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景模式;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的投入,动机上的参与,方式上多样,更重视学习上的学生的主体,作为主角参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根据教学理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特别实施老师,不能在用保姆似的风格,居高邻下的传授,要注重授之渔于.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自主,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一课堂45分钟,一般都是教师把握,把自己原本准备好的内容一点一滴的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的教育学生是被动的,失去了主动性,也很少有积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情景1] 一堂普通的复习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及习题讲评
下午,第一节课,老师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系统归纳整理了一遍,让学生对这一块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之后针对知识点将之前学生做好的习题简单讲解,正好是所讲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这堂课中,老师花了不少心思整理,但学生却不能每个知识点都很清楚,课堂效率很低。反思后,下個班不能再用这样的模式,于是及时改变策略,大胆放手,发挥自主学习。
[场景2] 学生自己讲的复习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及习题讲评
同一天下午,第二节课,这堂课我们要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做个系统的复习,但这堂课我要同学们自己来讲,我们就以习题为载体,请同学们自己讲解归纳,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讲完后,全班同学都有了精神,连之前有些趴在桌上的同学也抬起了头,一是怕会叫到自己,另一方面,其实每个学生都也有表演的欲望,这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教材里的很多实验都设计成探究的模式,通过探究能让学生借助教材或实验情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内涵。学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遇到一个问题,学生总会在座位上跃跃欲试,可是一旦被老师起来提问,就语无伦次了,还有很多人云亦云,一看场面情形,以为学生都懂了,事实上还有一大部分是糊里糊涂的。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欠缺,而要提高,在课堂上给以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很多问题当自己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当给其机会,自己亲口分析讲解之后就会变得思路清晰,原本未搞懂的也能搞懂了。所以应该多给学生自己讲的机会。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要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就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变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因此,教师所要的的一部分知识点先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学生接受的效果也好多了。
例如: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酸性:H2SiO3>H2CO3
B. 热稳定性:H2Se>H2S>H2O
C. 碱性:CsOH〉Ca(OH)2
D. 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M
教师应该先把元素周期律中包括: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单质的熔点、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三角形”规律 、“对角线”规律、 相似规律 、两性规律等总结出来再由学生自己解析是因为粒子半径比较,一般先判断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当具有相同电子层的时候,一般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上,看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与氢化物比较相同。碱性强弱则看金属性,金属性越强,所对应的碱碱性越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授课者,而且是教学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对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的成长极为关键。
教师常常花了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的知识点归纳和整理,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很不好,因为这里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又是习题课,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又不愿意听,再加上,更促使整堂课气氛萎靡,效果自然很差。当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讲,整堂课上下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原本枯燥的习题课也变得生动有趣了很多。从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课堂是学生的,应该还给学生。当一个老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之后,学生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难免会脱离老师的思路,一旦脱离很难再跟上,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但假如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课堂的思路就由学生自己来把握,自己的思路自己会清楚的多,也容易理解的多,而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的是引导者,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自然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学习活动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确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会去刻苦,才会感到“苦”中有“乐”。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化学的教学中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景模式;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的投入,动机上的参与,方式上多样,更重视学习上的学生的主体,作为主角参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根据教学理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特别实施老师,不能在用保姆似的风格,居高邻下的传授,要注重授之渔于.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自主,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一课堂45分钟,一般都是教师把握,把自己原本准备好的内容一点一滴的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的教育学生是被动的,失去了主动性,也很少有积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情景1] 一堂普通的复习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及习题讲评
下午,第一节课,老师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系统归纳整理了一遍,让学生对这一块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之后针对知识点将之前学生做好的习题简单讲解,正好是所讲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这堂课中,老师花了不少心思整理,但学生却不能每个知识点都很清楚,课堂效率很低。反思后,下個班不能再用这样的模式,于是及时改变策略,大胆放手,发挥自主学习。
[场景2] 学生自己讲的复习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及习题讲评
同一天下午,第二节课,这堂课我们要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做个系统的复习,但这堂课我要同学们自己来讲,我们就以习题为载体,请同学们自己讲解归纳,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讲完后,全班同学都有了精神,连之前有些趴在桌上的同学也抬起了头,一是怕会叫到自己,另一方面,其实每个学生都也有表演的欲望,这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教材里的很多实验都设计成探究的模式,通过探究能让学生借助教材或实验情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内涵。学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遇到一个问题,学生总会在座位上跃跃欲试,可是一旦被老师起来提问,就语无伦次了,还有很多人云亦云,一看场面情形,以为学生都懂了,事实上还有一大部分是糊里糊涂的。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欠缺,而要提高,在课堂上给以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很多问题当自己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当给其机会,自己亲口分析讲解之后就会变得思路清晰,原本未搞懂的也能搞懂了。所以应该多给学生自己讲的机会。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要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就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变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因此,教师所要的的一部分知识点先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学生接受的效果也好多了。
例如: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酸性:H2SiO3>H2CO3
B. 热稳定性:H2Se>H2S>H2O
C. 碱性:CsOH〉Ca(OH)2
D. 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M
教师应该先把元素周期律中包括: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单质的熔点、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三角形”规律 、“对角线”规律、 相似规律 、两性规律等总结出来再由学生自己解析是因为粒子半径比较,一般先判断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当具有相同电子层的时候,一般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上,看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与氢化物比较相同。碱性强弱则看金属性,金属性越强,所对应的碱碱性越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授课者,而且是教学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对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的成长极为关键。
教师常常花了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的知识点归纳和整理,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很不好,因为这里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又是习题课,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又不愿意听,再加上,更促使整堂课气氛萎靡,效果自然很差。当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讲,整堂课上下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原本枯燥的习题课也变得生动有趣了很多。从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课堂是学生的,应该还给学生。当一个老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之后,学生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难免会脱离老师的思路,一旦脱离很难再跟上,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但假如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课堂的思路就由学生自己来把握,自己的思路自己会清楚的多,也容易理解的多,而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的是引导者,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自然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学习活动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确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会去刻苦,才会感到“苦”中有“乐”。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化学的教学中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