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即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如何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呢?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变革教学思想的关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科书及其他教学媒体都是客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创造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而服务于教学主体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只有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想跟着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掌握,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能愉快地完成。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这四法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培养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入入胜的氛围,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如在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时,先让学生回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乘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气氛很活跃,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各自的故事。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出课文里我和老师间的故事,把感受最深的事交流,体会师生感情。平常课堂气氛沉闷,那天学生情绪高涨,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乐意去学;不感兴趣的,如果强制他们去学,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孔乙己》时,学生对于孔乙己的“偷”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偷”属于坏品行,是值得批判的,二是觉得迫于生计而“偷”,是值得同情的,就让学生自由辩论。一个“偷”的异议,就会加深对小说主题和作者(或者说学生)对主人公态度的理解。对争议的问题,教师不必强求认识理解上的深度,有一点或有所认识也就可以了。因为这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对此,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善于为学生解决问题,并能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素质。
  三、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得靠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如教《送东阳马生序》时先疏通全文,进而揭示中心“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进而要学生自觉对照,从不同的现实生活,不同的感受与作者勤奋学习相比。学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所以文道统一,殊途同归。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如教《春》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乐朗诵,并找了几幅图片让学生寓乐于景,领悟、体会“春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境。注重用直观的画面去熏陶学生感受各种美。当然,脱离学生的实际去灌输美,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诱导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到达理性的审美观,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如教《明天不封阳台》时,根据教材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关于如何保护环境、鸟类谈谈个人的观点及保护措施。大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准备充分材料。演讲时落落大方,各自观点不同,提出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恩格斯说:“思维是最美丽的花朵。”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逐步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发挥这些主体作用,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反馈上都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理当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语文活动就肩负了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本文就开展语文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作一些粗略的阐述:  1、优化育人环境,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
期刊
内容摘要: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学中的教育性表现在教材内容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有人可能会认为:社会科学的教材确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自然科学的教材不一定如此。  关键词:高中化学 渗透 德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
期刊
在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仍然常常是老师负责的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听。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往往被忽略。所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听课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要做到这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利用
期刊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方法落后,成为制约高考历史成绩难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从老师“教”向学生“学”转变,是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将我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备课 预习 模式    历史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
期刊
一、围绕识字教学,注意说话训练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从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读音、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
期刊
纵观新课标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转变就是改变了教学中教与学中的地位。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总之,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    一、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大家应该都知道,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标定位在实施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角度。要求我们的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注重对科学活动的探究,以及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从而用好物理。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谈几点浅陋的看法。    一、利用新
期刊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面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并从中总结经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力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2)突出改变三个方面的改变。改变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
期刊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笔者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