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制度引领下的专业建设若干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校本出发,以现代农艺专业为基础,提炼技能大赛对专业发展、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学风建设、学生就业竞争力等领域的引领促进作用,提出大赛可持续发展,期待制度化完善,超越功利主义大赛价值观, 充分挖掘技能大赛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38-04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及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都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提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足以说明技能竞赛制度与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系。近年来,“技能大赛在日益成为师生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成为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成为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多方合作的重要平台的同时,又以技能的刚性需求,催发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1]从专业建设的视角审视技能大赛,我们对技能大赛制度有了更多期待。
  一、大赛引领社会关注,促进专业发展
  早在200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指出,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2]几年来“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句容中专校”)现代农艺专业正是由于技能大赛的出色成绩,引起了地方政府、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因此获得地方政府政策上的倾斜、资金上的支持与家长的青睐,使现代农艺专业得到有效发展,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课改实验点、江苏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2013年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获江苏省教育促小康先进单位、镇江市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现代农艺专业从5年前每年1-2个班,发展到现在的每年10个班,涉农专业规模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专业特色、优势明显。
  二、大赛引领实训基地建设方向,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教育部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明确提出: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变化,及时调整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发挥技能大赛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在实际操作层面,各级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设备、加工的产品、操作规程及评价指标均融入了校企合作的元素,参照了行业、企业的标准,因此学校在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主动对接技能大赛要求,积极与企业合作,改善原有实训条件,促进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内容企业化,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句容中专校现代农艺专业主动与省技能大赛对接,在原有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投资500多万元,增设制茶室、农机实训室、微生物实验室、茶艺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畜禽解剖室、花卉盆景实训室等,不断完善了实训室的内部设施,完成了对实训设施的升级改造,使实训条件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实训内涵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随着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农业创业中心的建成,农业实训基地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市乃至全省中职校农业类实训基地条件最好,功能最完善的实训基地。目前,现代农艺实训基地已成为江苏省第二批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茶叶加工与制作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被评为江苏省第三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农业类实训基地已逐步成为全市及周边地区农业类专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与窗口。
  三、大赛引领教师技能研训,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
  由于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师生大赛成绩的高度关注,使得各职业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将教师参与或指导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与他们的业务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及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对成绩突出的实现重奖制度,有效激发了专业教师技能训练的热情与内驱力,营造了良好的技能训练范围,明晰了技能训练的方向。专业教师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结合企业行业实际,不断地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与指导能力。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氛围浓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首先,大赛引领教师自主学习。为了自身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们主动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梳理,以力求理论考试的主动;加强了对实践技能方案的研析,特别是学习领会与大赛方案相关的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了解方案中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第二,大赛促进“团体学习”。现代农艺专业部根据大赛项目与目标成立若干训练指导团队,以技能竞赛为“共同愿景”,凝心聚力,指导团队教师共同学习、研究,由此构筑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团体学习”,通过大赛指导教师核心团队,带动整个专业团队建设,锻炼了教师队伍。第三,大赛促进校企合作。由于技能大赛的本身融入了诸多校企合作的元素,使得教师重视与企业、行业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第四,大赛促进对外交流。由于技能大赛的特点,使得专业部与教师都十分注重对外交流,注意吸收专业、行业的最新成果与相关动态,注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年来,句容中专校现代农艺专业教师通过直接参加、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专业部主任程林身体力行,带头参赛获省一等奖,年轻教师个个争先,你追我赶。2013年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在全国及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共获国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省赛一等奖13名、二等奖22名; 程林主任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成立了首批江苏省程林农林专业名师工作室,农林专业部获江苏省教工系统工人先锋号。   四、大赛引领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改革深化
  教育部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根据相应产业主体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因此,技能大赛内容具有前沿性、引导性、方向性,技能大赛又以其巨大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引领专业课程改革。可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句容中专校现代农艺专业教师结合参赛的经历,有序推进课程改革,专业部组织参赛及指导教师,在吃透大赛纲要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内容的实用性,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竞赛过程中反映出的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规范标准引入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将大赛训练积累的相关实用技巧和方法融入日常实践教学体系中,提升了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将大赛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引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使得对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模拟大赛参赛项目,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大赛与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老师们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专业部程林主任主持了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自筹课题《中职农业类专业项目课程课例教学与实施研究》、江苏省职教学会课题《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成果获镇江市2013年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完成了10多万字的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种植》《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指导方案及课程标准编制工作。
  五、大赛引领梦想放飞,促进学风建设
