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送/排风个人防护装备的低温适应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寒冷环境下主动送/排风个人生物防护装备的可储存性和可应用性,开展低温适应性试验,首先,选取国内外正压头罩、负压头罩和正压防护服等代表性装备,将其放于-35~-45℃的户外环境中,储存10 h后进行复温;然后,在-20~-30 ℃的户外环境中,测试装备的噪声、压差、连续工作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最后,检验被试实际穿戴后装备的低温作业适应性.结果 表明:所选的国产正压头罩、负压头罩和正压防护服在-35~-45℃环境储存10 h后,均无法正常工作,复温、充电后可正常使用,国外某款正压头罩在-35~-45 ℃环境储存10 h后,材料变脆并有破损,复温、充电后均无法正常启动;在-20~-30℃的环境中,所选国产防护装备开机后低电量报警明显提前,但持续工作时间均大于6h;低温环境下,面屏起雾和冷风刺激等问题会引起穿戴者的舒适度和作业能力下降.
其他文献
为探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在大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试验集装箱内,研究商用大容量LFP电池(305 Ah)在外部加热和过充条件下的热失控特征;根据样品电池的热失控特征参数,设计开发耦合电池温度、特征气体、烟雾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信号的三级预警策略,并试验验证该策略.结果 表明:大容量LFP热失控过程存在一系列稳定的特征试验现象,多种特征参数可应用于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预警;利用开发的分级预警策略,可实时监控LFP的安全状态,在目标电池发生热失控前,可以提前15 min预警,为热失控防控提
为预测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沸溢发生时间,开展以K150X变压器油为燃料的小尺度垫水层沸溢油池火试验,测量不同初始油层厚度和油池直径下油池轴线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数据,分析燃烧过程中油层内部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构建垫水油层内部一维单层传热模型,并预测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的沸溢发生时间.结果 表明:变压器油沸溢池火燃烧过程的温度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且油水界面处出现过热现象是发生沸溢的决定性因素;油层竖直方向一维单层传热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试验测量值;基于传热模型提出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的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
为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气体泄漏运移机制,构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法的海洋环境中水合物分解气体运移行为预测模型,考虑海流流速、环境压力和温度随水深的梯度变化,以及分解气体在海洋环境中的密度和尺寸变化,采用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模拟水合物分解天然气在海洋环境中的运动特征,追踪其运移轨迹,评估抵达海面的时间、扩散距离及海面影响范围等关键风险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工程实践开采量的水合物分解气体泄漏运移至海面不会造成海面火灾和船舶失稳风险;上浮时间、扩散距离和表层海水密度与气体分解量呈反比,海面影响区域尺寸随气体分
为探究二元气体(瓦斯/氮气)压力和吸附解吸效应对煤体注氮促排瓦斯的影响,建立包括煤体变形方程、孔隙率/渗透率动态耦合方程及二元气体运移控制方程的注氮促排瓦斯多场耦合模型;通过Comsol软件模拟是否考虑二元气体压力、吸附解吸效应条件下的煤体变形、渗透率、促排瓦斯效果.结果 表明:不考虑二元气体压力和吸附解吸效应时,煤体轴向变形量最大,渗透率最低;仅考虑单一因素时,煤体轴向变形量减小,渗透率升高,且二元气体压力抑制煤体变形能力强于吸附解吸效应;同时考虑2因素时,抑制煤体变形能力、增渗作用进一步提升.注氮时间
为提高城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大规模人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虑灾民行动力的异质性和不同时间窗限制,提出多模式协同疏散策略;构建以总疏散时间和总损失最小为目标的应急疏散调度优化模型;利用蚁群算法求解,结合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算法求解可使模型迅速收敛,且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类型灾民采用多模式协同疏散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形成高效的应急疏散调度方案.
粉体灭火技术中惰性气体常常作为驱动气体,为改进粉体灭火技术,探究惰性气体与粉体之间的协同灭火作用,应用改进的杯式燃烧器,测试超细KHCO3、超细KH2P04、超细磷酸铵盐ABC等典型干粉熄灭甲烷火的灭火能力;选用超细KHCO3干粉和超细磷酸铵盐ABC干粉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CO2、N2、He、Ar惰性气体灭火剂,分析气固协同灭火效果.结果 表明:灭火能力顺序为超细KHCO3>超细磷酸铵盐ABC干粉>超细KH2PO4;超细ABC干粉与4种惰性气体之间具有较好的气固协同灭火效果,协同因子峰值分别为0.47、0
为探明典型灾害间的传递模式和关键节点对地铁风险防控的影响,应用灾害链和复杂网络理论,评估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和边的脆弱性.首先,统计分析国内外156起地铁重大事故,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典型灾害事件;然后,利用归纳分析法和灾变链式传递理论,构建地铁复杂系统灾害链演化模型;最后,采用度中心性、节点子网数、接近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综合分析复杂网络节点的重要性,采用边介数、连通度、平均路径长度评价复杂网络边的脆弱性,得到地铁灾害发展的一级重要节点和一级重要边,确定灾害传递的2条重要路径.结果 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各类灾害
为解决台风对电网设备破坏严重的问题,从灾害系统理论出发,界定台风电网设备灾害和要素,分析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灾变路径及破坏模式,同时,集成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法,构建电网设备台风灾害影响因素耦合层次递阶模型.结果 表明: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典型破坏模式为机械过载、风偏闪络、冲刷腐蚀、洪水淹没、雷击过电压,主要作用对象为变压器、导线、杆塔及绝缘子;电网设备台风灾害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链式结构和层级关
文化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而诞生,不同的文明形态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是其文明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文化安全属于国家安全层面的内容.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世界形成,各种文化深度交流与碰撞激烈,在这一个过程中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形成冲击,部分小众弱势的文化甚至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消亡,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因而,保护本土文化安全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共识.与领土安全、经济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相比,文化安全属于一个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
为解决现有路基震害预测方法主观性强且无法考虑非线性特征的问题,以贝叶斯网络(BN)为框架,将工程经验与历史路基震害样本融合,改进网络参数求解方法,建立一种基于BN的模糊(Fuzzy)-支持向量机(SVM)路基震害预测模型.利用Fuzzy理论求解BN参数的先验概率,同时利用SVM求解BN参数的实际样本潜在概率;基于贝叶斯原理,将先验概率与实际样本潜在概率融合,得到既满足震害工程经验又体现历史震害样本中非线性特性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应用于汶川地震影响区的42个路基隐患点,预测准确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