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因为故事以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发展为蓝本,多少会涉及教育这个话题,刨去故事里的其他精彩情节不讲,仔细品味电影里授课的场景,另类解读之余,对于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应该会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坐下而幽默——点亮课堂
  镜头一:
  成东青在离开燕京大学的时候,为学生上最后一节课,起始,他沿用了以往的上课套路,一边拿着教鞭指指点点,一边口若悬河,满教室的学生却根本不吃这一套,或昏昏欲睡,或思绪飘扬。成东青见到这个场面,怒火中烧,开口责骂,甚至第一时间给学生讲起大道理来,但想到是最后一节课,他打住了自己的讲话。课是讲不下去了,他干脆坐在了讲台上,和学生唠起嗑来,他扯起了自己当老师的苦乐,谈起了自己的初恋,当然,还不忘记见缝插针地结合实际地教了学生一句英语。没想到,刚才还睡眼朦胧的学生,顿时精神抖擞起来,一个个眼睛圆睁,兴致勃勃,笑声阵阵,甚至有一个女生还说道:“成老师,你今天讲课跟平时不太一样啊!”
  解读:
  从教育的角度去讲,成东青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无疑是成功的,因为这几分钟,它让枯燥的知识传授充满着笑声和乐趣,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究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我相信,如果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成冬青的学生们一定会记得他结合自己生活而教的那一句英语——“被留下的男人”。
  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浇灌,而是唤醒。而唤醒的基石,是人格和灵魂的平等。成东青最后一节课的成功,首先源于他的“坐下”,一“坐”之下,而平等尽显,也拉近了他和学生数年或是累月疏远的距离。当然,他是真“坐”,真平等,是将师道暂时的尊严抛向了一边,从言语、行动、灵魂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他能与学生唠嗑,他掏心窝地自嘲,并且叙说自己的隐私,能允许学生有满堂的笑声——这平等的交流,这新鲜的授课方式,这幽默有趣的课堂,能不赢得数年来听课就像听催眠曲一样的学生的喜欢么?
  其次,成东青最后一节课的成功来自于幽默。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时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数年来,我们的教育强调着深刻,其实,深刻也好,思想也罢,对教育而言非常重要,也可以作为评判教育品质的一个尺度。可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或忽视的要素,那就是情趣,是浪漫,是感动,是诗意,是真,是善,是美。”“情趣”是什么?追本溯源,是情感和趣旨,但拓展出的外延和表现,则缺少不了幽默感,不知镇西先生是有意或是无意,把“情趣”放在了第一位,这也足以说明,“幽默”对于课堂的重要性。的确如此,一堂课里,教师诙谐幽默,师生关系和谐,气氛欢快愉悦,欢声笑语不断,课堂妙趣横生,思想的碰撞与燃烧比比皆是……虽然这样的课似乎不遵循某些“原则”和“理念”,但难道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么?
  最后,他的成功来自于把知识的传授巧妙而无痕地融入到了游戏和欢乐之中。千百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听为主,结果一节课,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孔子在千年之前就提倡“寓教于乐”,这样的提法是有道理的。据科学家研究,学生知识的获得,通过听觉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但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记忆的比例能高达65%。而课堂的游戏,无疑是听觉、视觉甚至是触觉、味觉、嗅觉全程参与的过程,这样直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课堂的欢乐也是调剂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的关键,学生情之所动,心之所向,注意力和兴奋点都会相对集中,学生掌握知识也会更为牢固。
  电影中,成东青听着女生对他课堂的评价,常年阴郁而严肃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相信,在这微笑的一刹那间,成东青是得到了一些东西的,这些东西,或许是对于以往自己教育生涯古板而严肃的一种反思,或许,是他能在这短短时间突然摸到了教书授课的窍门的沾沾自喜。
  特色而个性——成就自己
  镜头二:
  其实这是三个分镜头。
  第一个分镜头的主人公还是成冬青,他终于走出了燕京大学的大门,为了谋生,重拾旧业,干起了培训的行当。在经历贴广告、招学生、在麦当劳上课的艰辛之后,终于在废弃的一座工厂里,他找到了能上课的教室。这段电影的时光里,我们会看到很多成东青上课的情节:在麦当劳,他教学生“救护车”的单词发音,用谐趣的中文“俺不能死”去告诉学生怎么读,学生轰然一笑之间,记住了这个单词;在旧工厂里,他虽然依旧腼腆、青涩,但是颠覆了传统教师形象——他借助于自嘲的方式,结合小桥段幽默,传授知识,将课堂演绎得风生水起,笑声不断。最终,他定位了自己的授课风格——自嘲和幽默,并将它形成和发扬开去,以至于别人说起成东青,就会想到他冷峻的幽默和经典而不乏给人深思的自嘲。
  第二个分镜头的主人公是王阳,因为他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并且深得美国文化三味,在成东青邀请后加盟培训事业,并开始了授课。王阳的授课走的是情景教学路线,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正宗的美式英语,他将当时还很昂贵的影碟机也搬到了课堂之上,让学生看《人鬼情未了》的电影,去学习英语的单词、发音。好莱坞电影引入课堂,让王阳的课堂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王阳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定位为好莱坞电影教学法。
  第三个分镜头的主人公是孟晓骏,因为美国留学的失败遭遇,让他有了课堂恐惧症。第一次做“签证美国”的主题讲座,他就忘词结巴,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了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最后他选择了“一对一模拟签证面试”的教育,结果发挥了自己睿智和思维敏捷的个性特点,让一对一模拟签证面试教育成了自己的特长,接受模拟训练的人每日数以百计,同样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解读:
  如果说第一个镜头中的成东青的成功是课堂的成功,那么,后面镜头中的成东青、王阳、孟晓骏的成功,则是教育生涯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于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特色,并且把自己个性中的优点和特色转换成了教学风格。这,不是一位教师矢志追求的专业成长之路么?   如何打造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电影中孟晓骏的经历值得玩味。这个从美国归来的人,因为在美国经历的艰辛、打击、鄙视,成为了如鲠在喉的刺,在第一次上台作“签证美国”演讲的时候,刚开始还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可后面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美国,如临其境,而头脑空白、言语结巴,结果,第一次的“授课”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反思总结,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为自己设计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一对一签证模拟,没想一举成功,大受学生欢迎。
  其实,从孟晓骏的从教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一点,那就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一名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孟晓骏虽然上大课有恐惧症,但是上小课没有,虽然他没有成冬青的幽默诙谐,却有着成东青没有的思辨睿智。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有的能说会写,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演会唱,有的讲理在行,有的讲故事在行……上帝对每个老师都是公平的,他给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也势必关闭另一扇门。只要我们把握自己的智能优势,合理利用,就会拥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当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位教师的成长,一般有这么几个阶段:模仿期,这阶段的教师,教学以模仿为主,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教学方法要么凌乱或者单一。成长期,这阶段的教师,通过实践和学习,掌握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了授课的技巧,但是自己的课堂还没有风格。升华期,这一阶段的教师,能扬长避短,兼容并包,形成自己的风格。升华期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时期,也是教师“匠”或是“师”的分水岭,很多教师的教育生涯,就停滞在了升华期,而少部分的教师,因为学会反思,学会兼容,学会了扬长避短,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走上了教育生涯的高峰期。
  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在诸子百家中个性鲜明,故能培养出个性迥异的七十二贤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独树一帜,故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哲学巨人柏拉图。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出来。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核心竞争——助己达人
  镜头三:
  电影中,孟晓骏分别模拟面试王阳和成东青。
  孟晓骏对王阳说了这么一席话:“你的电影教学法,效果慢,不系统,你很清楚口语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表达,而是逻辑思维,你了解美国人在想些什么!把这个教给学生。”王阳虽不情愿孟晓骏指导自己,但还是把孟的话记在了心上,并且一次次在课堂上实施、改进,终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孟晓骏模拟面试成东青,他问成东青:“你觉得新希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成东青一时语塞,回答不出来。他告诉成东青:“新希望的核心竞争力是你自己。”他希望成东青去跟他的学生讲梦想。成东青照做了,而且是声情并茂,挑逗得满场的学生梦想飞扬。
  解读:
  虽然孟晓骏模拟面试的对象不同,但内容上,都涉及了一个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王阳的核心竞争力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怎样练习发音,而是逻辑思维。教育的终极目的,其实是为了“不教”,为了达到不教,我觉得王阳的做法是可取并值得效仿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思维、方法,才是一位老师真正的成功。
  成东青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从企业的角度上讲,是成东青自己,因为企业的竞争终归是人的竞争。从教育上讲,成东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在学生的内心种下了一样值得矢志追求、永生不忘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做梦想。教育像一杆天平秤,秤的一端指向教师,秤的另一端指向学生,无论教师的分量有多重,是名师抑或是特级教师,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和发展,教育终归会失衡。那学生终极的收获是什么?除了上面所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还有学习的激情和梦想,这种梦想,将会奠基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回过头来再看电影中这三个镜头,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三个镜头,是成东青、王阳、孟晓骏的成长镜头。如果我们把这三人看做教师,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三个镜头也是一位教师成长的镜头——从一个菜鸟级的教师,成长为一名能平等对待学生,发现并运用特长讨得学生欢心的教师,又从一名只能讨得学生欢心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又从一名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师具有核心竞争力,是一名教师晋级升阶的第三个阶段,那教师成长的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又究竟是什么呢?
