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川崎病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ong_j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部分川崎病可治愈,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应注意避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等。

医生手记

刘芳

  小男孩睿睿6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伴右侧颈部肿痛,在家自服退热药后体温不降,3天后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化验显示,他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经头孢菌素及红霉素治疗5天,体温仍不降,改用阿奇霉素后,体温逐渐下降,颈部肿痛好转。
  因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睿睿于病程第15天来我院就诊。胸片显示心影中度增大,伴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等量心包积液,伴中等大小冠状动脉瘤形成。综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我们诊断睿睿患有川崎病,立即将他收住院。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激素等治疗,他的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消失,冠状动脉病变稳定,于10天后出院。其后,睿睿遵医嘱服药并按时随访。1岁半时,冠状动脉病变好转;2岁半时,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这是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男孩居多。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在我国和发达国家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或几种感染性病原体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

高发年龄:5岁以下,1岁左右最多


  自1967日本首次报道以来,全球超过60个国家报道过川崎病的发生。其中,亚洲地区高发,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川崎病的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尤其是1岁左右;日本发病率最高,2016年为309.2/10万(5岁以下儿童),其次为韩国、中国大陆,而欧美国家相对较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4~1.7)︰1;日本和韩国的高发季节为冬季(1月),上海为春季(5月)。

典型表现:持续发热 特征性表现


  典型的川崎病表现为发热持续5天及以上,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出现以下特征性临床表现:① 双侧眼结膜充血;② 口唇红,伴干裂,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出现“草莓舌”改变;③ 多形性皮疹;④ 急性期出现手足红肿,恢复期出现手足膜状蜕皮(自甲缝开始);⑤ 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厘米)。如果患儿具有发热及以上5项症状中的4项,排除其他病因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然而,有20%~35%的患儿达不到以上诊断标准,表现为不完全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即仅满足发热及2~3项川崎病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甚至可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对这些患儿,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肝功能、尿常规等,尤其是超声心动图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这类患儿早期诊断困难,更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最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严重的可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危及患儿生命。少数患儿还可出现瓣膜反流、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体动脉瘤等其他心血管系统异常。
  川崎病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还会引起其他系统损害:在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周围及肺间质浸润、肺结节;在消化系统,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黄疸、肝功能受损、胆囊积液、胰腺炎等;在泌尿系统,表现为尿道炎、尿道口炎、无菌性脓尿;在运动系统,表现为关节炎、关节痛;在神经系统,表现为易激惹、无菌性脑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此外,还有其他表现,如肛周蜕皮、卡介苗接种处出现红斑和硬结等。因此,确诊川崎病后,医生还要仔细评估患儿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症状。

主要治疗药物: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目前川崎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中等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诊断明确后应尽早用药,病程超过10天后再用药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约85%的患儿对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用药后体温下降,症状逐渐消退,相关指标恢复正常。通常病情稳定3天后,阿司匹林可减至小剂量,至少用2~3个月,然后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决定后续用药。
  15%左右的川崎病患儿对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用药后36小时体温仍不降低,症状无改善。一般来说,这部分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将会增加6~7倍。对这些患儿,可再次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或根据病情进行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患儿在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已出现明显冠状动脉病变,或具有对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高危因素,可以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目的是尽快控制炎症,阻止冠状动脉病变进展。

