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加快研究型林业大学的建设步伐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维明,1982年2月在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历任社科系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后在韩国汉城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北京林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8月任校党委常委、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和出版论著10余部。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奖励。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和“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
  
  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北京林业大学科学认识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为发展定位和目标,科学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步骤,高效率地开展实际工作。
  记者:请问学校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发展定位和目标,其内涵是什么?
  宋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二五”规划的郑重启动,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宏观层面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我们办学提供了新启示;随着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意义越来越深刻地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正是基于对当前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的科学认识和分析,学校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其内涵包括3个要点:
  第一,坚持以林为特色。特色是行业高校的竞争力。要围绕现代林业对资源、环境和生态发展的重大需求,继续做强林学及其相关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第二,追求国际一流。在巩固国内林业高校排头兵地位的同时,瞄准国际前沿,找准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参照系,以更加合作的格局,推进国际化进程,推进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加快实现研究型大学转型。坚持人才培养为本的思想,回归大学的教育本质,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基础,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争取出一系列的标志成果,提升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支撑和服务国家需求。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任务。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我们要实现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的目标,必须围绕着这三大任务来展开路径的探索、设计和选择。
  记者:请问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进行路径探索、设计和选择的?
  宋维明: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和根本任务。对我校而言,必须科学统筹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系统谋划人才培养,而不是将三者割裂开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层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质量。抓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手,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提出一系列的新举措。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者的质量必然决定被教育者的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有规模又要追求质量。解决规模和质量的途径包括外引、外联和内培:从外引看,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促进尖子人才的引进。从外联看,要通过校内外的广泛联合,建立起以校内固定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充分用好校外有关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高端人才资源,外聘教师为我所用,开展讲座,进行专业课程授课,推进开放办学。从内培看,探索和建设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提高考核机制,形成有力的激励导向,将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业务水平与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结合起来;特别要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探索和建设能够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工作衔接起来的教师评价机制,从单纯的工作量考核向注重绩效产出的考核转变,使教师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真正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理清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内涵和界限,二者不可偏废,目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建设,着力建设专业特色,合理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格,采取分类指导和管理的方式,使学院、教研室更多地自主选择专业的建设和运行方式;再次,继续深入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模式,尝试产学研联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最后,在专业的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五个方面的要求,即创新性(批判与创造)、综合性(素质基础与个性发展)、实践性(动手能力)、开放性(包容与国际视野)和选择性(自主学习和机会创造)。
  第三,高质量的生源与高质量就业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要进一步抓好本科生源质量的提高,应对高考改革给招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步伐。要特别注重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高质量的生源与高质量就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生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性因素,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条件;高质量就业为吸引高质量生源产生导向。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主流行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水平,让优质的毕业生成为学校的品牌代言。
  记者:请问学校围绕科学研究目标是如何进行路径探索、设计和选择的?
  宋维明: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的科学研究,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力争为国家多奉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第一,必须改革科研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科研工作的管理重心在学院,要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建设学院的学术权力机构,理顺从项目申请到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关系,强化科研绩效管理。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成果产出。科技成果的产出与科研资源的获取是相辅相成的,有大规模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才会取得科研资源分配的主动权。重视科研产出,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和项目之间有效的控制机制。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形成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开展的合理局面。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积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类研究项目,产出更多的优质论文和基础理论创新。应用性学科要回归林业主战场,确定科研重点,产出以技术、专利等为代表的更多标志性成果,并加以推广。科学统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努力实现两翼齐飞。要超前谋划,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发展 科研的新增长点。
  第三,要依托科技平台加强专业科研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科技平台的建设,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省部级科技平台的引领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打造精干高效的专业科研队伍。完善政策支持,加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真正形成“领军人物 创新团队”的科研组织形式,发挥优势力量面向林业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
  第四,通过机制建设,形成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学校的科研提供了生力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反过来直接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要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生力军作用,让有潜力的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在科学研究中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记者:请问学校围绕服务社会目标是如何进行路径探索、设计和选择的?
  宋维明:大学是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重要力量。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和人才训练等方面服务,是提高办学综合素质和实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一,要全方位地推进国内拓展与合作,提升开放式办学的水平。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优势,推进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家林业局、水利部、环保部、住建部等部门的联系,推进与中国林科院、中国水科院、中国环科院等相应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的联合,进一步密切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主动服务首都建设大局,加大对绿色北京建设的支撑力度。各学院要充分依托优势专业和优势学科,围绕林业等领域建设的人才、科技和咨询等需求,推进产学研结合,广泛开展教育培训、科技服务、决策咨询等工作,增强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产生社会影响。
  第二,积极搭建平台和载体,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要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成立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围绕现代林业建设的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这一平台,争取国家政策,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促进各学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科技产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继续用好国际林业教育论坛等载体,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占领国际合作的阵地。
  记者:请问学校在实现发展定位、目标和任务的发展保障是什么?
