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推荐与阅读”学习板块是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之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成为一种创新。如何把“名著推荐与阅读”板块教学的实效突出,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尝试。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追本溯源,其次从实践中探索策略,让学生在阅读背景中、在深化领悟中、在观看影视中、在复述情节中、在个性解读中,思维得到发展,掌握一些语文学习的策略,增强语文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它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了多部优秀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但是这一板块的设计大都是理论阐述多,具体指导少。
关键词:名著推荐与阅读;领悟评价;个性解读;独到批注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寻求“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突破呢?为此,本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我的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理论上找寻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概括起来的关键词是“欣赏”“领悟”“评价”“体验”“品味”等,笔者认为核心就是一个词——“领悟”。学生阅读这本作品关键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能真正将自己的人生与作者(或者作品中人物)的生平聯系起来进行深思,以获得间接的人生体验。至于后面几句,“评价”“体验”“品味”在教学中应该不难落实。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各种读书的活动,注意养成学生读书的策略和习惯,这样不仅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且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为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条件。“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的教学更侧重于语文的“人文性”。
二、实践中探索策略
通过理论上的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个版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展开,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后,只要能达到上述两个目的,就可以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尝试。
1.链接名著背景,拓宽学生视野
因为课本上的精彩片段基本都是大部头作品的节选,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家的全部生平就是在学习内容之前必须解决的理由。我通过多媒体搜集名著的背景知识,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在课堂中投影给学生,要求学生务必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而且,看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简单复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记笔记的习惯,又锻炼了口语表达,也掌握了作家的基本生平,可谓“一石四鸟”,效果非常好。
2.赏析精彩片段,拟写独到批注
要让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根据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对教材中所选的精选片段进行赏析,并拟写独到的批注。比如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那猴在此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貂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蜂洞之中。”我写的批注是“勇敢机智、身手敏捷、交友广阔、活泼机灵,他不为王,谁人为王”?以下是学生写的部分旁批,很不错,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石猴端坐上面道……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何不拜我为王?”学生写道:“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此乃真英雄也!”
3.引入影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
影视资料比起文字来说一般是占有优势的,因为它齐聚了光、电、声、影,丰富多彩,而文字显得有些苍白。我为了增加“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借助电子白板教室的优势,引入了精选的影视资料,丰富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学习《西游记》的时候,我精选了影视剧《三打白骨精》片段,让那经典的一组组镜头,配合名著中的文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后来的读后感中表示,名著阅读的课堂让我又一次地重温了幼时的欢乐,同时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4.复述故事情节,再现经典瞬间
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我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片段讲给大家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把作品中的一些经典瞬间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解读和再现,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活跃,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只有深刻领悟新课程精神,真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巧妙设计教学流程,才能在语文之旅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关键词:名著推荐与阅读;领悟评价;个性解读;独到批注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寻求“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突破呢?为此,本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我的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理论上找寻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概括起来的关键词是“欣赏”“领悟”“评价”“体验”“品味”等,笔者认为核心就是一个词——“领悟”。学生阅读这本作品关键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能真正将自己的人生与作者(或者作品中人物)的生平聯系起来进行深思,以获得间接的人生体验。至于后面几句,“评价”“体验”“品味”在教学中应该不难落实。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各种读书的活动,注意养成学生读书的策略和习惯,这样不仅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且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为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条件。“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的教学更侧重于语文的“人文性”。
二、实践中探索策略
通过理论上的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个版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展开,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后,只要能达到上述两个目的,就可以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尝试。
1.链接名著背景,拓宽学生视野
因为课本上的精彩片段基本都是大部头作品的节选,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家的全部生平就是在学习内容之前必须解决的理由。我通过多媒体搜集名著的背景知识,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在课堂中投影给学生,要求学生务必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而且,看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简单复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记笔记的习惯,又锻炼了口语表达,也掌握了作家的基本生平,可谓“一石四鸟”,效果非常好。
2.赏析精彩片段,拟写独到批注
要让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根据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对教材中所选的精选片段进行赏析,并拟写独到的批注。比如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那猴在此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貂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蜂洞之中。”我写的批注是“勇敢机智、身手敏捷、交友广阔、活泼机灵,他不为王,谁人为王”?以下是学生写的部分旁批,很不错,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在《西游记》“美猴王”中有一段:“石猴端坐上面道……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何不拜我为王?”学生写道:“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此乃真英雄也!”
3.引入影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
影视资料比起文字来说一般是占有优势的,因为它齐聚了光、电、声、影,丰富多彩,而文字显得有些苍白。我为了增加“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借助电子白板教室的优势,引入了精选的影视资料,丰富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学习《西游记》的时候,我精选了影视剧《三打白骨精》片段,让那经典的一组组镜头,配合名著中的文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后来的读后感中表示,名著阅读的课堂让我又一次地重温了幼时的欢乐,同时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4.复述故事情节,再现经典瞬间
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我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片段讲给大家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把作品中的一些经典瞬间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解读和再现,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活跃,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只有深刻领悟新课程精神,真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巧妙设计教学流程,才能在语文之旅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