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是农村学校及教学点高效开展教学教研,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策略。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强化课堂研训、问题导向、专业引领、资源共享,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推动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初探
团结学区现有学校(园)14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5所,独立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2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措施抓细、抓实、抓好,让课堂精彩纷呈,质量稳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少、教师相对紧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突出问题,结合校情、学情,提出了“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三学段”即幼儿学段、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一中心”即各学段成立一个教研中心;“两课堂”即高效课堂和共享课堂。
一、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的落实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学校(园)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和构建“互联网 教育”发展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乐成长为落脚点,构建校际共同发展机制,推动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因师资老龄化相对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研讨流于形式,质量提升缓慢的根本现状。
二、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的有效落实要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为根本
(一)资源共享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基于农村学校(园)、立足课堂教学、源于发现问题、自主研究学习、团队协作分工、中心学校(园)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中心学校(园)的办学优势和经验,最大限度实现農村学校(园)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充分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好“小而优、小而美、小而乐”的校园特色奠定基础,提升小规模办学效益。
(二)整体联动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以中心学校(园)为基地,统筹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训活动,促进合作、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与成功,推动学校(园)共同发展。
(三)引领辐射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将中心学校(园)相对先进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体系有机辐射。通过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训活动,有效激发和唤醒教师的内驱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有效提升结对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
(四)捆绑考核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实行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将中心学校(园)的年度考核与教学点学校的考核评价有机挂钩,捆绑考核。以此来督促中心学校(园)加强对教学点学校的指导与帮扶。
三、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遵循聚焦课堂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为导向
学校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效率,找出课堂教学中长期困扰教师的突出问题,科学安排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研训效果。
(一)以课堂训练为导向,苦练基本功
学段教研中心要依托城乡联盟研训共同体,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达标竞赛活动、基本功训练活动等比赛。新分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两节达标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以学段教研中心为单位,自下而上选拔,择优推荐竞赛对象。以赛代培,以赛代练,推动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网络应用为导向,开展网络研修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现代化电教设备,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网络培训,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名师讲座,浏览专家论坛,
跟帖访问同行空间,相互学习借鉴,积累教学心得,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三)以难点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研讨
学段教研中心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提前征求各个学校或教学点意见,梳理汇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集中优势兵力,着力解决一直困扰教师的疑难问题。
(四)以专业引领为导向,规范教学流程
学校要科学整合专业引领力量,发挥好骨干教师及名师的示范性带动作用。从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入手,成立学科教研攻关小组,专业引领,协作互助、实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五)以督导检查为抓手,凸显精细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是校长工程,学校(园)要全面落实校长亲自抓质量,分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协助校长抓督导检查的质量提升工程。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方位督导检查,对重点问题制订有效措施,实行跟踪整改。做到先规范,再提升,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模式。
四、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遵循骨干教师引领全员参与的工作措施为目标
中心校(园)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教师的真实需求,有目标地开展教师研训活动,以此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为学校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抓教师队伍,更新观念
校长要做好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依托学校教导处定期安排专业课的学习和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学科优势,构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要求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观课不少于20次,教师不少于10次。并认真做好观课议课笔记,内容翔实,反馈交流高效。
(二)抓骨干引领,强化带动
学校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按照学科教师特长,合理组建合作团队,充分发挥教研中心每一位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抓结对培养,优势互补
为促进教师特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学段教研中心每学年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都要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2-3名年轻教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并将培养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四)抓短板突破,彰显激趣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就会有缺点,当然教师也会有短板,而这个短板往往制约着教师的全面发展。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这就要求学校尝试变革陈旧的教研评价机制,着重培养教师的兴趣,建立一套能够促进教师自主教研的工作机制。比如每学期教师上一节展示课,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展示的内容等。
(五)抓教学反思,超越自我
反思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之余,与理论对话,读书明理、夯实底气、敢于质疑,实现自我超越;与实践对话,不断反省自己固有的思维假定,调整策略,变革方式,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六)抓外出培训,拓宽视野
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名额,精选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增长见识。要求培训教师要带着任务去,带着收获回。回校后必须对学段中心教师进行延伸培训或上好一节汇报课,最大限度地提高延伸培训的效果。
(七)抓课题研究,强基固源
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实现由过去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既要练好外力,也要兼修内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主动寻找、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积累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反思总结并提炼成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申报课题项目,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夯实教学内功,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优化自己的教学特长。
五、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规范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抓手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落实课程育人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和探索高效课堂建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教育追赶战略”,推动学校(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 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重点从课程设置、教研组的组建和管理、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着手,细化过程,优化方法,规范程序,建立制度,靠实责任,强化绩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指导日常管理。
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将管理制度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规范严谨。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依据《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助推高效课程建设。校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深入课堂观课,加强观课议课力度,分析评价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建议,及时与教师交流,不断提高整体教研水平。创建高效课堂要坚持“重实干,有实效”的原则,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最终达到教师爱教会教,学生会学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推进“3 X”六模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建设中,要杜绝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克服重教法轻学法、重数量轻质量、重进度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重训练轻反馈的教学观念。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树立人文素养教育观,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健全的人格。
4.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编写教案。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学生以及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当堂检测题目,课件的准备与有效利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精准设计”,板书的提炼与编写,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加强考核评价,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规范实施。学校(园)要成立教学常规工作考评小组,推动各项常规管理措施的落地见效。学校(园)设计《导学案评价表》《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作业评价表》《教师辅导评价表》《考试检测工作评价表》《教师教研活动评价表》等考核评价表册,每学期对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组的评价结果,形成书面反馈材料,并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考核结果由教师签字确认。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在以后学校(园)的评先选优中,作为参考成绩优先推荐。通过一系列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學有序的激励竞争机制。