  综上所观,教师的第三个阶段,无疑是教师成名或者成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理论水平渐成系统,教育思想渐归本源,教学风格大道至简,如入定之老僧,心性、修为、智慧渐臻圆满。但笔者愚见,认为教师的第三个成长阶段,也不一定是指向教师的成名成家,而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臻于完美之时,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成长;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方式有一个重要途径——教会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同样也要明白一个道理——育人与育心同等重要。
  孟晓骏责问成东青的话,同样是一段令人寻味的话:“你觉得新希望(成东青三人开的公司名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你自己。”这是一句令人泛起哲学思绪的话语,就像苏格拉底不停地对自己对世界的询问——“认识你自己”一样,充满着思辨和矛盾。“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话题,用在教育和教育者身上,同样也意义非凡:认识你自己,你才会总结反思、扬长避短,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认识你自己,你才会肯定你自己,因为这世界你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这世界找不出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认识你自己,因为你是你核心的竞争力,除此无他。
  (作者单位:广州市培英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儿童的本质特点是“成长中”。儿童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习得,还需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解读重组、学习过程的体验回味、数学思维的质量提升等,使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洗礼和核心素养的生长,实现课堂教学和生命成长双向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童心  童心数学课堂就是以“儿童生长”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核心素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
时值教师节,愿每一位教师在讲坛获得幸福,愿每一个明天面朝学生,春暖花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最让班主任头痛的,莫过于班里的调皮捣蛋鬼,尤其是那些性格偏激又有一些小聪明的“熊孩子”。但再怎么顽皮的孩子,内心本质上还是纯真的。他们在成长中常做一些错误的傻事,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借题发挥,循循善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就从班里一位调皮鬼的一件小事说起。  这个调皮鬼,既聪明伶俐又个性十足,是个典型的“混世小魔王”,人送外号“宠哥”。他自恃
在生物学教学中,事件策略就是让学生在“生物科学事件”中学习、成长的策略。具体地说,就是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和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提炼和转化“生物科学事件”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事件,本意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这里专指“生物科学事件”,根据来源可简要区分为:“已经发生的事件”,如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啥坏人从来不害臊?”“可能是每个人对善恶的标准不同,根本就不觉得自己错了。”这一臆测直到上月才被颠覆: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玛丽亚姆·科查吉娅研究表明,“失德失忆症”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适应机制。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干了坏事后,并非不知道自己错了,而是会选择性失忆。  至于原因,是因为记忆本就是被建构出来“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假如某条记忆起不到这个作用,我们就不愿提取,甚至不惜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我们在时光之水中裹挟前行,茫然却又必然,终究到达这栖居之地。至此,才突然明白,自己茫然中一直的追寻。当回首凝望,那一个个看来稀松平常极其偶然的场景突然被定格、被聚焦、被赋予无尽的意义。  场景一:闻其名  在小学工作6年后,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读研究生,不管在他人的眼里,还是在自己心里,都认定是不会再当小学老师了。2007年某天的逸夫图书馆阅览室,在苦读理论书籍之余,我随
张恨水《金粉世家》里说:“北京人从来是讲究老三点的,所谓吃一点,喝一点,乐一点。”岂止北京人,世上之人不都为这三点吗?小老百姓,有这三点一生就都够了,还求什么。  这三点,“乐一点”最要紧,你若知足“吃一点”“喝一点”,自然就“乐一点”。反过来说,你不能“乐一点”,什么“吃一点”“喝一点”都没用,吃下去喝下去都不长肉,都不受用。  如今生活好了,“吃一点”“喝一点”都不成问题了,偏是个个不容易“乐
【摘 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技能,课改后估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估算教学存在不足。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增强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估算教学;误区;策略  一、缘起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8的一道题,“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冰棍?”女儿在课本上写下了610根(如上图),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估算过程:392≈390,219
把情怀做旧  旧是一种情怀。  有位画家朋友,善于把藏在心底的怀旧情绪倾注出来,付诸于画面,画作连获大奖。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倾向怀旧和古典的审美意趣?他回答说:把情怀做旧,才耐人寻味。  木匠老丁做家具,喜欢呈现木纹甚至疤痕,不少人捧场。他解释缘由:记忆是一坛酒,而木纹甚至疤痕能够代表那些逝去的记忆。  因老屋改建,一时之间拆下的旧门环变成了抢手货,这些物件承载着某些人独有的怀旧情怀,让人可以感
大地震后的第5天,你回到家,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爸,我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全捐了。”  “好!”我说道。  “你捐了多少?”你突然问道。  我从卷子堆里抬起头,看见你的眼里闪烁着悲悯的光芒。  “我捐了100元。”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怎么才捐100元,你真是太抠了!”你大声地感叹着。  “你妈也捐了100元。”我说。  “我妈也太抠了,你俩怎么不多捐点?”你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