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命题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可无论命题形式如何改变,一篇优秀的作文都需要结构清晰、说理透彻、语言准确。在作文的构思和行文过程中,考生若能借助传统文化资源,从内容、形式以及语言的角度进行探索,可以帮助其提升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形成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
关键词:论证;情境任务型作文;传统文化
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到新材料作文,从任务驱动型作文到情境任务型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无论命题形式如何改变,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能让人从中感知学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文化积淀。富于表现力的作文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和思维技巧使读者获得时空张力的审美感受,而传统文化视角为学生作文张力的形成提供了“滋养”和可能。拟以2020年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卷作文题为例,从传统文化视角,阐述如何完成一篇具有审美张力的文章在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建构。
作文题目: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为抗击疫情,冒着肆虐的病毒,无数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护人员是英雄;84岁再次临危受命的终南山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和病毒赛跑的李兰娟院士,这样的专家是英雄;排查疑似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在社区严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是英雄;还有那些仅用十天时间,就建起一座上千张床位医院,日夜奋战,为一线做好保障的建设工人也是英雄。但也有人说,其实他们只是普通人,不过是尽职尽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设想,当疫情过后,班级召开“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主题班会”的写作情境,并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写一篇演讲稿”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作文题目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材料,学生在行文中如何展现文章的张力呢?
一、通过古今文化资源的对比,实现论证思维的张力
在行文过程中,古今时间的交错能让文章形成虚实相映的艺术张力,产生一种时空的差异,从而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传统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运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可以将古与今融合在一起,形成对比的结构,拉大时空的距离,造成认知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文采和美感。可以说,运用古今的文化资源的对比有利于学生思维上的提升,也是对文章内容形成厚重感的关照。
对于“致敬英雄,学习英雄”这个作文主题,学生除了要明确“演讲稿”的写作任务以及行文的语言特点外,行文中也可以运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古与今内容的对比,调整文章的节奏,形成文章内容上的张力。例如:
何為英雄?人们总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英雄本色。可人类之所以伟大,社会之所以不断发展,正是由许多平凡的英雄努力而来的。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同志是英雄,有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的王进喜是英雄,那些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生也是英雄,而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坚守着职业操守,默默地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撑起了国家的栋梁,带领着社会进步。所以,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在上述文段中,作者通过多个人物来诠释“英雄”的内涵,而在例子的选择上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素材,选择“雷锋”“王进喜”“抗疫医生”三个例子,形成古今的对比,“英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这个论点纵横古今,跨越时空,成为一个永恒的命题,形成时空拓展的阅读张力。
二、运用以退为进的技巧,实现论证角度的张力
“以退为进”的人生观和文化观,为文章的论证过程提供了新的论证角度。与传统的直接论证角度相比,“以退为进”的技巧让论证角度更为多元,使得文章更具有吸引力。而“以退为进”的技巧需要先肯定一方的价值和优势,再突出另一方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技巧的关键在于前半部分,这是论证的基础,也决定了论证的深刻程度。例如:
诚然,有人认为英雄们只是在完成“分内之责”。这种想法在逻辑上没有错误,但却过于“理性”,缺乏了处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同时也具有“感性”特征的认知。“感性”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更是将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人性”的体现。毋庸置疑,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情”来凝聚个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强调集体观念的国家,认为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没有必要,“英雄”只是在“尽本份”的普通人这一想法,从人性角度评价,是不科学的。为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我们理应感恩、致敬,学习英雄。
上述文段先退一步承认英雄也是在尽分内之责是符合逻辑的,然后对这种观念进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感恩致敬英雄,以退为进,欲扬先抑,营造了阅读的吸引力,形成了更强的论证力量。又如:
然而,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尽职尽责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我想说的是:英雄虽也是普通人,但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那些在社区严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那些在冰天雪地里为来往的人们测量体温的交警,那些把自己的家人拒之窗外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以他们的平凡之躯,为我们的安全构筑了一道道防线,扼住死神的咽喉,把无数生命从虎口夺出。是的,他们做了他们在那个岗位应该做的事,可如果没有一颗将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的心,他们又如何能在疫情面前冲锋前线,不畏死亡?
上述文段先退一步承认英雄是普通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观点,接着立论“他们有一颗伟大的心”,然后再围绕这个观点进行阐释分析。“以退为进”打开了论证的角度,也使得论证的语言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三、借助传统写作行文方式,实现论证审美的张力
考生作文在表达方式上习惯运用虚实相生的思维,议论中杂以抒情、描写。当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可以“晓之以理”,也可以“动之以情”。而这种传统的写作行文方式运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也可以产生强大的审美张力,或情感淋漓,或思想风发,或语言喷薄,这样的议论文,直达心灵,使读者思想上感受到震撼。例如: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冲锋前线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的专家学者、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保障一线基础设施的建筑工人……千千万万的涌泉之恩,使中华民族挺过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护服短缺,自己有被感染的风险仍勇往直前;日睡三钟,研究充满未知和挑战也在所不辞;自己不被赞颂,力量绵薄微小也尽忠职责;舆论逼人,建设工作完成遥遥无期,他们也竭尽全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义无反顾,面对如此巨大的奉献与牺牲,我们不应该感激他们吗?我们又怎能不致敬他们呢?
