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明星赛上的二号位球员缺失不过是浅表的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话,联盟的二号位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赛季30支球队里的二号位场均总得分较之上赛季已经下降了3.5分,如果你觉得3.5分并不能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来看看他们具体到球员身上的得分分布:本赛季场均得分上20的二号位球员只有科比、韦德、哈登3人,而到了第二梯队(场均20分以下)就出现了断层明显的情况,除了埃利斯和霍乐迪能勉强达标以外,其他球队的二号位球员场均得分基本就在15分的坎上徘徊不前。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念叨着中锋危机,但纵观如今联盟里的大个子——德怀特-霍华德已经成为统治级别的领袖内线,格雷格-门罗、罗伊-希伯特正在成为各自球队要培养的核心球员,而新生代里有德马库斯-考辛斯作为领跑代表,这种种迹象都在昭示着中锋的道路远没走到尽头,这个位置上有潜力的球员大有人在。
但反观二号位,不仅仅是如今逐渐式微,而且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个位置上的未来:其一在于如今老牌得分手正在老去,能喊得出名字的都是些老家伙了:其二在于崛起的新人实在太少,你知道,在如今大行摇摆风格的联盟里,球队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栽培一个得分专才了,最近以纯正得分后卫入选乐透区的是2010年的保罗-乔治,如今他也在步行者队里成了重守轻攻的万金油角色。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二号位球员如今已经整体走向衰落,这个在NBA里最具观赏性的位置,既比一号位高大能完成更多空中作业,又比内线轻盈能跑得更快,从杰里-韦斯特、乔丹到科比、韦德,他们是拥有最多模仿者的球员,但很遗憾。他们如今在遭受着比中锋频临绝种更加严重的危机——他们已经走向灭绝了。
“二”之历史
只要在茶余饭后一旦提起二号位,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那个神——“飞人”乔丹!
乔丹在这个位置上给予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以至于有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无法理想去分析关于他的数据和在这个特殊位置上给后来带去的影响。但在他降临联盟之前,二号位的发展历程其实满布坎坷。
回看二号位的发展历程,真可谓有几分大器晚成。NBA历史前半段涌出过骨灰级巨星内线,中期被优秀控卫统治过一段时间,但整体基调还是离不开“篮球运动始终是高人运动”。身高臂长在篮球场上代表着肌肉、篮板、卡位、协防、威慑力以及更容易深入腹地得分。而在客观评价以及最能体现球队偏好的选秀大会上,乐透区的球队一般会把靠前的签位赌在内线大个的身上:奥拉朱旺在1984年选秀就排在乔丹之前,1996年黄蜂为了赌迪瓦茨而放弃了科比,2007年开拓者选择了奥登而不是杜兰特,最近的例子则是雷霆队为威斯布鲁克开出5年8000万的大合同,而给詹姆斯-哈登的合同报价只有4年5400万,两人的队内地位高低立现。
“得分后卫在我们那个时代基本是不存在的,在我们连冠年代里,得分后卫的工作就是卖力防守,而得分交给我们内线大个就行了。”比尔-拉塞尔对二号位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感悟,“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身高偏矮,而我们的整体身高偏离,得分难度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由于当时没有三分线,所以一个中距离两分其实和篮下勾手两分是同样性质的投篮得分,为什么我们不选择更有把握的勾手投篮呢:最重要的是,在真正的得分后卫出现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充当着防守尖兵的工作。”
