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上的激励
作为一名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你,你会感到很高兴,然后你会更加努力。如果老师批评你,你会感到很沮丧,然后你会发愤图强。当然,你也可能因受到表扬而骄傲退步,也可能因受批评而消沉下去,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里,老师的表扬或者批评就是对你的一种激励,而你受到激励以后的心情,以及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采取的行动,就是你对激励的反应。
在汉语中,激励本来只有正面的“激发鼓励”一个意思,只是有时人们根据激励的方向及其产生的后果,将它区分为正面的激励和负面的激励。在心理学中,激励的本质是表示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而在经济学中,它被广义地定义为一切足以影响人们产生自觉行动的刺激因素,它与人们的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可能得到预期的良好成效,但也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可以是一种管理行为,如你的老师对你的表扬或批评,公司老板对员工的安排与监督,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明令和暗示等。所谓管理,就是借用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管理者,总要将他们的影响施加于人,被管理者除了被动地接受管理者的意志以外,他们也一定会受管理者激励而产生某些自主的行动,因此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说:“什么叫激励?就是他(被管理者)的目标跟你(管理者)的目标能否一致。你外在的目标能不能转化为他的目标。”
我们经济学研究的是:第一,分析在某种激励下人们会作出何种反应,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所作出的不同反应;第二,探讨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激励,这里面又包含两点,一是希望的结果,即激励目标是什么,二是如何激励,即采用什么措施来达到目标,如怎样进行管理,设计何种政策制度等。
激励的内在原因
人们之所以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利己而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特别是一个自由的、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更会主动地与社会和他人进行博弈,在竞争中合作共赢,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尽管人们对激励的反应有时可能是消极的,可能与激励的初衷相违背,但承认人对激励的反应,既是对人性的尊重,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不二法门。
按照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关键因素,在早期是(简单)劳动,后来是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再后来是(物质)资本,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包括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进取心、责任心、积极性、创造精神、冒险精神等因素,而人力资本是需要激励的。
“为什么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无须激励,厂房设备无须激励,银行贷款也无须激励,单单遇到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周其仁先生认为,这是人力资本的特性使然,“人力资本是‘主动资产’,天然属于个人,并且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
减少不当的激励方式
既然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那么实行正确有效的激励就非常重要了。当激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管理目标时,我们不能指责人们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抵抗。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设计不当的激励方式。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讲了一个“汽车安全带”的故事。我们知道,早期的汽车上是没有安全带的。上世纪60年代,随着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所有的汽车生产商必须在新车上配备安全带。由于这条法律的规定,所有汽车都配备了安全带,更多的司机也系上了安全带,当发生重大车祸时,司机存活的概率提高了。这就是安全带法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安全带法律对司机产生了另外一种激励:既然系安全带可以使自己更安全,司机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缓慢而谨慎地驾车了,他们把车开得更快更放肆,结果车祸的次数反而增加了。另外,虽然司机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但路上的行人遇到车祸的死亡率却大大提高了。所以总的来说,安全带法律带来的不是安全的激励。
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讲了一个“对奢侈品征税”的例子。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富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喜欢购买各种奢侈品,如高级轿车、珠宝首饰,甚至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等。对此,美国国会在1990年决定对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征收10%的“奢侈品税”。本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既抑制了富人的奢侈消费行为,又使国家的财政增加收入,若将这笔收入转变为社会福利,还对穷人有好处。
但未曾想到的是,“奢侈品税”对富人产生了减少奢侈品购买行为的激励。相对于生活必需品来说,奢侈品一般具有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奢侈品征税”相当于提高了奢侈品的价格,富人们为此减少了这方面的消费,或者为了逃避缴税而转移到邻国消费。结果,原以为每年可以征得3亿美元税收,实际只征得l/10,而这3000万美元的收入甚至还不够征税的费用,政府为此倒赔了钱。而且奢侈品既然减少了销售,也就减少了生产,奢侈品制造行业受到重创,这些行业的工人大多失了业,结果对穷人反而不利。于是短短两年以后,政府便匆匆撤消了这个税项。
我国激励方式的改变
在我国,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深刻教训。过去,我们曾误以为每个人都有“大公无私”的品德和“各尽所能”的干劲,于是我们为整个国家设计的是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无论对劳动者还是对经营管理者都缺乏有效的激励,以致所有的经济组织(包括农村的人民公社和城市的国营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一定的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承包制唤起了广大农民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劳动的热情。在承包制下,农民“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于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个人”,可产量截然不同了。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激励机制产生的结果。
当然,承包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本身还有许多不足。一是承包上交的数额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合理地确定,不是过多,就是过少,而这都不利于双方利益的保障;二是承包的期限有限,这会造成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他们会将资源做短期的过度利用而不愿做长远的打算,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现代激励理论正在研究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来作根本性的激励。现在各行各业的国营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改制,更有大量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正在被激励起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震惊世界。
王治平:浙江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已出版《经济学阐释》《将效率进行到底》《金钱法则》等专著。