预后:大部分患儿可治愈


  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可治愈,复发率很低(1.3%~4.7%)。
  急性期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需要定期随访2~5年。
  20%左右的患兒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大多数(约60%)为轻度扩张,基本可恢复正常;如果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尤其是中大型冠状动脉瘤,则恢复较难,即使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也需注意远期冠状动脉功能。这些患儿须应用抗血栓药物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基础药物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需要加用华法林。患儿服用华法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1.5~2.5(若低于1.5,达不到抗凝效果,容易发生血栓;若高于2.5,有出血风险),家长不能自行给患儿停药或加量。
  少数患儿,尤其是大型动脉瘤患儿,可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发生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如果患儿有胸痛、大汗、食欲差、呕吐、面色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应按照医生制定的随访计划坚持带患儿随访,以便正确评估心脏和血管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目前尚不清楚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会增加成年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应注意避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等。
其他文献
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  从婴幼儿的积木、拼图,到青少年热衷的网络游戏,为什么孩子总是比成年人对游戏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实际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须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由年长者主导的世界,而游戏恰恰创建了一个允许儿童青少年练习成人生活所需社会技能的场合,并提供巩固新认知结构的机会。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同化作用来满足自身认知和情感的需要。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偏爱的游戏方式,练习性游戏、象
作者简介  苏林雁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員。擅长诊治儿童青少年疑难心理疾病。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年龄较大的父母开始考虑“再生一个”的问题;另外很多中年人再婚后,虽然年纪不小了,也有生育的想法。最近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年龄较大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得自闭症的概率较高,这到底是否属实?  
场景一:  在本市某五星级宾馆内,一位德国客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突然倒地不醒、神志不清。身旁的工作人员吓坏了,呆立在原地、手足无措,迟迟不敢触碰倒地的客人,另一位服务员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立即对该男子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并送往附近医院。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该男子不幸成了植物人。场景二:  一天晚上,一位老师在马路上行走时,突然倒地不起,过路人赶紧让他平躺在地上
广义的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而大家所熟知的血压,则是动脉血压的简称,因为静脉或毛细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相对较低,医学上称为静脉压、毛细血管压。全身各处的动脉粗细不等,压力也不一致,因此,根据测量的部位不同,血压又分为肱动脉血压、桡动脉血压、股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需要用导管插入主动脉进行测量)等。从这一细分上而言,大家日常所指的“血压”,其实是肱动脉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中药通便效果好,但不可长期用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止血、抗菌、泻下、利尿作用,但会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损害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脱落小体陷入黏膜固有层,久而久之会形成大肠黑变病。此外,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还会造成结肠袋逐渐消失,影响大肠蠕动,造成继发性便秘。一些临床报告显示,结直肠黑变病患者发生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的概率高。  大家在使用单味验方、中药处方、中成药,以
“换水游戏”“野火游戏”“卡片签名游戏”在预防艾滋病主题培训中经常用到,参与者可以从中感知艾滋病的传播速度,体验检测过程,感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变化等, 往往是青少年参与度最高、讨论最热烈的活动。游戏过后,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紧迫性,并知晓预防措施。  据报道,自1987年上海市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9年11月20日,上海市累
不同的芳香气味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嗅觉享受,而身体自带芳香会让人心情愉悦。市面上的芳香剂主要有香水和香膏。香水是西方传入的一种芳香剂,因大多数香水均含有酒精成分,故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对酒精过敏者不宜使用。香膏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虽然香气不甚浓郁,但若涂抹在手腕、颈部、腋下等血管丰富处,可以持久留香、经久不散。教大家自制一款气味清幽淡雅的中药固体香膏,一起做个“香气自来”的美人吧!原料和工具  原
干果是果实成熟后经过自然风干、晒干或者烘干,带有果肉的果品。最常见的是桂圆、荔枝干、莲子、红枣、柿饼、葡萄干等,干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特有的功效成分,经常食用对增强人体体质、预防疾病有很多好处。  葡萄富含葡萄糖、果糖、钾、钙、镁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尤其是其果皮及葡萄籽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制成葡萄干后有益作用更为放大,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
我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菜品风格各异,美食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商周时期,菜肴就表现出南甜北成的地域差异。在清朝初期,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以淮扬菜为代表)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代末期,又分化形成了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构成了“八大菜系”,后来加上了上海本帮菜(也有楚菜之称)和京菜,成为现代的“十大菜系”。菜系的形成最初应该是基于食材(原料)的可及性(能够得到的、现成的)、当地人的口味和习俗、政
刘晓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呼吸过敏性疾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呼吸内镜与介入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的发生,是因为人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