拉塞尔口中的真正得分后卫指的正是杰里-韦斯特,他是这个位置上的开宗鼻祖,职业生涯场均27分,季后赛场均29.2分,1965年11场季后赛里更是创造了场均40分的得分神话,他成功地在“得分”的标签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为一众后辈作出了榜样的表率:“得分后卫不应该在乎他能得多少分,而是他骨子里有没有得分的欲望和精神。”经韦斯特口中说出来的话,一下子把后卫的得分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直到20世纪90年代,乔丹的出现才正式为二号位下了较为现代化的定义:他以球队的领袖身份专注于得分之余,还为公牛带来了六座总冠军奖杯,从此在领袖殿堂里就此多了得分后卫的坐席,你知道,虽然韦斯特曾9次闯进过总决赛,但只赢下了其中的一次。
于是以乔丹作为发展契机,打90年代开始,联盟冒出了一批新的得分能手,他们的个人成就和所在球队成就或许没有乔丹辉煌,但作为乔丹的对手,他们成就了乔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滑翔机”克莱德-德雷克斯勒最终成为史上仅有的几位得分20000+、篮板6000+、助攻6000+的全能代表,和乔丹处在同时代竞争是幸运的,每一次开拓者VS公牛的戏码都会被媒体无限着色渲染,在1992年他终于和乔丹在总决赛的战场上相遇,不幸的是,这一次他沦为了配角;雷吉-米勒和乔丹的恩怨多得数不清,但他也是被公认为乔丹时代的又一个得分能手,而且他的得分手段仅仅只是依靠三分球。
至此,NBA在90年代中期迎来了得分后卫的全盛时期——乔丹在公牛队的两个三连冠、米勒、休斯顿、德雷克斯勒等人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让球迷的舆论导向迅速由中锋转移到到了得分后卫的身上。1998年,在完成三连冠伟业后乔丹选择了急流勇退,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联盟瞬间陷入了无偶像+寻找乔丹接班人的状态。
“二”之继承
关于“乔丹接班人”的话题,外界一直炒得沸腾,但人们对此似乎存在著普遍性的误解:“如果从宏观角度去理解的话,这无疑是指寻找一个对联盟格局有决定性影响以及能创造个人时代的人物,但如果仅从微观细节上理解的话,这无外乎是在寻找下一个类似于乔丹的得分手。”巴克利的话让我们对“乔丹接班人”这个老名词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实际上乔丹在90年代末期开创起来的得分后卫时代在他离开前便引起了山寨效应,只是因为当时他的存在太过耀眼的原因,一直到了21世纪初期才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当时得分为王的标志是以西科比、东艾弗森为首的年轻一代拉开了得分追逐战的序幕。艾弗森是当时第一个拿来和乔丹得分能力相提并论的球员,1999-2000赛季打出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4.1分只是他辉煌的开端,随后一季他蝉联了得分王宝座,成为史上最矮小的常规赛MVP,并且率队打进总决赛,如拉里一布朗在后来对他的评价所言,作为一个得分手他最为成功的是在陷入魔咒之前就把76人队带进了总决赛——从2002年起,得分王便开始遭遇阿喀琉斯之踵,艾弗森虽然还继续着强势的得分势头,但76人队已经逐渐在走下坡路,在攻防两端都显得漏洞百出了。 麦迪是紧接着艾弗森出现的第二个新生代得分王,2002-2003赛季场均32.1分,2003-2004赛季场均28分蝉联得分王,但无一例外,在麦迪拿得分王的赛季里,魔术的战绩都差得离谱,2003年季后赛第一轮被活塞淘汰,2004年直接告别了季后赛舞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得分王就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虽然对得分手们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但得到了就意味着球队的整体战绩会一烂到底。
在麦迪以后,联盟里的得分后卫发展正式进入了井喷期:卡特在猛龙予取予求,2002年东部决赛和艾弗森杀得天昏地暗直到最后一刻才分胜负:雷-阿伦接过雷吉-米勒的枪成为最出众的无球跑动+Catch and Shot能手,斯塔克豪斯、芬利、汉密尔顿之流都各自开始了对乔丹的模仿秀。
看完球员个人的得分数据,我们再来结合球队以及联盟大环境来看他们的得分表现:2002-2003赛季是近10年来得分手砍分最为猖獗的一年,以当季作为代表赛季的话,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二号位就多达9人,而场均得分超过15分的则多达18人,这一方面说明得分后卫的能力卓越,另一侧面说明当时联盟的打法无疑是围绕得分后卫设计而成。
长期盘踞在得分榜前列的那几位(艾弗森、科比、麦迪、皮尔斯)都成功地被贴上了“乔丹接班人”的标签,在双方对阵时总能被外界炒作出火星撞地球的火爆效应,而场上针尖对麦芒的交锋史也为他们抹上了浓重的宿敌气息。
