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从连任后的政策宣示内容上看,还是从两岸和国际情势上看,其政策方向都没有重大变化。在第一任期内,马英九基本完成了对两岸关系的铺轨任务,初步走出了一条对外关系的“活路”;预计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将会更加强调经营台湾的安全环境,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思路在他今年5月的就职演说中被概括为台湾安全的“战略铁三角”。因此,依循上述思路和重心,其对外政策的重心与策略将会有一些新的调整。
拓展对外经贸关系
进一步谋求台湾的经济安全是马当局第二任期的重中之重。经济安全有两个层面,一是两岸层面,其内政重点仍将是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两岸经贸关系,以带动岛内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国际层面,在对外关系上,则要着重分散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特别是为加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做准备,避免在国际经贸关系上再度被边缘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应是马当局未来四年的“外交”重点。
在马当局“台湾将持续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宣示下,台湾对外经贸关系将全面铺开,近期目标是让台湾经贸更自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周边各国、世界重要经济体进行经济合作及整合,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议,强化台湾在国际进军大陆上的跳板角色,强化双方的制度化建构,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等。在台湾经贸自由化的基础上,实现台湾加入TPP的目标,不仅“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更“让台湾成为世界台商总部、外商区域营运总部”。
对美经贸方面,马英九确立了分两步走的策略,即先解决“美牛”问题,之后重启经贸协商,为参与TPP做准备。对此,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予以积极回应,期盼在马英九第二任期内,台美关系能够持续进展,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期盼能协助台湾进入新一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架构”。目前,马当局有意将参与TPP纳入台美《贸易与投资架构协议》(TIFA)议程,凸现其参与TPP的急迫意愿和积极行动。
对日经贸方面,马当局以对日“投资协定”与FTA来形塑台日双方长期的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建构台日长期经贸战略关系是马当局未来四年对日经贸关系的政策目标。这一关系有两个支柱,其一是对日“投资协定”,这一协定已在2011年签订;其二是签订FTA,这是未来四年的重点。台湾“经济部”称,“预计今年内,台日也将签署新的协议”。
此外,台湾还将积极与欧盟、东南亚国家洽商签署经贸协定。与欧盟、东南亚国家洽商签署贸易协定是马当局未来四年力促贸易自由化的一环。对于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联系,马当局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目前,台湾与新加坡经济伙伴协议(ASTEP)、台湾与新西兰经贸合作协议(ECA)等经济谈判正在进行,印度尼西亚与印度也表示出愿意加强与台湾贸易往来的兴趣。
扩大国际活动空间
参加更多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公约,包括争取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强化与联合国体系的互动交流,是马未来四年“外交”的重要诉求。2008年5月马英九上任后即推动“活路外交”,在参与联合国的大方向及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马英九调整策略,以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为切入点,促成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WHA)观察员,下一步的优先目标则是促成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在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方面,马当局“期望美方协助台湾以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模式,有意义地全面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各项活动”。此外,在国际非政府组织方面,马英九称,希望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中,两岸关系与“外交”关系的“良性循环”模式发挥更大的正面效益。
更多运用“软实力‘外交’”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上,马英九将更多地运用“软实力外交”,其手法将更为务实、多元、细腻。
“文化软实力外交”在马英九的第一任期就有相当突出的运用。总体上看,其做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运用岛内非政府组织,如宗教团体“慈济”等对外人道救助,展现台湾“大爱”,向国际社会进行道德感召;二是以正当、尊重、诚恳、体贴的模式进行对外援助,在国际社会树立正派形象;三是以和平、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等构筑理念同盟,赢得西方主流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四是以岛内艺文、美食、自然景观、民俗器物、历史文化等广泛交流展现“台湾特色”,对世界各国进行魅力吸引。以上述全方位的文化内涵推动对外关系,可降低涉外活动的政治敏感度,增加“中华民国”的国际曝光率和能见度,既能在政治上彰显“中华民国”的“国际存在”,也以“文化感染力”突出了“中华民国国际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同时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在不造成两岸政治冲突的情况下,达成了一定的“外交”效益,从而也为台湾支撑起政治上的安全伞。
在参与国际活动方面,未来马当局将体现更强的主动性和融入性,即积极配合国际组织,避开一些政治敏感性的议题举办相关活动,借机邀请主要国家和国际社会重量级政治人物参加,进行双方或多方互动。如2011年下半年以来,台湾驻纽约经济文化办事处与“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ACUNS)”已共同举办包括推动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气候变迁与绿色能源、强化农村妇女以因应贫穷饥饿及发展的挑战、妇幼健康与爱滋病防治、普世价值议题及联合国推动千禧年目标等议题的研讨会,并邀请“友邦”与联合国周边组织高阶官员与主管与会,让台湾在联合国的能见度大为增加。
