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力求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也就是说,品德课程的理念在于让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去激发学生的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两年“小学品德实践体验式教学”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包括学生家长资源、学校资源(如校园文化、校园植物、相关课程等)、教师资源等,有效利用教师特长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教育经费。
1. 依托学生家庭资源,组织低年段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爱我家》时,就充分地运用了家庭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为了让孩子能真实地体验家人的关爱,课前,老师安排了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体验活动:(1)全班为妈妈涂润手霜。(2)女同学为家人洗脚。(3)男同学保护生鸡蛋一天。在为妈妈涂润手霜的过程中,孩子们才猛然发觉妈妈的手是那么粗糙,妈妈的手在长期的家务劳动中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滑。在课堂上,老師在孩子们分享了为妈妈涂润手霜的发现后,再慢慢引导孩子们回忆母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从而产生爱家人的情感。在课前体验活动的带动下,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由此可以看出,善于运用家庭以及学校文化及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使教学能立足于生活,并为课堂教学服务。
2. 充分挖掘学校课程及人力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从实际出发,实践体验活动要求学校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班级、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当中。然而,中国现时的国情,要做到这点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需要实践,要走出课室、校门、家门。但是,走出了这三道门,又能到哪去呢?经过两年的摸索,笔者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设计者要了解本地区、学校的资源,尤其在小学中低年段可以先从引导孩子去学会有效运用身边的社会资源起步。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本身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其他场所所不能具备的活动条件。小学阶段的孩子,活动能力不强,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安全系数更高,而且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我们还发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不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多么扎实,面对学生涉猎的丰富多彩的课题,教师都会感到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为此,我们应尝试与其他学科合作,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组合。
笔者在执教《生活中的智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就把孩子分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有的研究电影的发展,有的研究电灯的发展,还有的了解摄影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涉及到了一些专业的知识,于是,老师就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邀请了其他专科老师的加入,有科学科的老师,也有电教的老师,有了不同老师的加入,这些小组在进行实践体验活动时也更得心应手,实践体验活动也更具实效。
3. 注重开发社区资源,开展高年段学生实践体验活动
作为学校资源的一个补充,社区资源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设备与设施。这些设备与设施也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年段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积累,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当的搜集信息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于是,教师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孩子的实践活动。
在《四大件的变迁》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老师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所举办的春暖花开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更进一步地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屈辱的历史》一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邓世昌纪念馆,了解北海舰队的事迹,让学生走近那段历史,从而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品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两年“小学品德实践体验式教学”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包括学生家长资源、学校资源(如校园文化、校园植物、相关课程等)、教师资源等,有效利用教师特长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教育经费。
1. 依托学生家庭资源,组织低年段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爱我家》时,就充分地运用了家庭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为了让孩子能真实地体验家人的关爱,课前,老师安排了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体验活动:(1)全班为妈妈涂润手霜。(2)女同学为家人洗脚。(3)男同学保护生鸡蛋一天。在为妈妈涂润手霜的过程中,孩子们才猛然发觉妈妈的手是那么粗糙,妈妈的手在长期的家务劳动中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滑。在课堂上,老師在孩子们分享了为妈妈涂润手霜的发现后,再慢慢引导孩子们回忆母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从而产生爱家人的情感。在课前体验活动的带动下,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由此可以看出,善于运用家庭以及学校文化及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使教学能立足于生活,并为课堂教学服务。
2. 充分挖掘学校课程及人力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从实际出发,实践体验活动要求学校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班级、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当中。然而,中国现时的国情,要做到这点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需要实践,要走出课室、校门、家门。但是,走出了这三道门,又能到哪去呢?经过两年的摸索,笔者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设计者要了解本地区、学校的资源,尤其在小学中低年段可以先从引导孩子去学会有效运用身边的社会资源起步。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本身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其他场所所不能具备的活动条件。小学阶段的孩子,活动能力不强,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安全系数更高,而且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我们还发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不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多么扎实,面对学生涉猎的丰富多彩的课题,教师都会感到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为此,我们应尝试与其他学科合作,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组合。
笔者在执教《生活中的智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就把孩子分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有的研究电影的发展,有的研究电灯的发展,还有的了解摄影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涉及到了一些专业的知识,于是,老师就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邀请了其他专科老师的加入,有科学科的老师,也有电教的老师,有了不同老师的加入,这些小组在进行实践体验活动时也更得心应手,实践体验活动也更具实效。
3. 注重开发社区资源,开展高年段学生实践体验活动
作为学校资源的一个补充,社区资源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设备与设施。这些设备与设施也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年段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积累,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当的搜集信息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于是,教师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孩子的实践活动。
在《四大件的变迁》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老师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所举办的春暖花开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更进一步地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屈辱的历史》一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邓世昌纪念馆,了解北海舰队的事迹,让学生走近那段历史,从而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品质。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