我们有必要把科比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先来看一个关于他往昔与今朝的对比:2002-2003赛季,场均得25分以上的球员一共有7人,而本赛季场均在25分以上的只有4人,在这4人里科比占有其中一席。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就能体现出科比在得分领域上的强大:10年前后,联盟里的出色得分手正在逐渐减少,但科比自从在新世纪湖人三连冠后就为自己奠定了在得分榜上的坚实基础,并且在同时期的得分高手里,他是发挥最稳定,职业生涯寿命最长的一位。
“科比的稳定性在于他对比赛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自身得分方式的改进。”杰夫-范甘迪在谈到科比的得分时说,“当年的很多得分天才们为什么不能把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当然伤病的困扰是一方面,但他们自身在用光天赋后便一蹶不振也是原因之一。”2002-2003季科比场均30分,打那以后外界就喜欢把他作为得分后卫的标杆,在和一众同辈者竞争并脱颖而出后他在2006年初用81分让自己在历史上刻画了浓重的一笔,而随着他走出低谷,成功连冠后,关于“乔丹接班人”的话题的争论声音已经愕然而止了。
但在科比的身上也随之出现了新问题:10年前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二号位的标杆性人物,10年后当我们讨论到二号位时,我们会无奈地发现,科比仍然是这个位置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不仅仅意味着二号位的发展在这10年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你也根本看不到未来会有任何的改观。
“二”之现状
“一个赛季只和科比交手两次,显然是不够的。”韦德在2012年全明星比赛上因为误伤科比而成为众矢之的,在被问到他和科比间的较量时他说,“我最喜欢就是和科比对位,我肯定球迷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真实的情况就如他所言,一个赛季或许他们只能在正式比赛里碰上两面,如果一方受伤的话,他们的会晤将会被延后一年。他们的对决有理由成为如今一众二号位对决的缩影:如果连最顶尖的两位当事人都对彼此对决充满消极情绪,可想而知在二号位发展的大环境中前途该是何等的迷茫。
尽管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止,在高速、无位置篮球大行其道的当下,各个位置的定义正在互相蚕食,在这种情况下,二号位最不具有不可或缺性的尴尬本质必然会让它成为第一个被伤害到的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近年除了科比和韦德以外,还有哪几位的表现真正配得上二号位的称呼?吉诺比利、雷-阿伦、汉密尔顿这些老一辈的二号位们的赛场数据已经随着各自的状态下滑而大幅度下降;中生代里蒙塔-埃利斯自从离开金州勇士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以后,数据变得极其不稳定了起来,凯文-马丁如今在杜兰特麾下打下手;新生代里的二号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还指意着哈登来完成对这个位置的复兴?那么套用奥尼尔的一句话就能把你那卑微的自信心打沉:“他只不过是雷霆的弃将,他连威斯布鲁克都尚不能征服,凭什么让他来决定二号位的未来呢?”
然后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近5年的选秀大会上,看看在二号位上这几年到底有什么样的收获:从2007年开始,在乐透区中以纯正二号位身份进入联盟的球员只有2011年的阿莱克-帕克森,2010年的保罗-乔治。2009年的哈登、泰瑞克-埃文斯、德马尔-德罗赞、杰拉德-亨德森这区区几位,这在一共70位的乐透人选中只占不到1/7的比例,而且现在看来,在他们中间,除了哈登和乔治略有所成以外,其他人都没有打出该有的成绩来。
综上因素,二号位这个功能简单到枯燥的位置,正在被极端地模糊化,如果论角色分工的话,它不如一号位重要,也不如三号位全能,自从詹姆斯在2003年横空出世以后,摇摆人就成为了场上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了,在林林种种对自身不利的因素影响下,二号位正在变得司有可无。
詹姆斯曾经在被问到对如今二号位式微的情况怎么看,他回答说这将会是控卫的时代。准确来说,这是属于速度的年代,在经历了乔丹,黑白双煞等人把技巧发挥到极致以后,现代篮球的唯一突破点重新回到了追寻极致的速度中去。
“二”双能卫的逆袭
