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本人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 培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本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中。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标本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种昆虫叫什么名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蟋蟀,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蟋蟀的住宅》,然后进一步发问":你们知道蟋蟀住在什么地方吗?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怀着好奇心和疑问学生便会更主动的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再如在教学《雨》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雨’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见过’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下雨时天气的变化?风的变化?雨水的变化?地里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关于这些问题你们想了解吗?"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表示愿意了解。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出今天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当然会积极主动的投入阅读学习中。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掌握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捷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保障,古今中外,很多专家学者根据自己成功阅读的经验、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总结出了非常多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地摘取那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推荐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有方法可依凭,有效增进他们阅读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
1、目标阅读法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喜欢的读物确定阅读目的。大到文章主体、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并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标,尽量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找到真正符合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同时阅读要努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半途回视、重读等。此外,筛选信息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多,只选取主要信息,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要及时检验学生阅读效果,通过让学生复述,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
3、以意逆志法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等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对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古代寓言故事及一些思想深刻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对林巧稚说的"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的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精读是阅读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清代学者阮元所讲"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道出了精读的重要性。速读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要想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笔法、旨趣,书还是要精读,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读,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
5、符号标注法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不动笔,不阅读",凡看书,必随着阅读与思考拿笔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书籍的主人,才能真正地占有书籍。对初入阅读的小学生来说尤宜采用此法,遇到好词好句用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标注,疑难不解之处打上问号,等等。多读多思,勤写勤画,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不同起点的学生的优势特点与个性人格。以教学《穷人》为例,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可设定不同的目标层次:高层目标: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发掘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在想象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文《渔夫的未来》。学习过程为读、画、议、写;中级目标: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的黑暗面及穷人的善良品质有一定的认识,能体会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学习过程为读、画、议、结;基本目标:大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课文的结构,对主人公桑娜的内心活动与穷人的善良有所体会,认识到要珍惜当前生活,勤奋学习。学习过程为读、思、画、议、说。
四、拓宽阅读平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曾指出:"课堂教学无非是个阅读范例,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需将阅读课堂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多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或一篇美文"的读书活动。定期举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评价,彼此启发,共同进步,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艳丽.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修炼[J].师道,2007,(01)
[2] 郭金香.谈小学生语文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3] 杨相品.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
[4] 许体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0,(09)
[5] 陈美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教育,2010,(0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 培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本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中。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标本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种昆虫叫什么名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蟋蟀,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蟋蟀的住宅》,然后进一步发问":你们知道蟋蟀住在什么地方吗?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怀着好奇心和疑问学生便会更主动的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再如在教学《雨》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雨’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见过’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下雨时天气的变化?风的变化?雨水的变化?地里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关于这些问题你们想了解吗?"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表示愿意了解。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出今天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当然会积极主动的投入阅读学习中。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掌握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捷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保障,古今中外,很多专家学者根据自己成功阅读的经验、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总结出了非常多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地摘取那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推荐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有方法可依凭,有效增进他们阅读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
1、目标阅读法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喜欢的读物确定阅读目的。大到文章主体、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并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标,尽量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找到真正符合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同时阅读要努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半途回视、重读等。此外,筛选信息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多,只选取主要信息,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要及时检验学生阅读效果,通过让学生复述,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
3、以意逆志法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等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对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古代寓言故事及一些思想深刻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对林巧稚说的"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的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精读是阅读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清代学者阮元所讲"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道出了精读的重要性。速读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要想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笔法、旨趣,书还是要精读,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读,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
5、符号标注法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不动笔,不阅读",凡看书,必随着阅读与思考拿笔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书籍的主人,才能真正地占有书籍。对初入阅读的小学生来说尤宜采用此法,遇到好词好句用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标注,疑难不解之处打上问号,等等。多读多思,勤写勤画,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不同起点的学生的优势特点与个性人格。以教学《穷人》为例,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可设定不同的目标层次:高层目标: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发掘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在想象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文《渔夫的未来》。学习过程为读、画、议、写;中级目标: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的黑暗面及穷人的善良品质有一定的认识,能体会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学习过程为读、画、议、结;基本目标:大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课文的结构,对主人公桑娜的内心活动与穷人的善良有所体会,认识到要珍惜当前生活,勤奋学习。学习过程为读、思、画、议、说。
四、拓宽阅读平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曾指出:"课堂教学无非是个阅读范例,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需将阅读课堂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多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或一篇美文"的读书活动。定期举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评价,彼此启发,共同进步,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艳丽.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修炼[J].师道,2007,(01)
[2] 郭金香.谈小学生语文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3] 杨相品.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
[4] 许体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0,(09)
[5] 陈美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