作者简介:吴龙,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学区。
关键词: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初探
团结学区现有学校(园)14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5所,独立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2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措施抓细、抓实、抓好,让课堂精彩纷呈,质量稳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少、教师相对紧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突出问题,结合校情、学情,提出了“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三学段”即幼儿学段、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一中心”即各学段成立一个教研中心;“两课堂”即高效课堂和共享课堂。
一、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的落实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学校(园)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和构建“互联网 教育”发展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乐成长为落脚点,构建校际共同发展机制,推动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因师资老龄化相对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研讨流于形式,质量提升缓慢的根本现状。
二、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的有效落实要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为根本
(一)资源共享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基于农村学校(园)、立足课堂教学、源于发现问题、自主研究学习、团队协作分工、中心学校(园)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中心学校(园)的办学优势和经验,最大限度实现農村学校(园)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充分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好“小而优、小而美、小而乐”的校园特色奠定基础,提升小规模办学效益。
(二)整体联动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以中心学校(园)为基地,统筹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训活动,促进合作、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与成功,推动学校(园)共同发展。
(三)引领辐射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将中心学校(园)相对先进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体系有机辐射。通过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训活动,有效激发和唤醒教师的内驱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有效提升结对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
(四)捆绑考核原则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实行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将中心学校(园)的年度考核与教学点学校的考核评价有机挂钩,捆绑考核。以此来督促中心学校(园)加强对教学点学校的指导与帮扶。
三、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遵循聚焦课堂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为导向
学校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效率,找出课堂教学中长期困扰教师的突出问题,科学安排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研训效果。
(一)以课堂训练为导向,苦练基本功
学段教研中心要依托城乡联盟研训共同体,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达标竞赛活动、基本功训练活动等比赛。新分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两节达标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以学段教研中心为单位,自下而上选拔,择优推荐竞赛对象。以赛代培,以赛代练,推动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网络应用为导向,开展网络研修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现代化电教设备,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网络培训,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名师讲座,浏览专家论坛,
跟帖访问同行空间,相互学习借鉴,积累教学心得,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三)以难点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研讨
学段教研中心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提前征求各个学校或教学点意见,梳理汇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集中优势兵力,着力解决一直困扰教师的疑难问题。
(四)以专业引领为导向,规范教学流程
学校要科学整合专业引领力量,发挥好骨干教师及名师的示范性带动作用。从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入手,成立学科教研攻关小组,专业引领,协作互助、实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五)以督导检查为抓手,凸显精细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是校长工程,学校(园)要全面落实校长亲自抓质量,分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协助校长抓督导检查的质量提升工程。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方位督导检查,对重点问题制订有效措施,实行跟踪整改。做到先规范,再提升,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模式。
四、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遵循骨干教师引领全员参与的工作措施为目标
中心校(园)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教师的真实需求,有目标地开展教师研训活动,以此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为学校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抓教师队伍,更新观念
校长要做好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依托学校教导处定期安排专业课的学习和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学科优势,构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要求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观课不少于20次,教师不少于10次。并认真做好观课议课笔记,内容翔实,反馈交流高效。
(二)抓骨干引领,强化带动
学校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按照学科教师特长,合理组建合作团队,充分发挥教研中心每一位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抓结对培养,优势互补
为促进教师特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学段教研中心每学年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都要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2-3名年轻教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并将培养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四)抓短板突破,彰显激趣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就会有缺点,当然教师也会有短板,而这个短板往往制约着教师的全面发展。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这就要求学校尝试变革陈旧的教研评价机制,着重培养教师的兴趣,建立一套能够促进教师自主教研的工作机制。比如每学期教师上一节展示课,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展示的内容等。
(五)抓教学反思,超越自我
反思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之余,与理论对话,读书明理、夯实底气、敢于质疑,实现自我超越;与实践对话,不断反省自己固有的思维假定,调整策略,变革方式,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六)抓外出培训,拓宽视野
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名额,精选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增长见识。要求培训教师要带着任务去,带着收获回。回校后必须对学段中心教师进行延伸培训或上好一节汇报课,最大限度地提高延伸培训的效果。
(七)抓课题研究,强基固源
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实现由过去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既要练好外力,也要兼修内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主动寻找、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积累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反思总结并提炼成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申报课题项目,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夯实教学内功,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优化自己的教学特长。
五、 “三学段一中心两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要以规范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抓手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落实课程育人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和探索高效课堂建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教育追赶战略”,推动学校(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 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重点从课程设置、教研组的组建和管理、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着手,细化过程,优化方法,规范程序,建立制度,靠实责任,强化绩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指导日常管理。
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将管理制度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规范严谨。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依据《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助推高效课程建设。校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深入课堂观课,加强观课议课力度,分析评价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建议,及时与教师交流,不断提高整体教研水平。创建高效课堂要坚持“重实干,有实效”的原则,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最终达到教师爱教会教,学生会学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推进“3 X”六模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建设中,要杜绝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克服重教法轻学法、重数量轻质量、重进度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重训练轻反馈的教学观念。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树立人文素养教育观,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健全的人格。
4.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编写教案。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学生以及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当堂检测题目,课件的准备与有效利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精准设计”,板书的提炼与编写,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加强考核评价,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规范实施。学校(园)要成立教学常规工作考评小组,推动各项常规管理措施的落地见效。学校(园)设计《导学案评价表》《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作业评价表》《教师辅导评价表》《考试检测工作评价表》《教师教研活动评价表》等考核评价表册,每学期对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组的评价结果,形成书面反馈材料,并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考核结果由教师签字确认。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在以后学校(园)的评先选优中,作为参考成绩优先推荐。通过一系列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學有序的激励竞争机制。
作者简介:吴龙,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