克里斯-保罗曾经对如今二号位没落的现象说过一句大实话:“当一个传统的得分后卫和新生的双能卫单挑时或许得分后卫会赢,但把他们融入到团队以后。无疑双能卫能占到更多便宜。”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兴衰浮沉一样,新事物的诞生会迅速取代旧事物的传统发展,如今双能卫便是对传统二号位的最大逆袭。
首先我们需要对双能卫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体型上来分析他们的话,他们的平均身高在1.9米,这个介乎于控卫和分卫的身高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对位传统控卫时身高可以占优,对位传统分卫时候起码身高不亏,甚至还能体现那一手娴熟的运球技巧。若论得分能力的话,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大学时期担任的就是二号位角色,只是在进入联盟球队以后,受制于身高限制,不能再担任名义上的得分后卫。威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如今雷霆队里的正牌二号位是塞佛洛莎,但威少场均22.6分的高得分已经完全让前者变成了一个在进攻端里可有可无的摆设。
催促双能卫兴起的首要因素是篮球规则的变更,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联盟出台三秒区、合理冲撞区等都是为了间接鼓励球员/球队进攻的举措,如此下来,收益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喜欢利用突破制造得分机会的小个子后卫,艾弗森的连续得分王、韦德在2006年总决赛上几乎是用突破谋杀了小牛;2001年联盟改用联防合法化以后,因为破解联防的关键在于外线球员的进攻威胁,所以更多的小个子开始被教练们委以重任从外线发起冲击。
而在发展大势方面,这和中锋频临灭绝,场上高度接近平均2.6米也有着联系。因为中锋稀少,球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由外往内传球,交给中锋包办进攻端,在这个背景下,突破和中距离投篮成为了球场进攻端中的首选手段,以往干这些功夫的是得分后卫,但如今,罗斯、威斯布鲁克、欧文们除了饰演进攻发起者的角色以外,也更多承担起了进攻终结者的角色。而这并不能怪教练们对球员的使用随波逐流,试想在如今攻防转换越来越快的当下,如果控卫还只是负责掩护、跑位、传球的话,这该是和现代篮球有多么不搭。
于是在2005年克里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这对绝代双骄进入联盟后彻底牵起了双能卫的潜在风潮,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的赛场数据上:2008-2012这4年间,他们两人均打出了得分和助攻排名同时进入联盟前20名的成绩:而在2008年随着罗斯和威少进军NBA以后,他们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如此看来,双能卫取代传统二号位看似偶然,实质必然。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念叨着中锋危机,但纵观如今联盟里的大个子——德怀特-霍华德已经成为统治级别的领袖内线,格雷格-门罗、罗伊-希伯特正在成为各自球队要培养的核心球员,而新生代里有德马库斯-考辛斯作为领跑代表,这种种迹象都在昭示着中锋的道路远没走到尽头,这个位置上有潜力的球员大有人在。
但反观二号位,不仅仅是如今逐渐式微,而且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个位置上的未来:其一在于如今老牌得分手正在老去,能喊得出名字的都是些老家伙了:其二在于崛起的新人实在太少,你知道,在如今大行摇摆风格的联盟里,球队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栽培一个得分专才了,最近以纯正得分后卫入选乐透区的是2010年的保罗-乔治,如今他也在步行者队里成了重守轻攻的万金油角色。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二号位球员如今已经整体走向衰落,这个在NBA里最具观赏性的位置,既比一号位高大能完成更多空中作业,又比内线轻盈能跑得更快,从杰里-韦斯特、乔丹到科比、韦德,他们是拥有最多模仿者的球员,但很遗憾。他们如今在遭受着比中锋频临绝种更加严重的危机——他们已经走向灭绝了。
“二”之历史
只要在茶余饭后一旦提起二号位,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那个神——“飞人”乔丹!
