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在可能发展范围内主动发展、充分发展。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课前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制定备课方案,而导学案是教师“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载体。作为历史教师,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摸索了以“问题导学,互动探究”为中心的“五步三要素”教学模式。这种以问题导学“互动探究”为中心的“五步三要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和探究,完成目标教学和知识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活动程序。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消耗。以学习小组管理为抓手,优化课堂三驾马车“预习、展示、反馈”的结构。积极构建“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
一、历史课堂“五步三要素”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为:预习自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或小结)。
(一)预习自测环节
1.预习自测完成时间
新授课之前,导学案必须发到学生,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完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用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可督促各组长一起检查,检查情况反馈到学习小组记分),检查中也可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比如:讲述《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我就会课前下发这课的导学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在自我学习的状态下完成这份导学案,课堂所讲的重、难点、考点、都浓缩在这张导学案中。这也是课堂中实行“五步三要素”的根本载体。
2.预习自测的主要任务
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完成导学案的预习自测题。
3.预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4.预习的主要方法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向学生发放导学案,指定预习内容;
(3)指导预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及如何讨论交流;
(4)学习小组在课后或自习期间组织自学;(小组可以四人或六人为单位)
(5)上课时老师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和预习自测题完成情况或学生板演展示,借此掌握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环节
1.根据导学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相关问题和任务进行初学课文;
2.完成导学案相关问题及任务,完成导学案中讨论分析及相关互动活动;
3.在此环节中,学生进行讨论及互相指导,以“兵教兵”的形式促进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展示质疑环节
1.各小组统一学习之后,安排成员展示板演或口头表达对各个问题的理解。
2.小组对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提出质疑。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任务)
(四)教师精讲点拨环节
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点拨,对重点进行讲解补充。其中注意要关注中差生。
(五)当堂训练反馈环节
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和拓展知识,考查各自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程度,教师辅导答疑。
主要方法有:
(1)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2)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
(注:在学生完成后必须回收检查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小组长进行批改,但批改后必须列出学生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师是掌握学生未懂的知识点,以此在下次讲解可适当补充。)
(六)拓展延伸(或小结)
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学生在导学案的学习中准备到三件用具:一本纠错本;一个存放导学案的文件夹或其他东西;一支双色笔(在上课时改正自己做的预习题目,便于教师检查)。
二、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与思考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课改基本经验,丰富课改理论和实践模式,推进历史课改纵深发展,培育历史课堂文化。同时,加强对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生成、达标测评等普遍性节点问题的攻坚,形成基本经验。
譬如,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五步三要素”教学法在课改起步阶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学生和我重新认识了课堂,让学生回归主体,让课堂充满活力。但在课改的纵深推进下,这种课型只注重课堂的模式,而忽略了老师教学个性的彰显,桎梏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巩固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应有所突破。
两年多来自我实践,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主动的草根“自救”,在经历一场课堂“骚动”之后,看似无序的课改正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找到了课改的支点,就能撬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变革。事实的验证告诉我们,与其将这份事业说成是“课改”,不如说是“课变”。“揪住问题严反思,找出办法抓落实”,任何改革都不能倒退,惟有如此才能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罗桥中学)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消耗。以学习小组管理为抓手,优化课堂三驾马车“预习、展示、反馈”的结构。积极构建“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
一、历史课堂“五步三要素”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为:预习自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或小结)。
(一)预习自测环节
1.预习自测完成时间
新授课之前,导学案必须发到学生,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完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用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可督促各组长一起检查,检查情况反馈到学习小组记分),检查中也可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比如:讲述《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我就会课前下发这课的导学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在自我学习的状态下完成这份导学案,课堂所讲的重、难点、考点、都浓缩在这张导学案中。这也是课堂中实行“五步三要素”的根本载体。
2.预习自测的主要任务
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完成导学案的预习自测题。
3.预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自学,互学,讨论。
4.预习的主要方法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向学生发放导学案,指定预习内容;
(3)指导预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及如何讨论交流;
(4)学习小组在课后或自习期间组织自学;(小组可以四人或六人为单位)
(5)上课时老师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和预习自测题完成情况或学生板演展示,借此掌握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环节
1.根据导学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相关问题和任务进行初学课文;
2.完成导学案相关问题及任务,完成导学案中讨论分析及相关互动活动;
3.在此环节中,学生进行讨论及互相指导,以“兵教兵”的形式促进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展示质疑环节
1.各小组统一学习之后,安排成员展示板演或口头表达对各个问题的理解。
2.小组对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提出质疑。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任务)
(四)教师精讲点拨环节
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点拨,对重点进行讲解补充。其中注意要关注中差生。
(五)当堂训练反馈环节
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和拓展知识,考查各自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程度,教师辅导答疑。
主要方法有:
(1)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2)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
(注:在学生完成后必须回收检查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小组长进行批改,但批改后必须列出学生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师是掌握学生未懂的知识点,以此在下次讲解可适当补充。)
(六)拓展延伸(或小结)
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学生在导学案的学习中准备到三件用具:一本纠错本;一个存放导学案的文件夹或其他东西;一支双色笔(在上课时改正自己做的预习题目,便于教师检查)。
二、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与思考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课改基本经验,丰富课改理论和实践模式,推进历史课改纵深发展,培育历史课堂文化。同时,加强对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生成、达标测评等普遍性节点问题的攻坚,形成基本经验。
譬如,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五步三要素”教学法在课改起步阶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学生和我重新认识了课堂,让学生回归主体,让课堂充满活力。但在课改的纵深推进下,这种课型只注重课堂的模式,而忽略了老师教学个性的彰显,桎梏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巩固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应有所突破。
两年多来自我实践,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主动的草根“自救”,在经历一场课堂“骚动”之后,看似无序的课改正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找到了课改的支点,就能撬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变革。事实的验证告诉我们,与其将这份事业说成是“课改”,不如说是“课变”。“揪住问题严反思,找出办法抓落实”,任何改革都不能倒退,惟有如此才能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罗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