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杰西,玩中式脱口秀的“洋北漂”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30日,艾杰西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采访艾杰西用了两次。第一次,他端坐着聊天,身体总不自觉地动一动,要么泡茶,要么比比划划,难掩拘谨。他这个演喜剧的,也认生?
  数天后,第二次采访在一场声音接龙中开始:他扎着马步,喊着“轰隆隆”, 将声音像球一样“抛”给《环球人物》记者,记者得在5秒内重复他的表演、做出新的一套,传给下一个人。10多分钟的游戏里,艾杰西上蹿下跳,一刻也停不下来。游戏结束后,他坦白了当时的扭捏:“我有多动症,坐不住的。”
  艾杰西的确闲不下来。他在北京小经厂胡同的四合院里创办了一个小剧场“中美喜剧中心”,教人们即兴喜剧——没有剧本和道具,全靠演员之间的临时对话把戏演下去。这场游戏是演即兴喜剧前的热身活动,他每天要“即兴”好几场。不过,这些活动只是艾杰西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小剧场表演,他还说相声、写剧本、拍Vlog(视频博客),而让他获得知名度的则是讲脱口秀。

脱口秀也有“中美难题”


  “我是艾杰西,东北那旮旯的。”他来自美国东北部城市波士顿,经常这样介绍自己。2017年,艾杰西因上东方卫视的《今晚80后脱口秀》走红。“刚来中国我就发现,无论我讲什么,中国人永远只对我说一句话:‘你中文讲得这么好啊!’”他一头金发,身高超过一米八,说到激情处会瞪大眼睛,每句话有个结尾——重低音笑声“哼”,短促而粗犷,有中国东北人的架势。
  脱口秀即单口喜剧,源于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在咖啡屋、酒吧里调侃自己的生活、针砭社会现象。上个世纪,它在美国大规模流行,而在中国则是近几年才兴起。目前,国内专业表演脱口秀的演员不过四十来人,但脱口秀的影响力不输其他综艺形式。北京的脱口秀演员中有不少“北漂”,常调侃自己挤地铁、租房子、身为大龄青年的尴尬事。他们几乎都会自嘲这个职业“有梦想,但挣得少”,多少带着一丝无奈,也透露一种预设:喜剧要笑中带泪,才戳中人心。
  但艾杰西讲“没有悲情的天然喜剧”。他这样调侃自己的职业:“回美国后,我跟老爸说,我在中国当脱口秀演员,他说‘Speak English(说英语)!’”本以为将听到“脱口秀有没有前途”的美式父子大辩论,结果“我不会中文,你再说一遍”才是笑点,加上他夸张的肢体语言,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
  艾杰西也在美国讲脱口秀,每年巡演七八周,地点包括豪华国际游轮皇家加勒比号、30多所高校。人们十分好奇他在中美两国讲脱口秀的经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英国广播电视台、Ted等纷纷请他分享其中的趣事。
  脱口秀演员本就不多,能面对不同国籍的观众讲段子的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艾杰西与华裔脱口秀演员黄西惺惺相惜。2010年,黄西作为唯一受邀的华裔演员在白宫讲脱口秀,美国前副总统拜登是他的粉丝。知道艾杰西在北京有个剧场,黄西常来支持他,“即便台下只有几个人,黄西还是会很敬业地讲完整场”。
  他和黄西面临同样的难题:在中美两国讲脱口秀,中国人觉得好笑的内容,美国人没有听说过;美国人觉得好笑的内容,中国人也大多不知道。这个矛盾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但艾杰西学会了与它共处:同一个梗,针对中美观众写两种版本。比如,谈到自己身为犹太人在中国遇到的趣事时,艾杰西对中国观众这样讲:“很多中国人发现我是犹太人会说,你是犹太人啊?我表哥是温州人!”意思是两者都很会做生意。他将这个段子录成视频,上传到优酷,很火爆,有100多万点击量。
  回美国演出时,他就拿出这个视频说:“你看看下面的留言,中国网友讨论的不是这个类比有没有依据,而是温州人是否值得叫‘东方犹太人’。”艾杰西很清楚,若直接和美国观众说梗,得先解释温州是个中国城市,再解释那里的人很会做生意,“喜剧要是解释过多,就没意思了”,他耸了耸肩。而美国人习惯思考类比有没有依据,若讲中式思考方式,他们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2019年4月28日,艾杰西和师兄崔增光表演相声。艾杰西是逗哏(相声中的主说者)。

拜师“京城洋教头”