乔丹在这个位置上给予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以至于有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无法理想去分析关于他的数据和在这个特殊位置上给后来带去的影响。但在他降临联盟之前,二号位的发展历程其实满布坎坷。
回看二号位的发展历程,真可谓有几分大器晚成。NBA历史前半段涌出过骨灰级巨星内线,中期被优秀控卫统治过一段时间,但整体基调还是离不开“篮球运动始终是高人运动”。身高臂长在篮球场上代表着肌肉、篮板、卡位、协防、威慑力以及更容易深入腹地得分。而在客观评价以及最能体现球队偏好的选秀大会上,乐透区的球队一般会把靠前的签位赌在内线大个的身上:奥拉朱旺在1984年选秀就排在乔丹之前,1996年黄蜂为了赌迪瓦茨而放弃了科比,2007年开拓者选择了奥登而不是杜兰特,最近的例子则是雷霆队为威斯布鲁克开出5年8000万的大合同,而给詹姆斯-哈登的合同报价只有4年5400万,两人的队内地位高低立现。
“得分后卫在我们那个时代基本是不存在的,在我们连冠年代里,得分后卫的工作就是卖力防守,而得分交给我们内线大个就行了。”比尔-拉塞尔对二号位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感悟,“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身高偏矮,而我们的整体身高偏离,得分难度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由于当时没有三分线,所以一个中距离两分其实和篮下勾手两分是同样性质的投篮得分,为什么我们不选择更有把握的勾手投篮呢:最重要的是,在真正的得分后卫出现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充当着防守尖兵的工作。”
拉塞尔口中的真正得分后卫指的正是杰里-韦斯特,他是这个位置上的开宗鼻祖,职业生涯场均27分,季后赛场均29.2分,1965年11场季后赛里更是创造了场均40分的得分神话,他成功地在“得分”的标签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为一众后辈作出了榜样的表率:“得分后卫不应该在乎他能得多少分,而是他骨子里有没有得分的欲望和精神。”经韦斯特口中说出来的话,一下子把后卫的得分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直到20世纪90年代,乔丹的出现才正式为二号位下了较为现代化的定义:他以球队的领袖身份专注于得分之余,还为公牛带来了六座总冠军奖杯,从此在领袖殿堂里就此多了得分后卫的坐席,你知道,虽然韦斯特曾9次闯进过总决赛,但只赢下了其中的一次。
于是以乔丹作为发展契机,打90年代开始,联盟冒出了一批新的得分能手,他们的个人成就和所在球队成就或许没有乔丹辉煌,但作为乔丹的对手,他们成就了乔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滑翔机”克莱德-德雷克斯勒最终成为史上仅有的几位得分20000+、篮板6000+、助攻6000+的全能代表,和乔丹处在同时代竞争是幸运的,每一次开拓者VS公牛的戏码都会被媒体无限着色渲染,在1992年他终于和乔丹在总决赛的战场上相遇,不幸的是,这一次他沦为了配角;雷吉-米勒和乔丹的恩怨多得数不清,但他也是被公认为乔丹时代的又一个得分能手,而且他的得分手段仅仅只是依靠三分球。
至此,NBA在90年代中期迎来了得分后卫的全盛时期——乔丹在公牛队的两个三连冠、米勒、休斯顿、德雷克斯勒等人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让球迷的舆论导向迅速由中锋转移到到了得分后卫的身上。1998年,在完成三连冠伟业后乔丹选择了急流勇退,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联盟瞬间陷入了无偶像+寻找乔丹接班人的状态。
“二”之继承
关于“乔丹接班人”的话题,外界一直炒得沸腾,但人们对此似乎存在著普遍性的误解:“如果从宏观角度去理解的话,这无疑是指寻找一个对联盟格局有决定性影响以及能创造个人时代的人物,但如果仅从微观细节上理解的话,这无外乎是在寻找下一个类似于乔丹的得分手。”巴克利的话让我们对“乔丹接班人”这个老名词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实际上乔丹在90年代末期开创起来的得分后卫时代在他离开前便引起了山寨效应,只是因为当时他的存在太过耀眼的原因,一直到了21世纪初期才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当时得分为王的标志是以西科比、东艾弗森为首的年轻一代拉开了得分追逐战的序幕。艾弗森是当时第一个拿来和乔丹得分能力相提并论的球员,1999-2000赛季打出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4.1分只是他辉煌的开端,随后一季他蝉联了得分王宝座,成为史上最矮小的常规赛MVP,并且率队打进总决赛,如拉里一布朗在后来对他的评价所言,作为一个得分手他最为成功的是在陷入魔咒之前就把76人队带进了总决赛——从2002年起,得分王便开始遭遇阿喀琉斯之踵,艾弗森虽然还继续着强势的得分势头,但76人队已经逐渐在走下坡路,在攻防两端都显得漏洞百出了。 麦迪是紧接着艾弗森出现的第二个新生代得分王,2002-2003赛季场均32.1分,2003-2004赛季场均28分蝉联得分王,但无一例外,在麦迪拿得分王的赛季里,魔术的战绩都差得离谱,2003年季后赛第一轮被活塞淘汰,2004年直接告别了季后赛舞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得分王就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虽然对得分手们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但得到了就意味着球队的整体战绩会一烂到底。
