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具體实施细则、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2-0052-02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01年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已逐步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清理、整顿、撤并了预算单位的多头账户,改变了层层汇缴、层层拨付的资金运行模式,实现了财政国库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账户存放的弊端,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监督管理、预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遏制腐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广泛推进和不断深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和成熟,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1.实有资金账户清理不彻底
预算单位应当彻底清理并撤销原有的实有资金账户(专用存款账户除外),按照规范化要求将所有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来运行,通过零余额账户先支付后清算,不得在实有账户中沉淀资金。但目前仍有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大量实有资金账户,使得某些资金长期游离于财政专户管理之外,容易造成财政性资金和实有资金之间的相互串用[1],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预算编制水平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效率的高低。目前仍然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到位,不按照预算编制流程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和细化、实操性不强,预算下达后资金很难及时用出去等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缓慢、执行效率不高。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内部控制还是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经费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内控监督机制缺失等。
4.现金结算方式存在漏洞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实现了对银行资金的全程监控。但是,由于公务卡实行的时间不长,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而现金结算方式最大的漏洞就是导致大量现金游离于系统监控之外,为使用假发票、虚开发票、凑票报销以及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银行账户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控
首先应进一步健全银行账户管理,制定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财政审批备案以及年检制度,规范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流程。其次是加大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的监管力度,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中“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将预算单位所有账户信息纳入其中,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全面、及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最后,进一步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工作。要彻底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取消,零余额账户以外的其余各类财政专用账户也应当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取消。只有真正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才能做到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核算。
2.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预算管理贯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始终,强化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编制流程,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是行政事业单位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核心内容。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根据单位职能,综合单位发展规划、各部门经费需求和事业收入等情况,将各项费用细化到末级科目[2],提高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细化各类用款事项的申请、审核、批准流程,坚决杜绝没预算、超预算支出。同时,建立预算绩效考评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制,强化预算执行分析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降低运行风险
完善内控体系,就是从最基本的设置岗位分工,划分不同的审批权限,到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及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分权分级,相互制衡,做到决策有依据、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评价;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具体来说,首先必须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分工,实现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确保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物,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保障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一些关键岗位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腐败。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制定规范的审批流程,严格控制审批范围。最后,要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和纠治。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控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4.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现金结算行为
公务卡结算制度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在选择,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措施。通过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建立起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联动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其资金流向、支出项目和金额等清晰可控,能够有效克服现金结算方式的诸多弊端。预算单位应当结合管理部门的制度体系,制订适合本单位的公务卡结算制度,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公务卡的结算范围、报销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公务卡结算制度在本单位实施的指导性和实操性[4]。
参考文献
[1] 高嘉忆.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探析.财会通讯.2013第5期(上).
[2] 刘利红.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财会学习.
[3] 陈丹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4] 刘敏.浅析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公务卡制度推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会计师.2012.0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2-0052-02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01年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已逐步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清理、整顿、撤并了预算单位的多头账户,改变了层层汇缴、层层拨付的资金运行模式,实现了财政国库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账户存放的弊端,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监督管理、预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遏制腐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广泛推进和不断深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和成熟,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1.实有资金账户清理不彻底
预算单位应当彻底清理并撤销原有的实有资金账户(专用存款账户除外),按照规范化要求将所有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来运行,通过零余额账户先支付后清算,不得在实有账户中沉淀资金。但目前仍有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大量实有资金账户,使得某些资金长期游离于财政专户管理之外,容易造成财政性资金和实有资金之间的相互串用[1],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预算编制水平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效率的高低。目前仍然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到位,不按照预算编制流程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和细化、实操性不强,预算下达后资金很难及时用出去等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缓慢、执行效率不高。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内部控制还是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经费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内控监督机制缺失等。
4.现金结算方式存在漏洞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实现了对银行资金的全程监控。但是,由于公务卡实行的时间不长,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而现金结算方式最大的漏洞就是导致大量现金游离于系统监控之外,为使用假发票、虚开发票、凑票报销以及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银行账户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控
首先应进一步健全银行账户管理,制定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财政审批备案以及年检制度,规范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流程。其次是加大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的监管力度,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中“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将预算单位所有账户信息纳入其中,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全面、及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最后,进一步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工作。要彻底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取消,零余额账户以外的其余各类财政专用账户也应当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取消。只有真正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才能做到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核算。
2.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预算管理贯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始终,强化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编制流程,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是行政事业单位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核心内容。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根据单位职能,综合单位发展规划、各部门经费需求和事业收入等情况,将各项费用细化到末级科目[2],提高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细化各类用款事项的申请、审核、批准流程,坚决杜绝没预算、超预算支出。同时,建立预算绩效考评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制,强化预算执行分析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降低运行风险
完善内控体系,就是从最基本的设置岗位分工,划分不同的审批权限,到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及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分权分级,相互制衡,做到决策有依据、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评价;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具体来说,首先必须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分工,实现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确保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物,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保障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一些关键岗位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腐败。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制定规范的审批流程,严格控制审批范围。最后,要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和纠治。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控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4.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现金结算行为
公务卡结算制度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在选择,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措施。通过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建立起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联动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其资金流向、支出项目和金额等清晰可控,能够有效克服现金结算方式的诸多弊端。预算单位应当结合管理部门的制度体系,制订适合本单位的公务卡结算制度,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公务卡的结算范围、报销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公务卡结算制度在本单位实施的指导性和实操性[4]。
参考文献
[1] 高嘉忆.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探析.财会通讯.2013第5期(上).
[2] 刘利红.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财会学习.
[3] 陈丹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4] 刘敏.浅析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公务卡制度推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会计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