上述文段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排比句的渲染,有对事例的叙述,也有对名句的引用,理性分析与感性语言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语句形式以及内容表达上形成审美感受。
当然,议论文要注重抒情的成分,但并不意味着每一处都要充溢著情感的激昂。一般来说,论据的展示用陈述语气即可,而针对内容的分析,或褒扬肯定,或贬斥怒斥,或讽刺批评,或幽默风趣……将这些不同的情感提升到一个高度,在论据的分析中一起体现,才能达到入情入理的效果。
四、借助传统的语言形式,实现论证语言的张力
文章有魅力除了内容丰富,思维准确,还需要语言文字的张力。语言的张力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强化和美化。而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的变化上。通过古诗文与白话的结合,可以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对古诗文的直接引用或者间接的化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看出其文学素养;文言的形式比白话形式表意更为凝练,格式也更为典雅。整散句相结合,使文气顺畅,文章的语言表达也更错落有致。结构相似的整句,不受约束的散句,对古诗文的引用,文言词汇的嵌入,打破了单一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句式变化,语言生姿的词语,都能使文章在语言上形成一种张力美。例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英雄,无畏向前奔走,置生死不顾,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的博爱精神以及胸襟,应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何其有幸,生于中国。当全国的医护人员不顾生死驰援于武汉,当防疫专家不远万里前往国外灾区,他们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滴水也能汇成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这群逆行的英雄们的决心和担当。何谓英雄?用自己的专业谱写过程,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中国的历史,他们“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改其意”,纵使前方荆棘遍野,他们仍奋勇直前,值得我们致敬与学习。
上述文段既有古诗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引用,又有文言词汇句式“何其有幸,生于中国”的嵌入,还有整散句“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改其意”等的应用,文章读起来有言辞清丽、格调典雅之美感。
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角,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在时空感、论证技巧、行文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帮助文章形成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以得到更多地应用,从而促进作文教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凌匡.如何让议论文表达富有张力[J].语文月刊,2017(5).
[3]陆珺洁.基于文言诗文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J].汉字文化,2019(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专门项目“基于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Z2018009】
作者简介:杨宇燕(1984— ),女,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作文教学。
关键词:论证;情境任务型作文;传统文化
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到新材料作文,从任务驱动型作文到情境任务型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无论命题形式如何改变,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能让人从中感知学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文化积淀。富于表现力的作文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和思维技巧使读者获得时空张力的审美感受,而传统文化视角为学生作文张力的形成提供了“滋养”和可能。拟以2020年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卷作文题为例,从传统文化视角,阐述如何完成一篇具有审美张力的文章在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建构。
作文题目: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为抗击疫情,冒着肆虐的病毒,无数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护人员是英雄;84岁再次临危受命的终南山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和病毒赛跑的李兰娟院士,这样的专家是英雄;排查疑似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在社区严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是英雄;还有那些仅用十天时间,就建起一座上千张床位医院,日夜奋战,为一线做好保障的建设工人也是英雄。但也有人说,其实他们只是普通人,不过是尽职尽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设想,当疫情过后,班级召开“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主题班会”的写作情境,并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写一篇演讲稿”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作文题目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材料,学生在行文中如何展现文章的张力呢?