在麦迪以后,联盟里的得分后卫发展正式进入了井喷期:卡特在猛龙予取予求,2002年东部决赛和艾弗森杀得天昏地暗直到最后一刻才分胜负:雷-阿伦接过雷吉-米勒的枪成为最出众的无球跑动+Catch and Shot能手,斯塔克豪斯、芬利、汉密尔顿之流都各自开始了对乔丹的模仿秀。
看完球员个人的得分数据,我们再来结合球队以及联盟大环境来看他们的得分表现:2002-2003赛季是近10年来得分手砍分最为猖獗的一年,以当季作为代表赛季的话,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二号位就多达9人,而场均得分超过15分的则多达18人,这一方面说明得分后卫的能力卓越,另一侧面说明当时联盟的打法无疑是围绕得分后卫设计而成。
长期盘踞在得分榜前列的那几位(艾弗森、科比、麦迪、皮尔斯)都成功地被贴上了“乔丹接班人”的标签,在双方对阵时总能被外界炒作出火星撞地球的火爆效应,而场上针尖对麦芒的交锋史也为他们抹上了浓重的宿敌气息。
我们有必要把科比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先来看一个关于他往昔与今朝的对比:2002-2003赛季,场均得25分以上的球员一共有7人,而本赛季场均在25分以上的只有4人,在这4人里科比占有其中一席。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就能体现出科比在得分领域上的强大:10年前后,联盟里的出色得分手正在逐渐减少,但科比自从在新世纪湖人三连冠后就为自己奠定了在得分榜上的坚实基础,并且在同时期的得分高手里,他是发挥最稳定,职业生涯寿命最长的一位。
“科比的稳定性在于他对比赛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自身得分方式的改进。”杰夫-范甘迪在谈到科比的得分时说,“当年的很多得分天才们为什么不能把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当然伤病的困扰是一方面,但他们自身在用光天赋后便一蹶不振也是原因之一。”2002-2003季科比场均30分,打那以后外界就喜欢把他作为得分后卫的标杆,在和一众同辈者竞争并脱颖而出后他在2006年初用81分让自己在历史上刻画了浓重的一笔,而随着他走出低谷,成功连冠后,关于“乔丹接班人”的话题的争论声音已经愕然而止了。
但在科比的身上也随之出现了新问题:10年前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二号位的标杆性人物,10年后当我们讨论到二号位时,我们会无奈地发现,科比仍然是这个位置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不仅仅意味着二号位的发展在这10年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你也根本看不到未来会有任何的改观。
“二”之现状
“一个赛季只和科比交手两次,显然是不够的。”韦德在2012年全明星比赛上因为误伤科比而成为众矢之的,在被问到他和科比间的较量时他说,“我最喜欢就是和科比对位,我肯定球迷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真实的情况就如他所言,一个赛季或许他们只能在正式比赛里碰上两面,如果一方受伤的话,他们的会晤将会被延后一年。他们的对决有理由成为如今一众二号位对决的缩影:如果连最顶尖的两位当事人都对彼此对决充满消极情绪,可想而知在二号位发展的大环境中前途该是何等的迷茫。
尽管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止,在高速、无位置篮球大行其道的当下,各个位置的定义正在互相蚕食,在这种情况下,二号位最不具有不可或缺性的尴尬本质必然会让它成为第一个被伤害到的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近年除了科比和韦德以外,还有哪几位的表现真正配得上二号位的称呼?吉诺比利、雷-阿伦、汉密尔顿这些老一辈的二号位们的赛场数据已经随着各自的状态下滑而大幅度下降;中生代里蒙塔-埃利斯自从离开金州勇士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以后,数据变得极其不稳定了起来,凯文-马丁如今在杜兰特麾下打下手;新生代里的二号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还指意着哈登来完成对这个位置的复兴?那么套用奥尼尔的一句话就能把你那卑微的自信心打沉:“他只不过是雷霆的弃将,他连威斯布鲁克都尚不能征服,凭什么让他来决定二号位的未来呢?”
