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无外乎:听,说,读,写。可以说读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究竟什么是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许多人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以至于阅读教学在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中难以真正发挥很好的作用。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先阅后读,或边阅边读,即通过视觉神经把符号输入大脑,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化的过程。这个读可以是无声之读,也可以是有声之读。从人的内部层面来说,阅读是一种满足于人的心理过程。而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单看一个“阅”字,认为只要看了文字材料便是阅读。其实,“阅”和“读”是不能分开的。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必须流畅地“阅”完,“读”完,能知其大意,明其中心,甚至知其脉络层次,修辞格式等等。从个人的语文能力结构而言,听说读写缺一不可,而且是并重的。但从语文训练的角度来说,各阶段的训练要求又各不相同:幼儿园时,侧重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四者并重,到中学阶段则侧重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个由浅到深的螺旋式教育过程,阅读过程一直贯穿其中。因此,要具备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们认为必须培养以下的四种能力。
  一、 理解能力
  读文章,就是懂文章。叶老说,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读懂文章是阅读的前提。从刚开始的字、词、句,到后来的整段,全文,全书,都是把文章读通读顺。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备初步阅读的能力。理解能力,就字而言,要求阅读者能根据表意汉字的构成规律,顺利完成文章的文字辨读过程。众所周知,汉字的基本构成不外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知道了字的构成规律,不管是音近、形近都可把它们辨别清楚。同理,词句的理解也各有其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扫清字、词、句的障碍只是理解的初级阶段,理解的实质在于以原来掌握的固有知识与读物中新知识建立必要的联系。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是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的,通过阅读,可以把知识扩展、相互构建。中学在小学的自然、社会、思品等课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课。在阅读中,要把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与其产生联系。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总结、判断与推理,理解消化文章,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话语本质。这就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理解字词句的表面定义,而是通过字词构成的句子理解了文章内在的精神实质,阅读也由初级进入到高级阶段。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由于有了历史方面的知识,知道了“五四运动”,了解了作者的时代背景,就理解了本文的写作用意。又因为有了地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西湖十景——雷峰夕照,也就明白“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也没亲见”这句话所反映的作者对塔的冷漠态度。所以说,理解能力是多方面的,有层次的。中学生因性格爱好不同,生活阅历不一样,理解能力也不同。懂得越多,理解也就越准确,越透彻,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阅读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二、 欣赏能力
  理解能力只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读书阅文章不仅要读懂,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评价。由于个人知识经验不同,理解不同,那么赏析评价也就不同。文章是作者的精神能量的结晶,是个人的劳动产品。我们读文章是一次与作者的无声谈话,谈完话后的所得又是一次个人的内部转化,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这个转化也就涉及一个人的欣赏能力的问题。中学生欣赏文章的标准,往往以教师的指导和个人的理解程度及教科书出版社的倾向为标准。为了尽快提高个体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应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及文学评论。积累多了,起点高了,为更深一步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诗歌《乡愁》,就文章内容“愁”字而言,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但对于住宿的学生来说,他对乡愁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更具体。对当时海峡两岸的那段历史了解的学生,更能够体会到作者余光中写作时的心境。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不能以内容为主,要以指导学生欣赏写作方法为出发点,使学生反复阅读,从中欣赏、品味文章的精髓所在和艺术特色。而这种阅读也不是停留在文章表面的理解程度的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评价性地阅读。长此以往,欣赏能力也就在这种性质的阅读中自然形成和提高了。
  三、 记忆能力
  叶老曾说,阅读是吸收。通过理解、赏析后,把那些精华性的东西记下来,收在人脑中蓄存起来,又对以后的阅读理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记忆能力在阅读能力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指阅读时能把读过的东西储存在大脑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再现,又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文章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最终使书越读越薄,越读越精。训练中学生记忆能力,不仅是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获取其他知识的必备能力,人脑的记忆习惯于整块整块记,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了知识体系后就容易记忆。因此,记忆能力又依赖于理解和鉴赏能力。中学生正是为一生的知识体系打基础且又是人一生中记忆最佳的时期,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就十分重要了。
  四、 速读能力
  在知识信息时代,我们还得具备一种能一目十行、百行、千行的速读能力。美国学者认为,阅读的速度是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一分钟所读的词汇量,它取决于个人的年龄、文化水平、精神状态和读书目的。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般的阅读能力,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迅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势在必行。这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生命有限的个体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四种能力是一个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但这四种能力并不是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的,是必须同时具备的。要培养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仅凭某项训练就能提高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要利用好教材,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不断进入课堂,探求阅读能力的道路一定越走越辉煌。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呢?     一、 要深化对“史论结合”的认识     首先,要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好史论结合问题的前提。“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
文章对橡胶水泥砂浆的隔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的粒度和掺量、砂浆的水灰比、试样的养护方式等因素都对其隔热性能产生了影响。加入橡胶后水泥砂浆的导热系数会减少,
微纳操作技术结合了精密仪器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而微操作平台的设计与控制又是研究微纳操作技术的基础之一.本文基于杠杆放大机构设计了
从民族、传统、古典为主流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的矛盾冲突出发,阐述了对通俗歌曲进入校园的看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目的:探讨高校中层干部员工沉默行为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中国背景下编制的《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问卷》,以江西省高校45名中层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