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本文结合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构想。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电子信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88-03
一、引言
中国“十三五”时期是连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时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而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坚持创新发展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时期要用创新驱动代替以前的要素驱动,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局面是在这一大形势下国家对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号召。职业教育因为其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具有先天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土壤。
佛山市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佛山市三水区国家级工业园乐平工业园内,学院电子信息系共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光伏应用技术、光伏产品检测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七大专业。系部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融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战略,也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惠民性的“源头活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以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坚定理想信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电子信息系以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总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在系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以及服务体系为支撑,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信息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系部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刻理解创新的内涵,指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在词典里,创新的意思就是:抛开旧的,创立新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时候的四大发明,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再到最近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都是创新。而一般程度上理解的创新分两类,一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包括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另一类就是所谓熊彼特创新,指资本创新,主要指企业家创新。在“十三五”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创新的定义,是指从事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确切地讲应该是新增价值的活动。
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同时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系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是与新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同时培养的人才也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新任务,系部结合新的时代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以专项写入,划分一定的学分,起到引导和规定相结合的作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电子信息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为原则。
四、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构想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深的理论创新,也不是高大上的研发成果,而是重在从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出发,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素质拓展、实验实训等环节结合,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全面地去传播创新思想和普及创新方法,重点去孵化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创业项目。
电子信息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依托第一课堂的系统讲授、第二课堂的自主活动、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三个载体”,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推进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等工作。结合前期工作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应用构想,以期更好地指导本系及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改革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开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思路,改革人才培养的系统过程。增设《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平台课程,每门课程 0.5 学分,作为必修课纳入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增设《SYB 创业》专题培训课程,纳入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不同的专业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引领下完成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必修课模块。依托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项目模块,比如学术讲座、社会实践、职业技能、人文艺术、实训室开放等,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教育。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
根据电子信息系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新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结合不同专业,在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及素质拓展项目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纳入学分管理,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
其次,发挥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进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实践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在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中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
再次,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电子信息系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申报国家教育部新能源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全国10多所知名高职院校一起,承担部分专业资源的建设,并将优质的教学资源用于专业教学实践。光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结合现代学生喜好利用手机网上学习的特点,为每一个教学器材设置专属的二维码,学习过程中通过扫码即可进入相应的专题进行网上学习,方便好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的实训作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探索精神得到了激发,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东风”。
(三)搭建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的落地提供肥沃土壤
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信息系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模拟网络实训平台、校内外孵化平台等实践平台,抓好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最终建设成为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得到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和拓展实践,并逐渐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是素质拓展训练平台。通过“挑战杯”“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论坛与报告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形成。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兼职、开展创业人物走访、创业情况调研、创业项目训练等。在创业社团的基础上成立电子信息系SYB社团、创意社等创新创业社团,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指导,促使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训练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项目,对于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根据学院、系部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向校级、市级或更高层次的项目或竞赛推荐,建立逐级筛选推荐制度。
二是模拟网络实训平台。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模拟实训平台、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学习、实践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基础,依托专业行业背景,积极与校外企业、各类科技园、创业园联系,建立一批创业基地,并向规模化、纵深化发展。
三是孵化培育平台。努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等构成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层层推进,逐渐形成有创业想法的同学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向系部提出成果转化或研发申请,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进行指导和初期孵化,成熟后向创业实践中心推荐运作,以实现最终成果转化的创业孵化模式。对于在创业实践活动和种类竞赛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创业项目或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创业项目,积极提供孵化条件,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既需要学院、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转变观念,以理论传授更多地转向实践指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入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国家的时代号召,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内涵发展的不二法宝,更是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的动力所在。它是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时代壮举,也是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的艰苦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02):54.
[3]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41.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电子信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88-03
一、引言
中国“十三五”时期是连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时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而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坚持创新发展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时期要用创新驱动代替以前的要素驱动,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局面是在这一大形势下国家对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号召。职业教育因为其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具有先天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土壤。
佛山市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佛山市三水区国家级工业园乐平工业园内,学院电子信息系共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光伏应用技术、光伏产品检测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七大专业。系部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融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战略,也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惠民性的“源头活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以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坚定理想信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电子信息系以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总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在系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以及服务体系为支撑,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信息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系部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刻理解创新的内涵,指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在词典里,创新的意思就是:抛开旧的,创立新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时候的四大发明,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再到最近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都是创新。而一般程度上理解的创新分两类,一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包括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另一类就是所谓熊彼特创新,指资本创新,主要指企业家创新。在“十三五”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创新的定义,是指从事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确切地讲应该是新增价值的活动。
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同时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系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是与新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同时培养的人才也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新任务,系部结合新的时代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以专项写入,划分一定的学分,起到引导和规定相结合的作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电子信息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为原则。
四、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构想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深的理论创新,也不是高大上的研发成果,而是重在从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出发,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素质拓展、实验实训等环节结合,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全面地去传播创新思想和普及创新方法,重点去孵化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创业项目。
电子信息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依托第一课堂的系统讲授、第二课堂的自主活动、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三个载体”,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推进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等工作。结合前期工作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应用构想,以期更好地指导本系及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改革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开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思路,改革人才培养的系统过程。增设《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平台课程,每门课程 0.5 学分,作为必修课纳入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增设《SYB 创业》专题培训课程,纳入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不同的专业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引领下完成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必修课模块。依托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项目模块,比如学术讲座、社会实践、职业技能、人文艺术、实训室开放等,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教育。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
根据电子信息系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新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结合不同专业,在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及素质拓展项目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纳入学分管理,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
其次,发挥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进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实践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在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中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
再次,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电子信息系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申报国家教育部新能源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全国10多所知名高职院校一起,承担部分专业资源的建设,并将优质的教学资源用于专业教学实践。光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结合现代学生喜好利用手机网上学习的特点,为每一个教学器材设置专属的二维码,学习过程中通过扫码即可进入相应的专题进行网上学习,方便好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的实训作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探索精神得到了激发,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东风”。
(三)搭建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的落地提供肥沃土壤
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信息系通过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模拟网络实训平台、校内外孵化平台等实践平台,抓好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最终建设成为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得到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和拓展实践,并逐渐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是素质拓展训练平台。通过“挑战杯”“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论坛与报告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形成。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兼职、开展创业人物走访、创业情况调研、创业项目训练等。在创业社团的基础上成立电子信息系SYB社团、创意社等创新创业社团,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指导,促使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训练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项目,对于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根据学院、系部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向校级、市级或更高层次的项目或竞赛推荐,建立逐级筛选推荐制度。
二是模拟网络实训平台。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模拟实训平台、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学习、实践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基础,依托专业行业背景,积极与校外企业、各类科技园、创业园联系,建立一批创业基地,并向规模化、纵深化发展。
三是孵化培育平台。努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等构成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层层推进,逐渐形成有创业想法的同学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向系部提出成果转化或研发申请,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进行指导和初期孵化,成熟后向创业实践中心推荐运作,以实现最终成果转化的创业孵化模式。对于在创业实践活动和种类竞赛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创业项目或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创业项目,积极提供孵化条件,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既需要学院、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转变观念,以理论传授更多地转向实践指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入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国家的时代号召,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内涵发展的不二法宝,更是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的动力所在。它是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时代壮举,也是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的艰苦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02):54.
[3]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41.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