作为一名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你,你会感到很高兴,然后你会更加努力。如果老师批评你,你会感到很沮丧,然后你会发愤图强。当然,你也可能因受到表扬而骄傲退步,也可能因受批评而消沉下去,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里,老师的表扬或者批评就是对你的一种激励,而你受到激励以后的心情,以及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采取的行动,就是你对激励的反应。
在汉语中,激励本来只有正面的“激发鼓励”一个意思,只是有时人们根据激励的方向及其产生的后果,将它区分为正面的激励和负面的激励。在心理学中,激励的本质是表示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而在经济学中,它被广义地定义为一切足以影响人们产生自觉行动的刺激因素,它与人们的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可能得到预期的良好成效,但也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可以是一种管理行为,如你的老师对你的表扬或批评,公司老板对员工的安排与监督,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明令和暗示等。所谓管理,就是借用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管理者,总要将他们的影响施加于人,被管理者除了被动地接受管理者的意志以外,他们也一定会受管理者激励而产生某些自主的行动,因此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说:“什么叫激励?就是他(被管理者)的目标跟你(管理者)的目标能否一致。你外在的目标能不能转化为他的目标。”
我们经济学研究的是:第一,分析在某种激励下人们会作出何种反应,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所作出的不同反应;第二,探讨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激励,这里面又包含两点,一是希望的结果,即激励目标是什么,二是如何激励,即采用什么措施来达到目标,如怎样进行管理,设计何种政策制度等。
激励的内在原因
人们之所以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利己而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特别是一个自由的、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更会主动地与社会和他人进行博弈,在竞争中合作共赢,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尽管人们对激励的反应有时可能是消极的,可能与激励的初衷相违背,但承认人对激励的反应,既是对人性的尊重,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不二法门。
按照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关键因素,在早期是(简单)劳动,后来是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再后来是(物质)资本,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包括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进取心、责任心、积极性、创造精神、冒险精神等因素,而人力资本是需要激励的。
“为什么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无须激励,厂房设备无须激励,银行贷款也无须激励,单单遇到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周其仁先生认为,这是人力资本的特性使然,“人力资本是‘主动资产’,天然属于个人,并且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
减少不当的激励方式
既然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那么实行正确有效的激励就非常重要了。当激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管理目标时,我们不能指责人们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抵抗。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设计不当的激励方式。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讲了一个“汽车安全带”的故事。我们知道,早期的汽车上是没有安全带的。上世纪60年代,随着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所有的汽车生产商必须在新车上配备安全带。由于这条法律的规定,所有汽车都配备了安全带,更多的司机也系上了安全带,当发生重大车祸时,司机存活的概率提高了。这就是安全带法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安全带法律对司机产生了另外一种激励:既然系安全带可以使自己更安全,司机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缓慢而谨慎地驾车了,他们把车开得更快更放肆,结果车祸的次数反而增加了。另外,虽然司机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但路上的行人遇到车祸的死亡率却大大提高了。所以总的来说,安全带法律带来的不是安全的激励。
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讲了一个“对奢侈品征税”的例子。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富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喜欢购买各种奢侈品,如高级轿车、珠宝首饰,甚至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等。对此,美国国会在1990年决定对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征收10%的“奢侈品税”。本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既抑制了富人的奢侈消费行为,又使国家的财政增加收入,若将这笔收入转变为社会福利,还对穷人有好处。
但未曾想到的是,“奢侈品税”对富人产生了减少奢侈品购买行为的激励。相对于生活必需品来说,奢侈品一般具有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奢侈品征税”相当于提高了奢侈品的价格,富人们为此减少了这方面的消费,或者为了逃避缴税而转移到邻国消费。结果,原以为每年可以征得3亿美元税收,实际只征得l/10,而这3000万美元的收入甚至还不够征税的费用,政府为此倒赔了钱。而且奢侈品既然减少了销售,也就减少了生产,奢侈品制造行业受到重创,这些行业的工人大多失了业,结果对穷人反而不利。于是短短两年以后,政府便匆匆撤消了这个税项。
我国激励方式的改变
在我国,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深刻教训。过去,我们曾误以为每个人都有“大公无私”的品德和“各尽所能”的干劲,于是我们为整个国家设计的是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无论对劳动者还是对经营管理者都缺乏有效的激励,以致所有的经济组织(包括农村的人民公社和城市的国营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一定的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承包制唤起了广大农民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劳动的热情。在承包制下,农民“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于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个人”,可产量截然不同了。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激励机制产生的结果。
当然,承包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本身还有许多不足。一是承包上交的数额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合理地确定,不是过多,就是过少,而这都不利于双方利益的保障;二是承包的期限有限,这会造成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他们会将资源做短期的过度利用而不愿做长远的打算,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现代激励理论正在研究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经济学家倾向于用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来作根本性的激励。现在各行各业的国营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改制,更有大量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正在被激励起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震惊世界。
王治平:浙江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已出版《经济学阐释》《将效率进行到底》《金钱法则》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