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美文素材还原与延伸运用(一)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文美文选萃
  别让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绑架
  胡春艳
  杭州一所中学做出了一个让“科技改变课堂”的尝试——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引来的关注和热议,大大超越了新技术本身。
  听上去这是一项人们并不陌生的人脸识别技术。简单说,就是用摄像头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大数据分析出学生的考勤和专注度等。这个给学生头上加一双“天眼”的做法,即便在人们愈发依赖用技术来为自己作出“最聪明”决定的今天,依旧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校方表示,目前该系统得出的报告仅供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效果的参考,但仍有不少人质疑此举“干涉了学生的隐私”,也有人担心这项技术成为评价学生的又一把尺子,“长此以往会导致‘表演型人格’的形成”。而该校学生则对媒体表示“不敢随便做小动作了,班里纪律确实更好了”,也有学生坦言,“被监控挺难受”。
  如果说技术进步的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那么从“不敢”和“难受”的字眼中,起码可以读出学生内心并没有感受到愉悦,甚至感受到不自在、不被信任。倘若如此,打开一双看似无所不知的“天眼”的同时,却关上了学生们的心门。
  教育,从来就更像是一门艺术。北宋教育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师生之间的爱与信任,是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课堂是师生情感互动最集中的地方,高明的老师从来不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色而与学生对立起来。
  冷冰冰的“天眼”,似乎打破了教室里原有的生态,成为独立于师生之间的第三种存在。尽管该校负责人一再强调,只记录学生表情,不涉及个人隐私,但把几双“机器眼”放在头顶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且还会将捕捉到的不认真听课的信息向老师“报告”,难免让人有一种被窥视、被监控的不适感。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师生之间因此而变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监控者和被监控者的关系。表面上看,学生是更听话了、更认真听讲了,可一旦学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摘自2018年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被外界称为神器的“天眼”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2018年5月15日,杭州一中学部分教室里多了一双“慧眼”。它“长”在教室黑板的上方,同学们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它看的一清二楚。一天里你有多少时间是在专注听课?不专注时你在做什么?学生们最喜欢哪些老师的课?通过大数据,这些答案都不再神秘。它是由该校联合海康威视研发的全国首个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慧眼”是它的三个组合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捕捉同学们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无感刷脸考勤;可以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情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异常行为及时反馈。
  从题目看,《别让教育被冷冰冰的“天眼”绑架》一文作者明确地表达了对某些“智慧课堂”“天眼”的隐忧。小小的课堂,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无论多先进的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中,都必须以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宗旨,否则被“监控”限制住的不仅是违纪行为,还有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性。
  如果教室上线了“天眼”,笔者认为,在“天眼”的注视之下,课堂氛围很可能异化。学生抬头看这个系统就会有一种警觉的感觉,如果时刻要处于这样的警觉中,是不是一定对于学习有利,也是未知数。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也未必是福音。因为老师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兴奋点,不可能像“天眼”一样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动作。老师今后是要花更多精力专注于教学内容,还是时刻像“天眼”一样关注教学秩序?
