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enqi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董英山(1976- ),男,河南泌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0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KGHAZ-009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04-02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达到1200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960余万,其中贫困生比例超过40%。贫困生指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下,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穷则思变的心理让许多贫困生发愤图强,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然而,也有一些贫困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成为经济、心理上的“双困生”。心理贫困指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原因,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从而导致他们承受着一定经济贫困的压力,而引起精神世界的负性变化以及产生的心理上的自闭或疯狂。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提供的《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有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焦虑自卑倾向,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调查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贫困状况,对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级2686名新生发放心理调查问卷(UPI)测验。其中,男生1789人,占66.9%,女生887人,占33.1%;来自城镇310人,占11.6%,来自农村2366人,占88.4%;单亲家庭75人,占2.8%。贫困生802人,占29.5%。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中三类心理问题学生的分布情况为:一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25分以上,第25题做肯定选择或辅助题中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贫困生有87人,占10.8%,非贫困生有48人,占2.5%,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是非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的4倍。二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20~24分,第8、16和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或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贫困生有272人,占33.9%,而非贫困生人数为169人,占9%,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比例将近是非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的4倍。三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0~19分者,贫困生有443人,占55.2%,而非贫困生有1757人,占93.7%。调查表明,贫困生的总体健康水平远远低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
  1.高校学费的增加和家庭经济的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直接原因。1997年,高校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这对普通家庭产生了较重的经济压力。学费大幅度增长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在同等水平下,大量农村孩子和城镇低收入孩子上大学成为沉重的家庭负担,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改变家庭状况的压力,而贫困往往紧锁其前进之门。贫困生经济困难、物质生活贫乏、生活忧虑,经常要为学费、生活费甚至家庭的经济状况操心。此外,贫困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但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都需要以经济做基础,所以贫困生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以致很难融入大学生活,丧失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导致心理贫困。
  2.就业困难的现实。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学生学历层次低,在竞争中更没有优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短,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导致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贫困生看不到希望,这是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重要诱因。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僵化,教学内容陈旧,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以至于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所限,实习实训设备、实践教学师资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影响了高职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困境让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很多贫困生厌学情绪严重。
  3.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不良认知。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也是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另一重要原因。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组织过一些培训,但很多流于形式。缺少辅导教师,很多贫困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困境。此外,很多贫困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贫困生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不能坦然面对,甚至掩饰自己、伪装自己,心理上虚弱,表面上平静,内心十分痛苦。
  三 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
  1.建立心理预警系统,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一是建立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建立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领导小组,使其成为学校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实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监测等任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解决;负责各系部各班级心理健康情况的汇总。各系设立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每天汇总上报,让心理健康情况的监测和预防扩展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担任。这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工作中,加强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采取讲座、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调研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帮助辅导员队伍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心理学知识能够真正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在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监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有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第二,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指受过训练的团体负责人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让团体内的成员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关系,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更好地让贫困生融入集体,打开封闭的心灵之门,遇到困难向大家倾诉,从而达到心理救助的目的。个别咨询,采用一对一的面谈、信件往来、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心理咨询是最早进入高校的基本手段,现在仍是最有效和必然的方式之一。第三,组织朋辈心理辅导。贫困生遇到心理问题往往最先找朋友倾诉,而不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和辅导。因此,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朋辈心理辅导是选取班级优秀的学生接受心理知识培训,从而对心理贫困的学生进行心理帮助的有效方式。学校要选择合适的学生做朋辈心理辅导员,组建班级心理辅导团队,定期进行系统有效的心理培训,使其为班级心理贫困学生服务。   2.建立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一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要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社会保险、社会资助以及校内资助为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贫困生从根本上消除没有经济来源的无助和心理焦虑。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贷款管理制度,增加商业贷款的渠道,放宽贷款学生的条件限制,这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勤工助学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最佳途径。勤工助学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更能锻炼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获得别人的尊重,很多贫困生乐于接受。目前高校中的使用办法有:第一,在校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如我院就设置有预备役、校卫队、宿舍卫生打扫等岗位以帮助贫困生。第二,建立实训制度,高职学习不同于本科教育,实训既可以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又可以增加收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中。第三,鼓励贫困生创业制度。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创业。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
  3.树立励志典型,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抗压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励志典型是贫困生自强不息的力量之源,是提高贫困生抗压能力的良好途径。励志典型的人生经历和品格可以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贫困生把不利因素转化为内在动力,增强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树立典型可以让贫困生意识到贫困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财富。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并非都是坦途,困难是暂时的,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励志典型的成功故事可以让贫困生看到希望和力量,帮助他们树立个人奋斗目标,让他们在苦难中展望自己的未来,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励志故事容易触动贫困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激发情绪体验,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供直接的借鉴方法。高职院校都有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名额,学生中间有很多励志的典型,利用他们的经历与故事教育更多的贫困生是很好的选择。此外,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的励志典型做讲座和报告来教育学生。历史上的励志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利用这些故事经常开展一些励志教育活动,有助于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4.改革高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专业竞争力。要想使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最主要是要培养贫困生的专业技能,让知识改变命运,让职业教育成就他们的未来。美国福特基金调研发现,提高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是解决贫困生问题最好的方式。一是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之能面对社会需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高职院应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科学规划专业及相关课程设定,实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实用化与可操作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产销对路,学生就业难问题迎刃而解。二是高职院校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丰富办学模式。要根据专业、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学制和学习方式、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5.采取正确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对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要指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提高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主要有两种: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情绪定向应付是采取合理的手段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如遇到伤心的事情痛哭,碰到困难的事情借酒浇愁,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自我安慰等。问题定向应付是让学生冷静对待现实,客观分析事情原因,积极理智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问题定向应付比情绪定向应付更能减少身心症状和疾病。因此,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应该引导他们自觉调整自己,主动将情绪定向应付转为问题定向应付,把问题定向应付作为解决心理压力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侯杰.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和对策探析[J].海峡科学,2008(2).
  [2]李迎春,路叶.浅析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3]刘征.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
其他文献
IASB针对2015征求意见稿重构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基础、内涵、规范,引入管理、审慎性、报告主体的概念,拓展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规范计量基础和列示原则。文章分析了上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一个个不同的“我”。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出“我”,表现“我”:写“我见”、“ 我闻”、“ 我想”、“ 我感”、“
建筑企业利用工程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取得项目收入在作为营业税纳税人的情况下风险往往被企业忽视,但从2016年5月建筑企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后,这种行为的认定、纳税以及法律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本次“我快乐,我习作”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写话的第一步。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在低年级实施教学中,我们探究出的经验是:  一、 媒体资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平台  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刚开始是兴致勃勃地唱着歌,可一到高音或低音部分就只对口型不发声了,或者在弹奏器乐、排练舞蹈到高潮时就戛然而止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因学生的天赋、基础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出现了心理上的阻抗现象。  一、阻抗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阻抗,从心理咨询的角度上讲,本质上是当事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财会[2006]3号文《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该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对于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认和计量一直是争议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对一般借款累计资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