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人们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关系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对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胡文仲 1999)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可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看成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刘晨华 2002:92)
  
  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及应用
  
  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但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3)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刘晨华 2002:93)
  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十分丰富,它们在交际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单纯使用非语言交际的交际情况很少。通过对语言的重复,加强,补充,更加明确了交流的信息,使交际达到更有效的交往目的。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但有时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却是对语言行为的否定。例如,甲受到惊吓后嘴里一边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没事”,但全身都在颤抖,声音也在发抖。
  
  三、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现在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的含义和范围非常丰富。因此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文化(Kultu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olere”,在拉丁语中表示耕种,维护。文化一词首先是指人类利用其思想和创造的“成果”来塑造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大约在17世纪以后,人们利用“文化”的概念来与“自然”的概念对应起来,用“文化”来指人通过其意愿和能力所创造的,而“自然”则是指天然所赋予人的。(Gerhard Maletzke 2001:7)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在中国,文化首先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从人类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人类学家更侧重文化的社会属性。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对文化的界定是这样说的: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Kluckhohn)也认为:在人类学中,所谓的文化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从某集团得来的具有社会性的遗产。(杜学增 2000:2)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社会的遗产,它的大部分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文化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胡文仲 1999)。
  对于文化的界定还很多,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只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杜学增 2000:3)它在非语言交际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因此要对非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必须要了解文化的定义。
  2.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正如在语言交际领域一样,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意义。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孤立地了解非语言交际而不结合文化理解,那么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这样的冲突远比用错了一个语法规则所犯的错误要严重得多。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对于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刘晨华 2002:93)
  3.文化差异是非语言交际的重点
  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相同的东西,例如,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打个哈欠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至少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交际时则更应该注意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甚至是相距甚远的。例如,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并非表示“是”,而摇头也并不表示“不”的意思。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可见我们非语言交际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
  在非语言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义不同。例如,人们见了很小的孩子喜欢用手去轻拍,摸摸孩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表示对孩子的亲近和爱抚,表示对小孩的喜爱,而西方妇女却不这样认为,这样的行为让她们感到别扭,因为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行为是无礼的,是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的。同性男女间身体接触在不同的文化中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表示的是朋友间关系要好,亲密,没有不正常的地方。而在英语国家,过了童年时期,同性男女间就不应该手拉手或搭着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是会遭到强烈反对的。第二,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等含义时,中国人喜欢摇头或摆手,而西方人则喜欢耸肩。叫别人“过来”,中国人通常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喜欢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表示欢迎是各国习惯也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而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手,在日本则是深鞠一躬。第三,有的动作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例如,在美国咂指甲表示有重大的思想负担,担心和不知所措;把胳臂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动几次表示反对某一建议,设想,或是强烈反对某人;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表示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或表示对方在做错事。在中国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说明说秘密话;用两只手递东西给客人或别人(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
  以上均是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非语言交际的不同意义和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递信息,让对方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辅助﹑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否则不仅不能帮助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
  
  四、增强对文化的了解促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巨大作用,而文化又对非语言的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非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避免冲突的发生,增强对文化的了解是关键,对此我们可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本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接着才能理解其它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在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它们在本文化中的意义,接着通过对比找出异同,对于不同之处要特别重视和实践,促进非语言交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而又较难掌握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在美国进行谈话时,双方之间要保持多远的距离就是一个不太容易掌握的问题:交谈双方关系密切,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比如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一般社交活动时,双方相距1.30~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交谈者一般保持1.30~2米的距离。而阿拉伯人按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这些都是需要在对本民族中的非语言行为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谈得上去了解其它民族中的含义。
  第二,尽可能多地积累各个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非语言行为在各个文化中的所有意思,所以我们只能尽量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非语言行为在一些文化中的某些信息。例如,点头,跺脚,抚摸等比较常见的身势语。此外,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作一下具体的准备,对于要交际的对象所处的文化中某些非语言交际的行为事先了解,这样在交际中就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第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文化信息含量较高的电影,录像,也可以用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电视剧,还可以采用一些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对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学习和研究,实现非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Gerhard Maletzke.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晨华.非语言交际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跨文化交流,2002,(9):92-9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多个层次、多个深度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做到以史为鉴,教师还需要在案例教
呼叫中心(Call Center)系统是综合利用先进的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和物资的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和管理,集中实现沟通、服务和生产指挥的系统。详细介绍了小型呼叫中心系统的实现
刍探“规律的简洁性”——兼谈岩崎允胤和宫原将平的《科学认识论》辽宁大学哲学系吕国忱一提起规律,人们常常把它与客观的、必然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传统说法联系在一
利用合成的环糊精聚合物与亚甲基蓝间的超分子作用及与戊二醛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共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在pH6.80的磷酸
大陆多元文化的向东辐射是日本文明的唯一起源中国民航学院刘予苇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先生在1989年5月22日一次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上做学术报告时说:“我们当代日本人民应当正确对待日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少先队的主题活动,是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少先队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教师要紧抓少先队的常规工作渗透德育工作;紧抓少先队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紧抓少先队阵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
短歌汉译形式浅探华北工学院外语部关永昌文艺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所以任何文艺作品,在注重内容的同时,没有不讲究其组织方法和表现手段即
Sol-gel法制备Fe^3+掺杂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掺入SiO2纳米粉体,制备了一种改性Fe^3+ -SiO2-TiO2薄膜。以甲醛为降解对象,探讨金属掺杂和半导体复合量、活化温度、负载量等对该薄膜
笔者运用星蒌承气汤中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1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论津田真道的启蒙道德观张卫东津田真道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官僚学者。1829年,出生于美作国津山藩(今冈山县津山市)一个藩主家臣家庭。祖上原姓开田,后因祖父辈被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