  相对而言,中职学生缺少梦想,作为应试教育这场战争的失败者,刚刚经历的应试教育这场战争,使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信心、勇气与梦想。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技能大赛制度使中职学生燃起梦想的希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每年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使得数以百万计的职校学生在这里尽情释放青春光彩,开始自己的追梦之旅。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句容中专校现代农艺专业的学生有了放飞梦想的空间,有了张扬个性、展示特长的舞台,“在技术技能强国的梦”中找到自我。农林专业部组织的各层级、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使更多的学生有了梦想成真的机会。从小组内到班级间,从校级到县级,从市级到省级,从省级到国家级,参与就有机会,努力就有希望。如果从小组获奖累计,获奖覆盖面将会超过学生的40%,加之不同项目的累计,获奖覆盖面将会超过60%,而这种追梦的过程与体验,正是他们所缺少与需要的,远比获奖本身更重要。
  正是在追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掌握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校学风及校风建设,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更多学生脱颖而出,技能大赛已成为学生实现职教梦、职业梦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也因此像一个强大“磁场”,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刻苦训练的热情空前高涨,由“逼着学”变为“主动练”,学校的学风由此悄然而变。
  六、大赛引领高位就业, 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是“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融入技能大赛元素与学生的高位就业是落实总理批示的应然选择。
  事实上,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涵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勤于实践的能力,坚定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励着他们在职业道路上顽强拼搏、奋发进取;技能竞赛证书含金量高,是学生技能实力的见证,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许许多多的中职学生,正是通过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平台,得到众多企业的认可,被优秀企业录用和重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近三年现代农艺专业有40多位学生因参与技能大赛被优秀规模企业录用与重用,更有20多位同学因参加国家及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而保送上了大学,其中有近10位上了本科,圆了他们曾经遥不可及的大学梦,使他们的未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大赛期待制度化完善,弘扬大赛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在充分肯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引领促进作用的同时,技能大赛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整体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行过程相对随意,急功近利现象突出,商业绑架色彩浓厚。如不少学校常常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不顾,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把原本就十分有限的优质教学、实习、训练资源(教师、设备),过度集中在少数兴趣小组或竞赛选手上,严重侵占或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对优质教学、训练资源的使用,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育公平[3];技能大赛相关设备、品牌频繁更换,且远高于市场同类价格。凡此种种,影响技能大赛的健康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期待制度化完善。通过完善技能大赛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双向融合制度、分级举办全员参与制度、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及技能大赛考核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使技能大赛超越功利主义大赛价值观,弘扬技能大赛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实现技能竞赛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席东梅.群英荟萃迈向成功成才,众财纷呈促进职教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2]榴红.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3]孔祥富.关于中职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1).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实行挂牌督导是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对学校经常性督导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延伸教育督导的触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联合督导模式通过责任督学队伍与责任片区的专业化构建,联合督导过程、内容与方式的精准化取向,结果运用和挂号销号的常态化机制,助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挂牌督导;责任片区;联合督导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
摘要:习字教学“点回法”具有“趣味、形象、高效”的教学特色。“点回法”实现了写字经验的回归,它把笔意具体化到看得见的行笔“线路图”,甚至作了一定的“夸张”,以便突出关键之处的特征。“点回法”通向孩子的习字世界,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使孩子的习字之路更为畅达。“点回法”不只是讲“法”,还包括执笔姿势、坐姿、上课要求,等等,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开放的“习字系统”。  关键词:习字教学;点回法;原创意味;
摘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总体上呈现积极态势,但是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不良社会思潮的文化侵蚀,尚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应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结合职业学校专业特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
摘要: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公共选修课提供了很好的拓展平台和空间。经过长期的实践,通州中专剪纸艺术社团围绕社团育人目标,积极探索社团活动设计与资源开发,形成了良好的公共选修课资源。剪纸艺术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做事态度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设计;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教育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核心力量。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基于数据精准化分析,围绕美德、智慧、健康、艺术、创造五个维度的三个层级指标体系,建构了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研发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评价工具,并在国家课程实施、项目化学习、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过程中进行实践,唤醒儿童的生命潜能,积蓄学生自主成长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发展;自主发展;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通过对比我国和芬兰的高中教育现状,从教育认知、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三个层面,反思我国以多元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价值定位和实践的不足,并提出多元能力教育的策略与路径:尊重学生个性化能力,首先发展其“相对优势”智能;建构本土“现象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确定多元入学能力考核项目,转变传统二元能力考核模式;尝试进行普职融通,拓宽多元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多元能力;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同课异构活动,很好地阐释了更高观点下“教什么”的教材研读方法,以及源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本质、基于创生等多视角下“学什么”的教学演进,为师生多开了一扇窗,有效促进了数学理性思维的生长。  关键词:百分数;教学视角;教材研读;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B-0063-05  2016年的11月,在常州市潘小福
摘要: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的基本组织之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课堂教学之外的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2018年起,根据共青团江苏省委的统一要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开始探索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为这项工作带来了三点启示:加强組织领导,提高课程质量;立足服务学生,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校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学从2010年开始进行“班·家”互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家校合作基础上,把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和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凸显班级与家庭的紧密合作。作为“班·家”互动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家访”对推动班级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多向互动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家访”的缘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摘要:建设基于企业应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化提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华鹏”班“变压器结构工艺”课程为例,依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对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流程、内容、特色进行了研究,以期将建设成果提供给学生和企业员工使用,提高变压器产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企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