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提升,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使他们增强规则意识,拥有家国情怀,进而发展其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做到理性和感性并重,知识和情感共同提升,实现教学目标。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课堂教学
引言: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和发展的最佳阶段,在这时,他们会逐渐地培育起自我人格意识,所以,在此阶段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佳时期。教师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时,应当积极地结合人文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引导,并加强法治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加健康、更加有效地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简单来说,即为人文科学的探究能力、知识水准以及人文科学所反映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一般来说,人文素养主要涵盖两点,即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详细来说就是涵盖了价值观、科学品质以及品德精神等内容。在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学生的精神发展,树立起学生的社会职责感以及人文素养。所以,现代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初中品德和法治课程中合理地渗入人文素养教育。另外,就目前来看,初中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包含了这几点,即浓厚的爱国情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在道德和法治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创新,依照初中生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合理且有力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品德观念,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精神,真正帮助他们处理生活或学习中的事情。而这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实效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精选案例,树立鸿鹄之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其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要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真谛,并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此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能展现美好人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鸿鹄之志,进而促使他们自己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除了要给学生介绍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等优秀的青年外,还要引导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搜索,寻找当今社会的有志青年,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你知道有哪些青少年展现了惊人才能,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吗?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上网搜索的任务,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个案例,并结合其中的精选案例进行讨论。
人文素养强调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将个人价值、感受及尊严作为衡量的尺度。若能結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则能让他们展现个性,更好地体会人生的价值。
2.参与实践,深化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以交通法规为例子,展开实践调查,看看交通法规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进行调查活动,调查人们对交通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人故意破坏交通规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中有不少路人不重视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随意乱穿马路的情况。有些司机也存在超速、酒驾等问题。有的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没有被抓住,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算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有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参与到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中,尝试通过创作绕口令、歌曲等方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化了规则意识,逐步认识到了交通法规对于生活安全的重要性。活动过后还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理性意识,认识到两者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拓展素材,滋养家国情怀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素材,并尝试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素材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讨论,说说从该人物身上能获得怎样的启迪,思考自己如果处于当时的背景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也能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担当”时,教师可以采用拓展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时事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引导学生阅读新闻“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国专家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并结合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是否只要管好自己国家就行了?为何要派遣专家去其他国家,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优秀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探究,认识到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折射着个人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感,并为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链接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4.课后实践,强化人文素养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也会让学生意识到拥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了这一能力,才可以对社会或自然作出改变。另外,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参与到“交通小协警”实践活动中,和交警叔叔共同处理那些违背交规的行为和现象,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地意识到秩序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上不文明的现象,并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此类现象的看法,同时制定出合理高效的处理措施,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推动学生人文思想及其品质的优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需要重视评价,要突出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点评,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生活或学习中提高注意力,不断地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改进这些不足和缺点,尽量做一位优秀的、高素养的中学生。
结论:总的来说,正处于旺盛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更应当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因为这关乎他们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人员,在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时,应重视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充分掌握初中生的内心诉求,主动指引学生培育正确的观念,培养出有助于他们进步和成长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课堂教学
引言: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和发展的最佳阶段,在这时,他们会逐渐地培育起自我人格意识,所以,在此阶段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佳时期。教师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时,应当积极地结合人文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引导,并加强法治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加健康、更加有效地成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简单来说,即为人文科学的探究能力、知识水准以及人文科学所反映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一般来说,人文素养主要涵盖两点,即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详细来说就是涵盖了价值观、科学品质以及品德精神等内容。在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学生的精神发展,树立起学生的社会职责感以及人文素养。所以,现代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初中品德和法治课程中合理地渗入人文素养教育。另外,就目前来看,初中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包含了这几点,即浓厚的爱国情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在道德和法治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创新,依照初中生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合理且有力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品德观念,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精神,真正帮助他们处理生活或学习中的事情。而这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实效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精选案例,树立鸿鹄之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其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要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真谛,并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此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能展现美好人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鸿鹄之志,进而促使他们自己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除了要给学生介绍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等优秀的青年外,还要引导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搜索,寻找当今社会的有志青年,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你知道有哪些青少年展现了惊人才能,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吗?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上网搜索的任务,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个案例,并结合其中的精选案例进行讨论。
人文素养强调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将个人价值、感受及尊严作为衡量的尺度。若能結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则能让他们展现个性,更好地体会人生的价值。
2.参与实践,深化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以交通法规为例子,展开实践调查,看看交通法规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进行调查活动,调查人们对交通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人故意破坏交通规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中有不少路人不重视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随意乱穿马路的情况。有些司机也存在超速、酒驾等问题。有的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没有被抓住,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算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有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参与到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中,尝试通过创作绕口令、歌曲等方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化了规则意识,逐步认识到了交通法规对于生活安全的重要性。活动过后还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理性意识,认识到两者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拓展素材,滋养家国情怀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素材,并尝试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素材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讨论,说说从该人物身上能获得怎样的启迪,思考自己如果处于当时的背景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也能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担当”时,教师可以采用拓展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时事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引导学生阅读新闻“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国专家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并结合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是否只要管好自己国家就行了?为何要派遣专家去其他国家,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优秀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探究,认识到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折射着个人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感,并为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链接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4.课后实践,强化人文素养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也会让学生意识到拥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了这一能力,才可以对社会或自然作出改变。另外,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参与到“交通小协警”实践活动中,和交警叔叔共同处理那些违背交规的行为和现象,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地意识到秩序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上不文明的现象,并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此类现象的看法,同时制定出合理高效的处理措施,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推动学生人文思想及其品质的优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需要重视评价,要突出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点评,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生活或学习中提高注意力,不断地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改进这些不足和缺点,尽量做一位优秀的、高素养的中学生。
结论:总的来说,正处于旺盛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更应当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因为这关乎他们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人员,在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时,应重视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充分掌握初中生的内心诉求,主动指引学生培育正确的观念,培养出有助于他们进步和成长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丁恒群.试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凸显人文精神[J].新课程导学,2018(30):48.
[2]张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6):53.
[3]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27.
[4]于曜铜,肖莉华.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内涵,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