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容量与课时矛盾的解决,首先取决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思考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和课堂上,教师要加大教学改革和课堂重构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了解新成果的科学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思路集中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上,从多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转变观念
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阅览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结合点;再次,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去思考,去探索。
二、集思广益
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教师的良好合作共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提高这一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学会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以积极的工作热情,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重视双基教学与强调互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服从学校指挥,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共同一致地教育学生。
三、因材施教
我在每次讲授新課的过程中,都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节课由起始的时事评述、课中对教材所举事例的评述、课尾的典型例题和热点问题评述组成。每次评述,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材料进行评述,这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带倾向性热点问题的评述,学生们可各抒己见、敞开思想进行讨论。我,则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结合生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新课程淡化了政治课的理论体系,而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善于把握学生生活主题的能力,把学科概念、方法、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不断总结,学习新知,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灵活地在知识中建立联系。
五、温故知新
每每讲完新课,进行复习课时,我都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方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从而融会贯通。
六、重视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与旧教材相比,我们过去认为的重点知识,新教材要么没有体现,要么淡化,要么分散处理。选择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依据新的标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这个新的标准,就是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课程定位。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并有效融合起来。
七、参与研究
作为一线的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决策,参与政治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新课程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支配空间,教师可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为辅助,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优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八、跟上时代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技术,从而具备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师也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物质基础;要具备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能力,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具备很强的接受能力,使自己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把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把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推进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各项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从而完成育人的任务。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地去探索、去体会,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相结合,多与同行交流、学习,更好地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从知识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而且在道德、人格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提高整体综合能力,做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J].中国教育报.
[4]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
[6]教育部.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转变观念
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阅览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结合点;再次,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去思考,去探索。
二、集思广益
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教师的良好合作共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提高这一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学会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以积极的工作热情,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重视双基教学与强调互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服从学校指挥,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共同一致地教育学生。
三、因材施教
我在每次讲授新課的过程中,都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节课由起始的时事评述、课中对教材所举事例的评述、课尾的典型例题和热点问题评述组成。每次评述,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材料进行评述,这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带倾向性热点问题的评述,学生们可各抒己见、敞开思想进行讨论。我,则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结合生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新课程淡化了政治课的理论体系,而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善于把握学生生活主题的能力,把学科概念、方法、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不断总结,学习新知,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灵活地在知识中建立联系。
五、温故知新
每每讲完新课,进行复习课时,我都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方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从而融会贯通。
六、重视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工具和载体。与旧教材相比,我们过去认为的重点知识,新教材要么没有体现,要么淡化,要么分散处理。选择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依据新的标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这个新的标准,就是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课程定位。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并有效融合起来。
七、参与研究
作为一线的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决策,参与政治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新课程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支配空间,教师可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为辅助,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优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八、跟上时代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技术,从而具备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师也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物质基础;要具备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能力,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具备很强的接受能力,使自己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把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把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推进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各项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从而完成育人的任务。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地去探索、去体会,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相结合,多与同行交流、学习,更好地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从知识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而且在道德、人格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提高整体综合能力,做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J].中国教育报.
[4]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
[6]教育部.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