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地方工科高校发展现状,详细剖析了其师德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以明确办学宗旨、加强内涵建设为根本,以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师德制度规范与评价体系为保障的师德建设方法。关键词:师德;地方工科高校;评价体系;学术道德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253-02作者简介:李晓慧(1980-),女,硕士,淮阴工学院人事处,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容[1]。首先,高校办学的效果最根本是以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而师德在建立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在经过高校扩招、合并热潮后的十多年,各高校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而加强师德建设、练好内功,无疑是各高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高校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有效保障[2-3]。因此,师德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必要探索地方工科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一、地方工科高校发展现状地方性高校大多是由地方出资建设的高校,其建设资金来源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就给一些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带来资金问题。近年来,地方工科高校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地方工科高校发展历史短,专业发展偏重于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理工科,特别是目前普遍以科研项目和文章对教师进行考核,因此在师德建设软环境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周期、高考生数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出现了人才需求萎缩、招生困难、同行高校竞争加剧等问题。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师德建设问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疑是高校管理者、建设者乃至每个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二、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制度表面化,效果不明显目前,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教师建设可概括为“外强中干”:表面上,为加强师德建设,几乎每个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督导、考察和听课制度,对违反教师制度的教师即时公开,甚至在教室安装视频,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因此,以往教师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可谓销声匿迹,大家都准时准点、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些制度和手段都停留于表面,加强的考核只注重最终结果,出了事情、事故才进行惩戒、补救,而不是对问题形成的起因和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进而采取应对措施,因此并不能解决以下师德建设问题:第一,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履行“授业解惑”任务,不履行“传道”职责,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课后课间无交流,上完课后教师走人,不少教师还美其名曰“大学特色”;第二,教师教学、育人精力投入不足,只注重科研,备课不充分,对学生的指导功利性太强,对学生如同工具,只注重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年青教师频繁承接新课,讲授不得法,甚至满堂灌;批改、辅导不认真;对考试不严肃,甚至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等;第三,个别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宣传有违四项基本原则和低级趣味言论。(二)人才引进速度快,新教师培训周期短为了迅速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迎合各项评估中的指标要求,地方工科高校更多将精力集中于学校发展显在指标方面,积极申报新专业,通过引进高层次教师,特别是提升海归青年教师在地方大学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积极申请含金量较高的基金项目,这样既能补充教师队伍,又能促进学校发展,一箭双雕。其副作用也很明显:新专业建设基础差,一大批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站上讲台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想象。(三)教学和科研混搭,角色错位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地方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已经从原先注重教学评价体系逐渐转向教学科研兼顾的评价体系[4]。目前,各地方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大体相同,而不像老高校那样,形成专门的制度,对教师岗和科研岗进行分开考核。这意味着地方高校的教师既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又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如前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发展的压力,在实际情况中,对教师职称晋升的考核,侧重于教师科研成果的考察,这迫使教师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造成角色错位。三、加强师德建设方法刍议针对目前地方工科高校中师德建设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不抓师德建设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笔者认为,当前地方高校领导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把树立良好的师德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5]。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增加师德建设学习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如《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条文,使教师明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遵守职业道德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在新教师入职时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入职宣誓等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使命感。同时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师德建设学习活动:一,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学业务例会,增加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形成制度,进而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学及出现漏洞事后补救的方式。一方面可根据校内各级督导反应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自查和批评总结,另一方面也可安排专人搜集资料、结合校外师德建设的案例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经验,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师德意识;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竞赛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加强工科学校内涵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展动力的自我发展是有效促进大学定位科学、特色鲜明,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6]。近十年来,在我国大学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办学目标、学科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地方高校片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导致发展水平不高、后续发展乏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要求,地方工科院校只有充分释放自身资本与技术活力,以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为目标诉求,以国家科技进步与区域产业发展为动力牵引,协同社会力量,全方位、立体化地打造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应用型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7]。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迫切要求大学从千校一面转移到个性化发展的思路上来。前述地方高校的师德建设问题成因,进一步凸显了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地方工科高校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氛围,通过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可对教师遵守师德规范会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声命令和推动力。通过高校内涵建设中正确的舆论和政策导向可形成讲学习、讲正气,弘扬传统文化美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加强内涵建设的途径:一,注重师德素质的提升,师德建设和内涵建设相辅相成,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要加强师德考核工作,在聘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评优等各项工作中,都要把师德放在首位,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特别是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在校园里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创设一种爱护人才、尊师重教的舆论环境学校应多方位地开展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创设一种充满浓厚、宽容轻松的学术环境。同时要创设一种为教师排忧解难、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三)建立科学的师德考评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现代化师德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和引导高等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元化的考评机制。针对教师,学校要承认师德建设的多元途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原则,改变以往将教师授课以及科研成果放在第一位的考核评价方法,制定具体的考评细则,并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教师晋级考核结合起来,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规范师德行为,在教师的考评和晋级考核中,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高境界。具体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其一,组建校内、外师德建设考核数据库。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业界人士对各院系师德建设给予指导;其二,师德建设考核结果挂网。学校将师德建设情况、实证材料等挂在校园网上进行时时公开,展开全员监督,引起学校党政领导和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其三,适当采取会议、答辩等形式听取各单位负责人对于师德建设情况的汇报,反馈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的对策,总结典型的经验,推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四、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受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地方大学在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的转化中,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工科高校应以明确办学宗旨、加强内涵建设为根本,以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师德制度规范与评价体系为保障的师德建设方法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郭炳君.关于地方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118-119.[2]王斌.内涵发展视野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3]周琳.高职教师师德内涵及建设路径浅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4]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5]邵红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研究[D].长安大学,2008.[6]乔万敏,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7]王美,孙伟.地方工科院校贯穿教育全程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