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关系着一个生命的未来,关系着千千万万家的幸福,因此,我们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科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爱上经典阅读,为他们的人生高度打好基础。
  一、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之弊
  阅读如此重要,但小学生中流行的却是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浅阅读是指不需要动脑,单纯消遣的阅读,大致有读图、缩读、速读等形式,学生们往往喜欢选择天马行空的玄幻小说、风花雪月的青春文学、搞笑的卡通漫画、删减的名著等明显带有通俗的大众文化特点的读物或网络文章。“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公布调查结果:未成年人最爱读图,渐失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文字背后的意思和语句的内在逻辑及深层意蕴,这些让人觉得累,懒得去思考。
  功利化阅读是指学生读书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提升道德素养,而仅是看重阅读对分数的影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所以为立竿见影,选择的都是作文选、流行杂志、教辅教参等学习辅助资料。
  对这两种现象,著名作家苏叔阳忧虑地说:“浅阅读的盛行和功利化阅读的泛滥,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
  1. 导致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太低。浅阅读文本为迎合学生心理,充斥笑话、情话、大白话、暴力甚至色情等,大多缺失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文关怀、审美理想和道德规范,多读这类文本会形成价值取向的平庸化、低俗化,甚至标榜前卫、玩世不恭,正确的人生观、好的审美眼光不易形成。
  2. 导致思维退化。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而浅阅读只为了放松、消遣,懒得动脑思考,导致思维的形象性、生活性、大众性倾向,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理论性受到影響。
  3. 导致理解能力受影响。长期阅读过于简易的读物,到了高中后,碰到文句比较长,句子比较复杂的文章就读不懂,极大困扰高中的学习,难以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学校在开展经典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其次把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要让题海淹没学生的课余生活。
  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爱好,备受电视和网络吸引的小学生来说,特别是那些父母没有时间的小学生来说,学校的这节阅读课意义重大。阅读课上可以安排学生看书,可以讨论交流,可以方法指导,使学生有的放矢进行阅读。课外的阅读怎样保证效度?可以在班里开展读书竞赛,以读书笔记判断谁读得多,每天由科代表在班集公告栏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字数,小学生爱竞争,有这样的比赛,他们阅读的兴趣就高了。
  现在学校和老师因为教学质量的缘故,都非常重视作业,学生晚上的时间都被作业占完了,学生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久之就难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了。其实,少做点作业,让学生能腾出时间阅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是推动力。
  营造阅读环境。首先老师要推荐好书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购买。如果学生家庭情况好,大家都买了老师推荐的书,那就可以全班在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读完后大家根据老师给的要求和任务做好发言准备,在阅读课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和评价,之后老师发优秀的评论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从而获得启发,也纠正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然后再读第二次,再重复之前的程序,然后再读,再评,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而且在不断的调整中深刻懂得了理解和阅读的方法,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而优秀评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把他们未曾意识到的东西点拨出来,这样一箭几雕的精读,只要读完一本书学生的收获和进步已经非常大了。
  如果学生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可以把全班分成四组,组内同学每人买同一本书,一个组里讨论完后再与其他组交换,这样全班只有四种书一样可以看一个学期。
  经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必然提升很快,在这样的阅读环境,学生自然很容易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养成读书习惯和兴趣。小学生听老师的话,不服输,爱表现,这些特点对在学校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很有帮助。
  要有长远的阅读期待。阅读的效果不是马上显现的,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慢慢体现出来,所以不要短期看不到阅读的效果就失望,否定阅读的意义,而要以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长期开展读书活动,以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轻松适应高中等难度加大,内容加深的学习挑战。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上《曹刿论战》时,课前我作了充分准备。心中明白以前“老师分析,学生记忆,最终得出曹刿远谋──庄公鄙的结论”这一机械模式必须改变,要给学生一个思维飞翔的空间。在简单把握课文的翻译之后,我问学生曹刿除了军事才能以外,他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经过一番充分的讨论后,学生的回答给了我一份惊喜:“曹刿是一个很理智的人。表现在他追击敌人时,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再做决定,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图文,直观感知(幻灯展示本校学生相关浪费水资源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面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二)画外激趣,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之后不关上,任由自来水哗哗白流;有些同学关不紧水龙头,任由自来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解决?  (三)畅所欲言,导出课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开始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打破传统模式,注入合作活力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正襟危坐,按照高矮或成绩优劣排座,面对教师,聆听教诲。在空间和活动力度上备受约束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不能被最大程度地受到重视。尽管现在随着新教学思想的深入,老师们已经逐步淡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性质。基于这一点,结合我校近几年开展的情商教育课题研究,笔者认为,把情商教育渗透于《品德和社会》之中,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在开展情商教育向《品德与社会》渗透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总纲、二途径、三方法、四步骤”的教育渗透模式。  一、总纲引领明渗透  “一总纲”指的是在《品德与社会》中渗透情商教育时,以“教材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