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笔者开始任教,从事职业教育,刚毕业时由于教学经验十分欠缺,对于技术学校的教学更是十分陌生。从2007年11月通过参加“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项目办)”组织的行动导向校本培训,第一次接触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之后,至今已参加多次相关类似培训学习,包括项目办2009年1月在江西九江柘林湖组织的为期10天的行动导向教学寒假研讨会,都令笔者受益匪浅。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行动导向理念”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尝试学以致用,但也明白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不断反思、总结,本文就笔者对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近年来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加以总结。
一、对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认识
1.思维的碰撞、理念的斗争
就笔者个人而言,从理解到实践行动导向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还进入了很多误区,通过一次次痛苦的思考、实践、中西方固有理念的激烈碰撞后,思路才渐渐清晰。以下总结的误区就是我的一些亲身体验:
(1)把行动导向教学限定为具体教学方法,而没意识到它是一种理念。误认为它只是通过如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把行动导向教学视为简单的模仿工作。第一次在学习的时候,笔者就有这个想法:“案例法”在上课的时候早就用过了这个方法,可是现在看来很可笑,那时只是在单纯地模仿,而不是从理念上去升华。
(3)把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限定在职校或其课堂活动中。根据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通常教室就是教师授课的唯一场所。其实在教室或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进行教学,而且效果可能还更好,但这种想法却很少有老师付诸实践。
(4)混淆行动导向教学与参与式学习活动(行动)。误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就是分好小组、布置任务、注重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却忽略了从根本上去考虑“为了学习而行动,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
2.对行动导向理念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寻觅,身体力行地进行尝试,力求凸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在这一过程渐渐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教师的作用包括设计相关的学习材料、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并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负责与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最终使学生能自发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反馈与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宜得当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锻炼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关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问题探讨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深受江西职教理论界和各试点学校师生的欢迎。笔者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有其独特魅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万能的。行动导向教学也同样,它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思想是最活跃、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随时根据课堂突发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毕竟在实际教学中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笔者的感受是,根据各个老师自己所教的课程,对于行为导向教学要有“度”的运用。从教师反馈的角度而言,笔者个人的体会有一下几点:
(1)适用性强。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渐地转向为“模版化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
(2)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时间大大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大加强。很多学生想学,可是面对书本以及老师上课所说的理论,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厌学情绪。行动导向恰恰是从“行动”出发,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而不是被动接受。
(3)对于老师来说,准备一次好的行动导向课,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从材料的准备,就要开始考虑教学目标是否与教学大纲吻合;从场景的设计,要联系书本的知识点,把书本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基本动态,进行指导、纠正等等;课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反思总结等等。
2.学生素质的制约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应该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然而,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水平和自控能力。所以,笔者也经常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借着教师上行动导向课的“春风”,个别学生已昏昏欲睡或趁小组讨论之机聊天、开小差。因为他们已习惯了享受本小组现成的果实,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教师虽及时进行干预,但效果却不够理想。
当然笔者深知学生们也需要时间来逐渐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不过相信当他们最终意识到行动导向的魅力之后,他们的学习会越发主动、越有成效。
3.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的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在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相继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等。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真实经济活动可能的风险。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理想场所,但是受制于资金及场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技工学校都具备“模拟公司”这样仿真教学环境。如何让行动导向教学更切合实际情况,更符合校情班况,更具有可操作性,这都是职业学校努力的方向。
在近两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笔者不断地学习“行动导向理念”,并在课堂中不断实践。最后终于明辨,其实学生们并不一定需要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反复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反,在一个有效果的生动的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次要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纠正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学生们开始学习,引导他们进入所需要的学习领域,纠正他们过激的方法和偏离的主题,让他能够自由、尽情地“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行动中学习”。
(作者单位:陈曦,江西赣州技师学院;
龚政,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行动导向理念”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尝试学以致用,但也明白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不断反思、总结,本文就笔者对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近年来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加以总结。
一、对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认识
1.思维的碰撞、理念的斗争
就笔者个人而言,从理解到实践行动导向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还进入了很多误区,通过一次次痛苦的思考、实践、中西方固有理念的激烈碰撞后,思路才渐渐清晰。以下总结的误区就是我的一些亲身体验:
(1)把行动导向教学限定为具体教学方法,而没意识到它是一种理念。误认为它只是通过如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把行动导向教学视为简单的模仿工作。第一次在学习的时候,笔者就有这个想法:“案例法”在上课的时候早就用过了这个方法,可是现在看来很可笑,那时只是在单纯地模仿,而不是从理念上去升华。
(3)把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限定在职校或其课堂活动中。根据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通常教室就是教师授课的唯一场所。其实在教室或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进行教学,而且效果可能还更好,但这种想法却很少有老师付诸实践。
(4)混淆行动导向教学与参与式学习活动(行动)。误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就是分好小组、布置任务、注重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却忽略了从根本上去考虑“为了学习而行动,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
2.对行动导向理念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寻觅,身体力行地进行尝试,力求凸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在这一过程渐渐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教师的作用包括设计相关的学习材料、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并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负责与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最终使学生能自发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反馈与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宜得当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锻炼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关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问题探讨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深受江西职教理论界和各试点学校师生的欢迎。笔者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有其独特魅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万能的。行动导向教学也同样,它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思想是最活跃、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随时根据课堂突发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毕竟在实际教学中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笔者的感受是,根据各个老师自己所教的课程,对于行为导向教学要有“度”的运用。从教师反馈的角度而言,笔者个人的体会有一下几点:
(1)适用性强。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渐地转向为“模版化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
(2)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时间大大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大加强。很多学生想学,可是面对书本以及老师上课所说的理论,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厌学情绪。行动导向恰恰是从“行动”出发,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而不是被动接受。
(3)对于老师来说,准备一次好的行动导向课,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从材料的准备,就要开始考虑教学目标是否与教学大纲吻合;从场景的设计,要联系书本的知识点,把书本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基本动态,进行指导、纠正等等;课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反思总结等等。
2.学生素质的制约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应该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然而,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水平和自控能力。所以,笔者也经常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借着教师上行动导向课的“春风”,个别学生已昏昏欲睡或趁小组讨论之机聊天、开小差。因为他们已习惯了享受本小组现成的果实,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教师虽及时进行干预,但效果却不够理想。
当然笔者深知学生们也需要时间来逐渐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不过相信当他们最终意识到行动导向的魅力之后,他们的学习会越发主动、越有成效。
3.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的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在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相继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等。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真实经济活动可能的风险。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理想场所,但是受制于资金及场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技工学校都具备“模拟公司”这样仿真教学环境。如何让行动导向教学更切合实际情况,更符合校情班况,更具有可操作性,这都是职业学校努力的方向。
在近两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笔者不断地学习“行动导向理念”,并在课堂中不断实践。最后终于明辨,其实学生们并不一定需要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反复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反,在一个有效果的生动的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次要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纠正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学生们开始学习,引导他们进入所需要的学习领域,纠正他们过激的方法和偏离的主题,让他能够自由、尽情地“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行动中学习”。
(作者单位:陈曦,江西赣州技师学院;
龚政,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