在扩大国际空间上,马当局将更多利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减少涉及主权的层面,降低政治敏感性,以达成既定“外交”目标。马英九从上任起,就调整和改变了直接加入联合国的政策,而以有意义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做起。四年来,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日益成型,成为其相当务实的弹性作为。预计未来该做法将更广泛得以运用。如在与他国洽签FTA方面,台“经济部”称,要“弹性运用‘堆积木’模式,一个个协议去堆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洽商整个FTA。而在参与国际组织上,可以以驻外办事处名义加入。2011年3月,台湾驻纽约经济文化办事处加入“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成为机构会员。2012年2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警察大会台湾首度受邀参加,台湾提出希望台湾“刑事局”在该组织设点,与欧洲的警政及治安单位建立联系管道进行经验交换与情报合作。在两岸商谈台湾“国际参与”的问题上,为避开两岸政治对话形式的敏感性,排除正式的必然涉及主权层面的政治商谈模式,马当局将以民生议题定位,并在海基会、海协两会机制下进行商谈,谋求突破。
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与他国结盟进军大陆市场将是今后台湾发展双方长期的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布建全球经贸网络的新策略。马英九认为,“台湾与其独自策马入林,还不如与他国结盟,双方携手进军大陆市场,既可降低风险,也可提高竞争力”。而“ECFA的签订让台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更为活跃,台湾会积极利用这个机会,扩大与世界上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交流”。2011年台日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后,马当局已成立跨“部会”的“台日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办公室”,专责推动台日产业搭桥专案,强化ECFA为台湾带来的国际社会进军大陆的跳板角色,争取日本企业赴台投资。马英九提出,“将来日本在台投资、合作生产的产品,可透过两岸ECFA销到大陆”,称,“台湾找到了过去不曾使用的方式,来促进双方的关系”。对欧盟,马英九也发出呼吁,“欢迎欧洲国家来台投资,利用这个机制扩展对大陆内需市场销售”。
从上述马当局未来四年的“对外”政策走向来看,它还是在为台湾未来国际空间的扩展建构稳固的国际框架。一方面,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在两会机制下商谈台湾“国际参与”的合作模式,减少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与活动的阻力;另一方面,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对外经贸方面,建立与周边各国以及美、日、欧盟等的长期经贸战略架构,为台湾整体经济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以全方位的“文化软实力外交”建构安全的国际政治生存的基础和环境。这是马英九为自己定下的未来四年的“对外”施政目标,其成效也必然是其自我历史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对外经贸关系
进一步谋求台湾的经济安全是马当局第二任期的重中之重。经济安全有两个层面,一是两岸层面,其内政重点仍将是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两岸经贸关系,以带动岛内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国际层面,在对外关系上,则要着重分散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特别是为加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做准备,避免在国际经贸关系上再度被边缘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应是马当局未来四年的“外交”重点。
在马当局“台湾将持续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宣示下,台湾对外经贸关系将全面铺开,近期目标是让台湾经贸更自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周边各国、世界重要经济体进行经济合作及整合,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议,强化台湾在国际进军大陆上的跳板角色,强化双方的制度化建构,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等。在台湾经贸自由化的基础上,实现台湾加入TPP的目标,不仅“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更“让台湾成为世界台商总部、外商区域营运总部”。
对美经贸方面,马英九确立了分两步走的策略,即先解决“美牛”问题,之后重启经贸协商,为参与TPP做准备。对此,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予以积极回应,期盼在马英九第二任期内,台美关系能够持续进展,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期盼能协助台湾进入新一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架构”。目前,马当局有意将参与TPP纳入台美《贸易与投资架构协议》(TIFA)议程,凸现其参与TPP的急迫意愿和积极行动。
对日经贸方面,马当局以对日“投资协定”与FTA来形塑台日双方长期的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建构台日长期经贸战略关系是马当局未来四年对日经贸关系的政策目标。这一关系有两个支柱,其一是对日“投资协定”,这一协定已在2011年签订;其二是签订FTA,这是未来四年的重点。台湾“经济部”称,“预计今年内,台日也将签署新的协议”。
此外,台湾还将积极与欧盟、东南亚国家洽商签署经贸协定。与欧盟、东南亚国家洽商签署贸易协定是马当局未来四年力促贸易自由化的一环。对于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联系,马当局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目前,台湾与新加坡经济伙伴协议(ASTEP)、台湾与新西兰经贸合作协议(ECA)等经济谈判正在进行,印度尼西亚与印度也表示出愿意加强与台湾贸易往来的兴趣。
扩大国际活动空间