  宋维明:首先,学科建设是实现目标最有力的支撑。
  第一,明确学科建设的核心工作。无论是传统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都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这是创造特色、形成优势的根本。学科建设应当在校院两个层面,对保持着优势的传统学科要锦上添花、不断强化;对失去优势的传统学科要在方向上重新凝练,提出复兴的目标;对新兴的、有形成竞争力潜力的学科要提出明确的扶持制度和措施。要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促进学科之间的联合。
  第二,明确学科建设工作系统性内容。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抓学科建设应从全局统筹规划,严格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方向明确后,要在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学科布局等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评价等。
  第三,明确学科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步骤。做好学科建设的人才队伍规划,注重人才质量,创造有利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要加强中青年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计划,确定院士、杰出青年和长江学者的后备人选,制定方案,加大培养力度。目标要具体化,要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体现出来,更要在学院的发展规划中体现出来。要系统谋划一流学科的布局,科学统筹力量,进一步遴选亟需建设的品牌优势学科,明确发展重点,给予特殊支持,支持其发展成一流学科,打造优秀学科群体。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拓展和回归,坚持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对特色学科的弱项加以弥补,让龙头学科占据旗帜地位,发挥引领作用。
  其次,管理科学化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第一,必须协调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必须明确,大学是学术机构,学术权力是第一位的,要以科学的管理为学术服好务,通过发挥学术自由推动管理改革的深化。要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教授治学的科学机制。要认真做好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设计工作。重大政策由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努力增强重大决策的公开化和民主性。
  第二,真正实现校院两级管理,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学院是最重要的分权层次,应承担起学校三大任务的具体运行、管理和协调工作。学校支持学院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努力实现不同学院的特色发展。
  第三,以服务为导向,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的根本是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着力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以调动积极性为出发点和目标,探索管理模式多样化,同时梳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减少职能重叠、杜绝管理盲点。要通过探索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轮岗制、任期制,推进管理人员的年轻化,保持管理岗位活力,提高管理效益。
  第四,坚持激励约束机制并举,加强绩效考核及其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要明确人事分配制度的导向,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研究教学、科研、管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实行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发挥制度的作用,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反对形式主义。不能将激励机制简单化,认为激励就是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要特别倡导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引导教师注重精神要求,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的氛围。
  
  [责任编辑:赵英臣]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高校“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高校遵循“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的指导方针,在“十五”教材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北京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继续实施以“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为重点的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完善北京高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主要为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财经类普通高校。2005年以来,学校紧密结合“以物流学科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办学定位,突出特色,统筹兼顾,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学校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实践技能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巩固,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得到改善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国内最早的国际贸易学科国家级重点建设单位。60多年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龙头学院,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瞄准国际国内学科前沿,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创先争优 从我做起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分党委认真落实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和党
鉴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将成为常态,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分转换机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也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学分转换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高校学分转换机制简况    1.欧洲学分转换机制  “欧洲学分转换体系”(缩写为ECTS)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
在北京瑪吉阿米西藏歌舞餐厅一间充满藏文化特色的包房里,藏餐大厨罗布先生侃侃而谈,讲述藏餐的前世今生。  玛吉阿米是第一家将藏餐体系化的餐厅,历经20年发展,已成为连锁店,无论在高原还是内地,都能在原汁原味的藏文化环境中品尝藏餐,体验藏族礼仪和歌舞。  罗布是玛吉阿米连锁餐厅总厨,常驻北京团结湖店。罗布说藏餐  罗布说,在人们的印象中,藏族以食用牛羊肉为主,其实不是这样。  追溯藏餐历史,可分为官家
第一次接触三国是在小学,央视里放着老版的《三国演义》,每天放了学后便搬着小板凳蹲守在电视机前,其实那时候也并不能全部看懂,但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还是深深烙印在了脑海里。再大一点之后开始读原著,之后又去搜罗更多的史籍资料,在打破了固有的印象之后,我终于有这份荣幸能够接触到那段历史里一个个更为真实和鲜活的“人”。没错,是“人”,而不是小说演义中被定义的“角色”。人是无法被定义的,因为他有自身
胡晓松,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执行委员。长期从事高等成人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副局长兼自考办主任、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副区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记者: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电视大学之一,在建校50周年之际,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情况。  胡晓松: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北京电大)创建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
作家人气榜  叶落桃园(短篇小说)/刘庆邦  未尽胸臆之笔(评论)/孙郁现实中国  養老院里的故事(报告文学)/修白好看小说  玫瑰的荣耀(中篇小说)/王传利  口红式防狼喷雾器(短篇小说)/戈悟觉  心的形状(中篇小说)/二湘  寻找绿日乐队(短篇小说)/赵挺天下中文  惊蛰(散文)/陆春祥  家风十日谈(散文)/张建云  还在圣·彼得堡(散文)/刘元举  城市的声音(散文)/武建华  故乡的韶
想象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应是隆重严肃和秩序井然的。然而,2007年7月4日,我参加了博茨瓦纳执政党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感觉更像一次党员活动“嘉年华”。  与我们中国共产党一样,博茨瓦纳民主党的“党色”也是红色。我们党的标志性红色主要体现在党旗上,博民主党的红色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在党的正式活动场合,人们爱穿红色衣服。我有一次宴请民主党总书记恩凯泰,他是穿着红色衬衫来的,我事先也做了一点准备,特
在中国人民大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是潜心耕耘的学者,独著、主编、参著的学术著作和教材达26种之多,曾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她是诲人不倦的教授,从教20余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她还是高效廉洁的校领导,分管学校财务、科研工作多年,创造佳绩无数。  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冯惠玲。    为师:进德修业 自强不息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