一、通过古今文化资源的对比,实现论证思维的张力
在行文过程中,古今时间的交错能让文章形成虚实相映的艺术张力,产生一种时空的差异,从而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传统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运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可以将古与今融合在一起,形成对比的结构,拉大时空的距离,造成认知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文采和美感。可以说,运用古今的文化资源的对比有利于学生思维上的提升,也是对文章内容形成厚重感的关照。
对于“致敬英雄,学习英雄”这个作文主题,学生除了要明确“演讲稿”的写作任务以及行文的语言特点外,行文中也可以运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古与今内容的对比,调整文章的节奏,形成文章内容上的张力。例如:
何為英雄?人们总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英雄本色。可人类之所以伟大,社会之所以不断发展,正是由许多平凡的英雄努力而来的。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同志是英雄,有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的王进喜是英雄,那些在抗疫第一线,不惧凶险,帮助病人战胜病毒的医生也是英雄,而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坚守着职业操守,默默地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撑起了国家的栋梁,带领着社会进步。所以,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在上述文段中,作者通过多个人物来诠释“英雄”的内涵,而在例子的选择上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素材,选择“雷锋”“王进喜”“抗疫医生”三个例子,形成古今的对比,“英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这个论点纵横古今,跨越时空,成为一个永恒的命题,形成时空拓展的阅读张力。
二、运用以退为进的技巧,实现论证角度的张力
“以退为进”的人生观和文化观,为文章的论证过程提供了新的论证角度。与传统的直接论证角度相比,“以退为进”的技巧让论证角度更为多元,使得文章更具有吸引力。而“以退为进”的技巧需要先肯定一方的价值和优势,再突出另一方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技巧的关键在于前半部分,这是论证的基础,也决定了论证的深刻程度。例如:
诚然,有人认为英雄们只是在完成“分内之责”。这种想法在逻辑上没有错误,但却过于“理性”,缺乏了处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同时也具有“感性”特征的认知。“感性”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更是将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人性”的体现。毋庸置疑,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情”来凝聚个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强调集体观念的国家,认为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没有必要,“英雄”只是在“尽本份”的普通人这一想法,从人性角度评价,是不科学的。为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我们理应感恩、致敬,学习英雄。
上述文段先退一步承认英雄也是在尽分内之责是符合逻辑的,然后对这种观念进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感恩致敬英雄,以退为进,欲扬先抑,营造了阅读的吸引力,形成了更强的论证力量。又如:
然而,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尽职尽责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我想说的是:英雄虽也是普通人,但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那些在社区严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那些在冰天雪地里为来往的人们测量体温的交警,那些把自己的家人拒之窗外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以他们的平凡之躯,为我们的安全构筑了一道道防线,扼住死神的咽喉,把无数生命从虎口夺出。是的,他们做了他们在那个岗位应该做的事,可如果没有一颗将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的心,他们又如何能在疫情面前冲锋前线,不畏死亡?
上述文段先退一步承认英雄是普通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观点,接着立论“他们有一颗伟大的心”,然后再围绕这个观点进行阐释分析。“以退为进”打开了论证的角度,也使得论证的语言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三、借助传统写作行文方式,实现论证审美的张力
考生作文在表达方式上习惯运用虚实相生的思维,议论中杂以抒情、描写。当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可以“晓之以理”,也可以“动之以情”。而这种传统的写作行文方式运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也可以产生强大的审美张力,或情感淋漓,或思想风发,或语言喷薄,这样的议论文,直达心灵,使读者思想上感受到震撼。例如: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冲锋前线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的专家学者、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保障一线基础设施的建筑工人……千千万万的涌泉之恩,使中华民族挺过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护服短缺,自己有被感染的风险仍勇往直前;日睡三钟,研究充满未知和挑战也在所不辞;自己不被赞颂,力量绵薄微小也尽忠职责;舆论逼人,建设工作完成遥遥无期,他们也竭尽全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义无反顾,面对如此巨大的奉献与牺牲,我们不应该感激他们吗?我们又怎能不致敬他们呢?
上述文段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排比句的渲染,有对事例的叙述,也有对名句的引用,理性分析与感性语言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语句形式以及内容表达上形成审美感受。
当然,议论文要注重抒情的成分,但并不意味着每一处都要充溢著情感的激昂。一般来说,论据的展示用陈述语气即可,而针对内容的分析,或褒扬肯定,或贬斥怒斥,或讽刺批评,或幽默风趣……将这些不同的情感提升到一个高度,在论据的分析中一起体现,才能达到入情入理的效果。
四、借助传统的语言形式,实现论证语言的张力
文章有魅力除了内容丰富,思维准确,还需要语言文字的张力。语言的张力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强化和美化。而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的变化上。通过古诗文与白话的结合,可以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对古诗文的直接引用或者间接的化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看出其文学素养;文言的形式比白话形式表意更为凝练,格式也更为典雅。整散句相结合,使文气顺畅,文章的语言表达也更错落有致。结构相似的整句,不受约束的散句,对古诗文的引用,文言词汇的嵌入,打破了单一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句式变化,语言生姿的词语,都能使文章在语言上形成一种张力美。例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英雄,无畏向前奔走,置生死不顾,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的博爱精神以及胸襟,应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何其有幸,生于中国。当全国的医护人员不顾生死驰援于武汉,当防疫专家不远万里前往国外灾区,他们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滴水也能汇成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这群逆行的英雄们的决心和担当。何谓英雄?用自己的专业谱写过程,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中国的历史,他们“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改其意”,纵使前方荆棘遍野,他们仍奋勇直前,值得我们致敬与学习。
上述文段既有古诗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引用,又有文言词汇句式“何其有幸,生于中国”的嵌入,还有整散句“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改其意”等的应用,文章读起来有言辞清丽、格调典雅之美感。
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角,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在时空感、论证技巧、行文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帮助文章形成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以得到更多地应用,从而促进作文教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凌匡.如何让议论文表达富有张力[J].语文月刊,2017(5).
[3]陆珺洁.基于文言诗文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探究[J].汉字文化,2019(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专门项目“基于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Z2018009】
作者简介:杨宇燕(1984— ),女,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