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相继出现。因主客观原因,对艺术专业学生开展英语教学难度更大。为改善这一困境,笔者以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思考了一些可行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主客观两方面。
  1.客观方面:
  (1)英语基础较差。他们多注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文化课程,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理想,表现在词汇积累缺乏、句法语法的掌握不好。
  (2)教材的內容实用性不高。和其他专业使用相同的英语教材,内容与其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实用性有待加强,无疑减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2.主观方面:
  (1)学习心理上存在消极的心理暗示。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很容易因遇挫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表现出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的特点。
  (2)学习思维上偏感性和形象性。相较于理性和逻辑性,艺术类学生更能接受激发其感性和想象的事物,更倾向于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活动。
  (3)学习态度上较随意散漫。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缺乏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差,易造成课堂缺乏活力、沉闷的氛围。
  二、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的一些策略
  结合上述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笔者试图从内容组织和形式安排两方面讨论可采取的措施策略和教学法,包括课内教学各环节的针对性优化和课外活动的有益补充。
  1.内容组织:创新与继承的结合。在内容方面,笔者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基础和学习材料的有限性,力求创新与继承的结合,对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创新指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继承则是注重巩固基础。主要体现于课堂导入和课堂呈现阶段。
  (1)课前及课堂导入:以创新吸引学生。因学生想象力丰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课堂导入,常将现代潮流、热点话题、专业知识等亮点融入主题,试引起学生的注意与互动。
  案例一 college clubs
  首先播放一高校自制的社团简介趣味视频,同时要求学生留意各社团的名称,而后自主思考英文表达并分组讨论想加入的社团。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专注留意主题,而小组讨论的形式既降低了操作难度又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有助其对课文学习的情绪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艺术设计系的学生,课后还安排为社团设计英语海报的作业,充分结合其专业特点。
  (2)课堂呈现:以继承巩固基础。因学生基础薄弱,笔者十分重视词、句等语法层面的知识。如结合音、形、义的特征,引导其在单词记忆中寻找规律、总结方法。讲解单词使用的例句,也和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也可适当发散补充。
  案例二 talent shows
  本文讲述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努力实现舞蹈梦想的故事。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词汇方面增加各类别舞蹈和动作的术语。通过这种联想和发散的方式,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联想和意群记忆的方法,使其印象深刻。
  2.形式安排:以活动为载体,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应对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可改变课堂枯燥、单调的模式,促进学生打开心扉,更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
  课堂练习:充分运用角色扮演、趣味比赛、台词模仿等形式。
  案例三 starting college
  本文讲述大学第一天的趣事,笔者将课文的自我介绍设计为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其对文中的句子和作者的感受理解更深刻。同时,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们能投入其中。如播音主持和表演的学生就表现得非常活跃,少了畏难和排斥,多了积极与体验,体会到学英语的趣味性。
  案例四 talent shows
  以中国达人秀的比赛为背景,设计校园达人秀。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以展示技能:如舞蹈系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他舞种、艺术设计系的同学可以选择展示作品等。引导学生展现自我,并和英语学习有机结合。
  3.课外补充:注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的课外拓展。英语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的时间远远不够。课后可组织英语演讲比赛、配音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等活动。甚至还可以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或者英语社团。增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使之更有趣、丰富。
  总之,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教学策略,优化了教学环节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以后会继续通过学习新理念,勤思考、勇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Biggs,J.B.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J].Higher Education,2001(8):88-94.
  [2]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教育研究,2004(3):214.
  [3]郭燕玲.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设想[J].太原大学学报,2008,9(2):100-101.
  作者简介:杨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英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称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本书记录了清末时期,四大贵族豪门从繁荣走向衰弱的过程。其在中国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影响都可见一斑。由此可见《红楼梦》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性。《红楼梦》中无数的历史典故和大量的文化名词也为其翻译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关键词】红楼梦 对等效应 文化差异  一、从对等及对等效应中看《红楼梦》文化名词的翻译  耐达认为:“对等类型分
【Abstract】The current study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foregrounding in stylistics and figure/ground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y merging the two theories, the author adopts a cognitive stylistic appr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