  采访中,艾杰西随口背起了相声经典《小孩子》: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他与中国喜剧的缘分要从相声说起。
  他本科就读于波士顿的布兰迪斯大学。该校有70余年历史,由犹太人发起,旨在为流离失所的犹太裔提供教育之地,后发展为知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有“犹太哈佛”之称。校友包括图灵奖获得者艾利斯·伦波特,阿贝尔奖获得者凯伦·乌伦贝克,以及多位诺奖得主。
  大二时,学校有个到中国的交换項目,艾杰西因此在北京待了6个月,认识了玩喜剧的中国朋友,发现中式幽默特别有意思。回美国后,他决定研究中式喜剧,开始申请富布赖特奖学金。这是美国知名研究奖学金,其申请面向全美的本硕博甚至是教授,提供经费让获得者到各国做研究,但评选异常严苛,每年只有四十来人入选。当时,中式喜剧的课题几乎无人问津。为了获得奖学金,艾杰西请教了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师莫大伟。莫大伟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如今是北大燕京学院的副院长。他建议艾杰西缩小范围,只研究相声,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既有中式幽默,也能练中文。最终,本科生艾杰西获得了奖学金,于2012年再赴北京。
  在莫大伟的牵线下,艾杰西认识了相声演员丁广泉,并拜他为师。丁广泉被称为“京城洋教头”。1988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找到丁广泉,请他教外国留学生讲相声,让他们登台演出。自那之后,许多留学生成为他的弟子,如首位登上春晚的外国人、南斯拉夫的卡尔罗,加拿大人大山,莫大伟也是其中之一。
其他文献
1883年英國出版的《熟悉的花园之花》中的诚实花版画。  8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秋天的花已经粉墨登场,一些果实也摇摇欲坠,我却被一片随风摇曳的银色吸引,它们薄如蝉羽,又像是一把把银色的蒲扇。我记起来了,它们是我在几个月前看到的诚实花的果荚!当时我不太明白这种花为何叫诚实花,现在恍然大悟——果荚透明,里面的种子粒粒可见,坦白而诚实。点缀在婚宴上  诚实花的拉丁名是“Lunaria”
刊物要办得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时事性综合性刊物,办法之一,是应该多约聘些国内外的通讯员。从前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时,这一点做得特别出色。比如当时《生活》周刊在日本有一个通讯员徐玉文,她反映的日本情况,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日本人民的生活等,都写得生动活泼,很受读者的欢迎。徐玉文在日本留学,学的是蚕桑科,由于她对《生活》周刊的事很热心,更由于她的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她在攻读自己专业的同时,
读张承志小说集《老桥》  他的小说象早春刚刚开冻的河川,在阻遏中汹涌着力的涡漩。他讲述的故事几乎都平淡至极,而深厚的底蕴却分明暗示着我们某些超越现实人生之上的内容。他的作品富于节奏感,时而奔放激越,时而沉滞徐缓,在起伏跌宕的旋律中充满了彼此矛盾、难以言传的感受。他太严肃了,严肃得近于冷峻,以至于使你时时可以看到一颗负荷沉重的灵魂在痛苦地挣扎。  他究竟在想什么?是什么构成了他作品中沉重的压抑感? 
我不止一次说过和写过,我不是一个作家,更不是一个文艺评论者,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我只是文艺园地里的一个杂工,干了一些碎活。我喜欢文艺,读了一些书,但这不是有系统的学习、研究,而只是无计划的“杂览”。从抗日战争前后起,我写了一些不合格的剧本,和相当数量的杂文随笔,现在看来,我写的东西极大部分是为了配合政治,为政治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它不仅不很完善,而且很明显地带有
恩格斯和他的军事评论    在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这些日子里,一部新编的五卷本《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正陆续由发行单位送到读者手中。打开这部文集,涌入人们眼帘的首先是分工专事研究军事问题的恩格斯的大量理论著作。  恩格斯是一位有着广泛研究兴趣和多方面知识的学问家。马克思曾赞誉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在他进行创造性探索的诸多领域里,军事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恩格斯自己就曾说过:“多年来,对
冰心《悼郭老》的文中,记下郭老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写赠给她的一首五言律诗:“怪道新词少,病依江上楼。碧帘锁烟霭,红烛映清流。婉婉唱随乐,殷殷家国忧。微怜松石瘦,贞静立山头。”这是一首好诗,结句特别使我喜欢。  有一则“珍闻”,略可充此诗注疏。  当年一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三月一日,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在重庆开幕,共产党的参政员拒绝出席以示抗议。冰心也是参政员,她因病请假。真是病得凑巧!
《明史·卷一百十六·诸王一》载:“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朱以海,即鲁王)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鲁王是不是被郑成功溺死的?  考阮《海上闻见录定本·卷一》“庚子”条载:“监国鲁王殂于金门所。”庚子年即顺治十七年(一六六○)。阮,福建厦门人,他在序中自称与郑成功“生同时,居同地,身同事”。所谓“同事”,是指永历
春风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后水浒传》,是值得注意的。可是它的作者是个谜。该书《出版说明》中说:“作者佚名,题‘青莲室主人辑’。书前有‘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的序。‘青莲室主人’、‘采虹桥上客’是谁?不详。”  据我看来,“采虹桥上客”即嘉兴徐震。  第一,据本书原序署名——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并序后钤章“素政堂”、“天花藏”,可知:“采虹桥上客”即“天花藏(主人)”、“素政堂(主人)”。而据已故
崔莹  我曾3次去过雅典,每次都折服于这个城市史诗般的气质。最难忘的是站在雅典的制高点帕特农神庙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这座神庙是献给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而雅典的名字便来自雅典娜。传说,雅典娜战胜海神,成为这座城市的保护神,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雅典娜常身着铠甲,左手持盾,右手持矛。她和英雄阿瑞斯旗鼓相当,是希腊神中的花木兰。女神诞生的瓶画盛行  雅典娜的诞生独具一格,据说是从宙斯的头里蹦出来的。女神
人一生下来,作父母的总得费一番心思,甚至求人给孩子取一个名字。集子也是这样。我用《艺术家的眼睛》作集子的名字,倒的确有些图省事,因为集子中有一篇同名文章,就随手捡来了。但也不完全是图现成,我还有另外一点小小的想法。  我没有搞过创作,对于创作中的甘苦毫无体味。但读过一些作家、艺术家的经验谈,虽然各不相谋,众说不一,然而细细揣摩起来,也不外乎六个字:观察、感受和理解。观察就离不开眼睛。大千世界,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