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初中年级的一项要紧学科,也是中考的必考学科。为了有效改进初中年级地理的教学水平,教师要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将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引入到实际教学之中。文章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开展了研究,对分层教学理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运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地理是对地球环境与人类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有紧要位置。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在满足学生探索思维的前提下,掌握地理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具备互助意识。如何才能够做到让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得到满意,因此需要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形式,即分层教学。运用分层教学方式,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尽可能地开展区别教学,让学生在差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又称为分层次教育法、递进教育法。不同学者对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归纳就是:分层教学是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别而采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面对学生不同的教育基础、智力因素等差异,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初中地理分层教育现状
1.分层原则不当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根基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孩子的全方位成长[2]。然而,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分层不妥当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不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碗水端平,而分层教学的实施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区别对待”异常敏感,并将这种感觉进行扩大化,认为区别教育是对他们的歧视,会放大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2.考核方式不科学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初中教师在地理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分层教学,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考核方式却不科学。既然实行了分层教学,那么选取同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显然是不合理的。地理题目简单,会让优等生飘飘然;而题目过于艰难,则会打消学习困难学生的踊跃性。因此,要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让不同学生体会到取得效果的喜悦。
三、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1.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表现为诸多不同,因此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知识接受能力也会不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必须要认识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但学生的判断能力、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别,而且心理因素如情感因素、意志因素、毅力因素、性格因素等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学生也有着独立的人格、具备较大的潜能,是存在较多不同的個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应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可以帮助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是符合因材施教要求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根基。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分组时要将成绩与个性特点相似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为其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设计课后作业,则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可以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2.了解差异,划分学生层次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考核,包括学生的地理成绩、学习兴趣、课堂表现、学生意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分类,将同一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在实施学生分层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分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真正融入小组中。同时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与测试,要适时进行小组调整,这样既能照顾学生的发展,又能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合大纲,制定分层目标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应为三个学习组制定清晰、科学合理、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要依据教学大纲,以“弹性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为原则,保证所有组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对于C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对于B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A组学生,则要发展其学习潜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每个层次学生都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地理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复杂,对学生的记忆力、分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盘托出,要坚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层设定问题,做好教学定位。必须注重教学的全面性,不能忽视任何一名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
5.分层次评价
除了对学生分层,对教育目标分层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层。包括对A类学生,注重的是培养其独立思维才能,更要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夸奖,要时刻督促其戒骄戒躁;对于B类学生,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平常的地理研究中注意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的评价策略应是宽严并济,将学生的能力激发至最大;对于C类学生,因为本身这类学生的地理基础就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应该对其耐心地引导,在促使其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学会自己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不同的学生运用有差别的评价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找到自己在地理学习上的缺陷,进而改正学习方式,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结合,科学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划分,将分层教学真正运用到实处,保证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可以在适宜的分层策略中得到促进和成长。
参考文献
王向阳.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7:36-37.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地理是对地球环境与人类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有紧要位置。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在满足学生探索思维的前提下,掌握地理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具备互助意识。如何才能够做到让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得到满意,因此需要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形式,即分层教学。运用分层教学方式,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尽可能地开展区别教学,让学生在差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又称为分层次教育法、递进教育法。不同学者对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归纳就是:分层教学是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别而采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面对学生不同的教育基础、智力因素等差异,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初中地理分层教育现状
1.分层原则不当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根基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孩子的全方位成长[2]。然而,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分层不妥当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不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碗水端平,而分层教学的实施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区别对待”异常敏感,并将这种感觉进行扩大化,认为区别教育是对他们的歧视,会放大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2.考核方式不科学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初中教师在地理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分层教学,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考核方式却不科学。既然实行了分层教学,那么选取同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显然是不合理的。地理题目简单,会让优等生飘飘然;而题目过于艰难,则会打消学习困难学生的踊跃性。因此,要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让不同学生体会到取得效果的喜悦。
三、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1.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表现为诸多不同,因此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知识接受能力也会不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必须要认识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但学生的判断能力、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别,而且心理因素如情感因素、意志因素、毅力因素、性格因素等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学生也有着独立的人格、具备较大的潜能,是存在较多不同的個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应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可以帮助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是符合因材施教要求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根基。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分组时要将成绩与个性特点相似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为其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设计课后作业,则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可以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2.了解差异,划分学生层次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考核,包括学生的地理成绩、学习兴趣、课堂表现、学生意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分类,将同一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在实施学生分层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分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真正融入小组中。同时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与测试,要适时进行小组调整,这样既能照顾学生的发展,又能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合大纲,制定分层目标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应为三个学习组制定清晰、科学合理、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要依据教学大纲,以“弹性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为原则,保证所有组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对于C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对于B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A组学生,则要发展其学习潜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每个层次学生都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地理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复杂,对学生的记忆力、分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盘托出,要坚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层设定问题,做好教学定位。必须注重教学的全面性,不能忽视任何一名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
5.分层次评价
除了对学生分层,对教育目标分层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层。包括对A类学生,注重的是培养其独立思维才能,更要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夸奖,要时刻督促其戒骄戒躁;对于B类学生,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平常的地理研究中注意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的评价策略应是宽严并济,将学生的能力激发至最大;对于C类学生,因为本身这类学生的地理基础就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应该对其耐心地引导,在促使其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学会自己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不同的学生运用有差别的评价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找到自己在地理学习上的缺陷,进而改正学习方式,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结合,科学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划分,将分层教学真正运用到实处,保证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可以在适宜的分层策略中得到促进和成长。
参考文献
王向阳.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