参加更多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公约,包括争取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强化与联合国体系的互动交流,是马未来四年“外交”的重要诉求。2008年5月马英九上任后即推动“活路外交”,在参与联合国的大方向及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马英九调整策略,以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为切入点,促成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WHA)观察员,下一步的优先目标则是促成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在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方面,马当局“期望美方协助台湾以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模式,有意义地全面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各项活动”。此外,在国际非政府组织方面,马英九称,希望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中,两岸关系与“外交”关系的“良性循环”模式发挥更大的正面效益。
更多运用“软实力‘外交’”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上,马英九将更多地运用“软实力外交”,其手法将更为务实、多元、细腻。
“文化软实力外交”在马英九的第一任期就有相当突出的运用。总体上看,其做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运用岛内非政府组织,如宗教团体“慈济”等对外人道救助,展现台湾“大爱”,向国际社会进行道德感召;二是以正当、尊重、诚恳、体贴的模式进行对外援助,在国际社会树立正派形象;三是以和平、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等构筑理念同盟,赢得西方主流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四是以岛内艺文、美食、自然景观、民俗器物、历史文化等广泛交流展现“台湾特色”,对世界各国进行魅力吸引。以上述全方位的文化内涵推动对外关系,可降低涉外活动的政治敏感度,增加“中华民国”的国际曝光率和能见度,既能在政治上彰显“中华民国”的“国际存在”,也以“文化感染力”突出了“中华民国国际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同时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在不造成两岸政治冲突的情况下,达成了一定的“外交”效益,从而也为台湾支撑起政治上的安全伞。
在参与国际活动方面,未来马当局将体现更强的主动性和融入性,即积极配合国际组织,避开一些政治敏感性的议题举办相关活动,借机邀请主要国家和国际社会重量级政治人物参加,进行双方或多方互动。如2011年下半年以来,台湾驻纽约经济文化办事处与“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ACUNS)”已共同举办包括推动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气候变迁与绿色能源、强化农村妇女以因应贫穷饥饿及发展的挑战、妇幼健康与爱滋病防治、普世价值议题及联合国推动千禧年目标等议题的研讨会,并邀请“友邦”与联合国周边组织高阶官员与主管与会,让台湾在联合国的能见度大为增加。
在扩大国际空间上,马当局将更多利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减少涉及主权的层面,降低政治敏感性,以达成既定“外交”目标。马英九从上任起,就调整和改变了直接加入联合国的政策,而以有意义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做起。四年来,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日益成型,成为其相当务实的弹性作为。预计未来该做法将更广泛得以运用。如在与他国洽签FTA方面,台“经济部”称,要“弹性运用‘堆积木’模式,一个个协议去堆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洽商整个FTA。而在参与国际组织上,可以以驻外办事处名义加入。2011年3月,台湾驻纽约经济文化办事处加入“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成为机构会员。2012年2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警察大会台湾首度受邀参加,台湾提出希望台湾“刑事局”在该组织设点,与欧洲的警政及治安单位建立联系管道进行经验交换与情报合作。在两岸商谈台湾“国际参与”的问题上,为避开两岸政治对话形式的敏感性,排除正式的必然涉及主权层面的政治商谈模式,马当局将以民生议题定位,并在海基会、海协两会机制下进行商谈,谋求突破。
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与他国结盟进军大陆市场将是今后台湾发展双方长期的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布建全球经贸网络的新策略。马英九认为,“台湾与其独自策马入林,还不如与他国结盟,双方携手进军大陆市场,既可降低风险,也可提高竞争力”。而“ECFA的签订让台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更为活跃,台湾会积极利用这个机会,扩大与世界上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交流”。2011年台日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后,马当局已成立跨“部会”的“台日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办公室”,专责推动台日产业搭桥专案,强化ECFA为台湾带来的国际社会进军大陆的跳板角色,争取日本企业赴台投资。马英九提出,“将来日本在台投资、合作生产的产品,可透过两岸ECFA销到大陆”,称,“台湾找到了过去不曾使用的方式,来促进双方的关系”。对欧盟,马英九也发出呼吁,“欢迎欧洲国家来台投资,利用这个机制扩展对大陆内需市场销售”。
从上述马当局未来四年的“对外”政策走向来看,它还是在为台湾未来国际空间的扩展建构稳固的国际框架。一方面,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在两会机制下商谈台湾“国际参与”的合作模式,减少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与活动的阻力;另一方面,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对外经贸方面,建立与周边各国以及美、日、欧盟等的长期经贸战略架构,为台湾整体经济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以全方位的“文化软实力外交”建构安全的国际政治生存的基础和环境。这是马英九为自己定下的未来四年的“对外”施政目标,其成效也必然是其自我历史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