然后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近5年的选秀大会上,看看在二号位上这几年到底有什么样的收获:从2007年开始,在乐透区中以纯正二号位身份进入联盟的球员只有2011年的阿莱克-帕克森,2010年的保罗-乔治。2009年的哈登、泰瑞克-埃文斯、德马尔-德罗赞、杰拉德-亨德森这区区几位,这在一共70位的乐透人选中只占不到1/7的比例,而且现在看来,在他们中间,除了哈登和乔治略有所成以外,其他人都没有打出该有的成绩来。
综上因素,二号位这个功能简单到枯燥的位置,正在被极端地模糊化,如果论角色分工的话,它不如一号位重要,也不如三号位全能,自从詹姆斯在2003年横空出世以后,摇摆人就成为了场上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了,在林林种种对自身不利的因素影响下,二号位正在变得司有可无。
詹姆斯曾经在被问到对如今二号位式微的情况怎么看,他回答说这将会是控卫的时代。准确来说,这是属于速度的年代,在经历了乔丹,黑白双煞等人把技巧发挥到极致以后,现代篮球的唯一突破点重新回到了追寻极致的速度中去。
“二”双能卫的逆袭
克里斯-保罗曾经对如今二号位没落的现象说过一句大实话:“当一个传统的得分后卫和新生的双能卫单挑时或许得分后卫会赢,但把他们融入到团队以后。无疑双能卫能占到更多便宜。”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兴衰浮沉一样,新事物的诞生会迅速取代旧事物的传统发展,如今双能卫便是对传统二号位的最大逆袭。
首先我们需要对双能卫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体型上来分析他们的话,他们的平均身高在1.9米,这个介乎于控卫和分卫的身高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对位传统控卫时身高可以占优,对位传统分卫时候起码身高不亏,甚至还能体现那一手娴熟的运球技巧。若论得分能力的话,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大学时期担任的就是二号位角色,只是在进入联盟球队以后,受制于身高限制,不能再担任名义上的得分后卫。威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如今雷霆队里的正牌二号位是塞佛洛莎,但威少场均22.6分的高得分已经完全让前者变成了一个在进攻端里可有可无的摆设。
催促双能卫兴起的首要因素是篮球规则的变更,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联盟出台三秒区、合理冲撞区等都是为了间接鼓励球员/球队进攻的举措,如此下来,收益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喜欢利用突破制造得分机会的小个子后卫,艾弗森的连续得分王、韦德在2006年总决赛上几乎是用突破谋杀了小牛;2001年联盟改用联防合法化以后,因为破解联防的关键在于外线球员的进攻威胁,所以更多的小个子开始被教练们委以重任从外线发起冲击。
而在发展大势方面,这和中锋频临灭绝,场上高度接近平均2.6米也有着联系。因为中锋稀少,球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由外往内传球,交给中锋包办进攻端,在这个背景下,突破和中距离投篮成为了球场进攻端中的首选手段,以往干这些功夫的是得分后卫,但如今,罗斯、威斯布鲁克、欧文们除了饰演进攻发起者的角色以外,也更多承担起了进攻终结者的角色。而这并不能怪教练们对球员的使用随波逐流,试想在如今攻防转换越来越快的当下,如果控卫还只是负责掩护、跑位、传球的话,这该是和现代篮球有多么不搭。
于是在2005年克里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这对绝代双骄进入联盟后彻底牵起了双能卫的潜在风潮,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的赛场数据上:2008-2012这4年间,他们两人均打出了得分和助攻排名同时进入联盟前20名的成绩:而在2008年随着罗斯和威少进军NBA以后,他们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如此看来,双能卫取代传统二号位看似偶然,实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