  当然,我们不是要一概反对新技术在学校中的使用,这无疑会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但把新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时,还是应该谨慎。
  总之,“天眼”入课堂,在教学上弊多利少,有降低课堂活力、禁锢学生自由、限制教师教学灵活性等可预见风险,这恐怕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教育的退步吧。
  亮点揭示:焦点切入,关联利弊,对照论证,辩证剖析,表达了个人的鲜明观点。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虽以“稳妥”为主,但如果毫无个性可言,自然也很难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所以,高考作文既要“稳妥”,又要在“稳妥”的基础上彰显个性,纵观历年高考50 作文,都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个性色彩。一、立意有个性  1.立意充满思辨性。所谓立意充满思辨性就是考生在立意时,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看到其利,又看到其弊;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
2019年,在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上,一位穿着红色衬衫、留着帅气短发的90后女生高高举起一把金色手冲咖啡壶——在这个咖啡界的“奥运会”中,中国内地选手首次夺得世界冠军。这个女生名叫杜嘉宁,外号“豆子”。  10年前,杜嘉宁高中毕业。同很多18岁的孩子一样,她对自己的未来选择很迷茫,不想继续念书,想找工作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一次去咖啡店“偶遇”明星未果,她卻被一则咖啡师招聘广告吸引,开始学做一
吴冠中曾说,想出这样一道研究生考题:表现一个村庄,却没有具体的房子;表现一个树林,但没有一株具体的树。有人说,这是提醒不要谨毛失貌,谨慎拘泥于局部而损毁全貌。我却读出别出心裁打破惯常的惊喜和豁朗。  常见画作中的村庄,多半是高墙低垣、黛白相间的错落房屋,一条清溪穿桥而过。可不可以不见房舍也成村庄?自然不难,青山为怀,层层黛瓦之上,缕缕炊烟蒸蒸而起,又有谁人不识那一管管炊烟下把酒围炉构建的安详村庄;
适用主题:坚持;初心;面对挫折……  第一批“90后”满脑门上贴的都是标签:佛系、已秃、朋克养生……一种面对岁月的焦虑感喷薄而出。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焦虑也不只出现在“90后”身上,“40后”作家保罗·奥斯特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穷得叮当响,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准未来的方向。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那帮写作者中,少有像他过得这么失败的。  保罗·奥斯特在类似回忆录的《冬日笔记》中计算
凤凰浴火重生——这是上古时期祖先为后世留下的启迪:不琢、不痛,不成器。痛而不言、炼而不屈。它给了人们坚强,更给了人们成长。  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是出于本能,但痛而不言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正如汪国真所写:将生活的苦酒当成饮品品尝,为了让生命更辉煌。“天才”导演李安,起初一贫如洗甚至要依靠他的妻子在外工作赚钱养家。用他的话说:用精神喂养理想。可他无论怎样 ,都无法做出点成绩来,致使他陷于怪圈无法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9年高考尘埃落定,但研读上年度试题,洞察命题规律及走向,对于下一届的考生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此,笔者对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广大学子备战来年高考有所帮助。  命题特点  1.题材较为广泛。2019年高考8套语文试卷,除了北京卷、浙江卷未考查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其他6套试卷均进行了考查。选材及命题上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选
求小同,存大异  明前茶  日本文化中,哪一点最让中国游客惊讶?我的体验,是他们随处可见的“不對称之美”。  在他们的杂货店里,同一个家庭用的饭碗,不但个头由大到小方便叠放,朴素的烧瓷底釉上掺入的小片金箔,像秋天的金叶子一样飘浮在灰青色天光中,每一片的形态与位置都不一样;一块蓼蓝汁液染就的蓝色方桌巾,四个角上都染印上一株盛开白梅花的老梅树,每棵树的形态都不同,构成完全不同于对称结构的幽微、繁盛、寂
比起那些八卦谣言,我们更应该记得这些  4月11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旧讣闻,内容是20世纪中国著名女建筑师、作家林徽因的讣告以及她和丈夫梁思成的故事——这篇“迟到”了63年的讣告本应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女士去世时发布。之所以这么晚才刊登,纽约时报的解释是:自1851年创刊以来,讣告部分一直以白人男性为主导地位。为弥补曾经忽视那些伟大女性的遗憾,我们推出了这一名为“被遗漏的(Overlook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好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一位睿智的老师给一群热心的年轻学生讲课。他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出去找一朵小花,让他们耐心地花时间,认真仔细地研究这朵花。他说:“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回到班里,老师向学生道出了让他们观察花瓣的原因:“记住,要是没
1.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見真正的世界。使脚不舒服的不是鞋子的高度,而是欲望。  ——《欲望都市》中扮演凯丽的女演员莎拉·杰西卡·帕克  2.欲望无休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在评价当下的电影生态时说,“不要让观众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因我们的草率、无知甚至胡闹而感到羞愧”  3.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  ——伏尔泰  4.我们无法停住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