发,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同情,从而肯定他(她)思想的真实性,表意的真切性,并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他(她),引导他(她)。这样不仅可以使他(她)能够直面家庭的困难,也会使他(她)的理想追求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无为而治”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的思想。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其正确的含义是不要违反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突出的是一种不强迫、不硬行、不勉强的态度。这样的理念表现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上可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写作变成一种快乐、自由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活动。二是把除作文教学以外的语文课、语文活动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变为学生个性写作的铺路石和垫脚石,因为写作是长期积累的活动反映。
第一,在写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快乐和自由。学生写作文往往受时间、字数、内容的限制。一节课完不成不行,字数写得不够不行,内容不符合命题要求更不行。这样学生只能凑字数、编故事,甚至“偷梁换柱”搞抄袭。这种课堂作文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自由。
第二,在阅读中让学生积累语言和情感,培养个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共同构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阅读教学只为读、写作教学只为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弊端。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能从另一个方面来丰富人的生活,它填补了因为时间、地域等限制给人造成的生活空白,因而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勤于读书,大量阅读,使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思想的主体,必能促进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提倡“个性化写作”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个性化写作”的教与学。更不是按图施工、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因为个性化的东西绝不是几句話能够说明白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运用文字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它取决于一个人多方面的积储和发挥,而且有些方面带有一定的先天性,如幽默和睿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性化写作”的教与学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更长远的目光、更博大的胸怀、更灵动的思维来承担起这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