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道德观、詹姆斯对霍桑的批判及继承等方面分析总结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上对前辈霍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纳撒尼尔·霍桑 道德观 乡气 浪漫传奇
  1.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19世纪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品《红字》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国19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亨利·詹姆斯从小随家人往返于欧美大陆,接受欧洲文明的熏染,对欧洲文化情有独钟。詹姆斯的创作,上承欧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下启欧美现代主义,具有转型时期作家所有的复杂性。过去的文学史把他归入现实主义作家。近来学术界发现詹姆斯的作品具有驳杂多样的特点,不是现实主义这一标签可以苑囿的。1879年,詹姆斯出版《霍桑传》,这本传记可以被看作定居伦敦三年之后詹姆斯以欧洲人的眼光对美国文化进行的一次认真反思与清算。在这本著名的传记中,詹姆斯在欣赏霍桑优美细腻的风格和文笔的同时,似乎为美国文学一直以来缺少小说创作素材找到了原因,这也可以被看作詹姆斯对美国本土文化匮乏的不满及他最终决定侨居欧洲的理由。詹姆斯从传统文学走来,继承了霍桑的“心理深度”,把霍桑的“浪漫传奇”故事转化成一种表现“心理现实”的艺术技巧,从而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的文学领域。
  2.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道德观
  2.1亨利·詹姆斯与霍桑道德观的不同
  分析詹姆斯与霍桑的不同道德观可以找到詹姆斯对霍桑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需小心对待的是,詹姆斯谈到的“道德”不是指传统小说中的道德说教,而是作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责任意识和智性资质:“一件艺术品最深刻的品质将永远是它的作者头脑的品质。作者的才华愈是卓越,他的那部小说、他的那幅画、他的那个雕像,也就相应的愈是富于美和真的素质。要使一件作品由这些素质构成,我认为足以成为创作的目的。一个浅薄的头脑绝对产生不出一部好小说来——我觉得对于写小说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包括了所需的一切道德基础的原则。”由此可见,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十分重视作家内心道德意识的现代主义作家,关于他的道德观,我国学者认为“亨利·詹姆斯的主要兴趣在于刻画‘优美的良知’。他心目中居于首位的不是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而是人物的情操和品德”。美国学者则认为“詹姆斯的道德永远是与文学和智性紧密相连的”。詹姆斯的原则是,只有当作品具有宜人的美学价值时,伦理观念才会获得成功。而霍桑,从根本上讲,他的道德观是清教徒的道德观,他的作品是清教伦理的寓言。当然,霍桑曾多次指出清教徒的缺点和谬误之处。
  在霍桑的“道德观”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及美国的民主精神熔为一炉。与霍桑对新英格兰清教传统中“孤独内省”的否定形成对照的是,詹姆斯认为孤独内省是他的主人公摆脱天真无知、走向成熟经验的必经之路。孤独内省在詹姆斯的小说中不但不是脱离现实的恶行,反而只有通过这座内省的桥梁,他的人物才能真正从自我虚构的想象世界走进社会,走进现实。教义道德毕竟是神性的、虚幻的,超越了传统中道德因素所获得的是智慧,是一种哲人和艺术家的智慧,因此,詹姆斯获得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优美良知,霍桑只获得与上帝的结合。
  2.2亨利·詹姆斯与霍桑对“孤独”的不同看法
  孤独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无情地折磨着作家敏感的心灵,又赐予作家创作的丰收。然而在霍桑这里,艺术家的孤独没有理解为一种创作的需要,而成了他一生渴望摆脱的桎梏。在霍桑看来,离群索居有助于滋长艺术家的“冰冷的清高”,使他们变得“铁石心肠,冷若冰霜”,不符合基督教宽容博爱的美德。与霍桑反对独身、倡导参与生活的道德观形成对照的是,詹姆斯主动从生活中撤退,他不仅在生活上保持独身,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一步步走进艺术家的象牙之塔忠于艺术的需要,用精美的小说艺术提升现代读者的品位成为艺术家的詹姆斯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2.3亨利·詹姆斯和霍桑对智慧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
  在道德观方面詹姆斯和霍桑第三个区别在于对智慧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霍桑面对智慧与道德的选择时似乎认为由于人性的弱点,智慧成了万恶之首,面对智慧与道德的矛盾,霍桑主张弃智从善,在霍桑的作品里,智慧是虚荣的祸根,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天然和谐之状态。相反的是,詹姆斯却认为无知是一切不幸的祸端,智慧才是保证善良得以实现的前提。这种区别表现的仍然是作为清教徒的霍桑和作为艺术家的詹姆斯道德观的差异。也是詹姆斯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主义大师”的原因。詹姆斯的小说体现出一种人生感悟:纯然的智慧固然不是人生理想状态,纯然的美德未必就能成就善事,人生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道德与智慧的结合,一个富有同情心和道义感的人一定要在失败和挫折中获得一种强烈的现实感,方可保护自己的美德不碰壁。
  2.4亨利·詹姆斯和霍桑对“恶”的不同理解
  关于“恶”的救赎作用,霍桑和詹姆斯也有不同的理解。體现在作品中就是,“恶”使霍桑的人物获得怜悯与同情,以基督教的博爱与社会紧密相连;詹姆斯小说中的“恶”的意义在于它带给人以经验和智慧,正是对生活阴暗面的意识让这些单纯理性的美国人走向成熟,最终收起理想的翅膀,降落地面,面对现实。在詹姆斯的意识里只有“善”没有“恶”的人生是不会给人以现实附着感的,曾自称为“世界主义”的詹姆斯任其思想游走在两个相异国度,看到的现实是一种与外部世界联系更紧密的人的坚持与变化,他作品里的人物获得一种沉稳的现实感。
  至此,詹姆斯出于艺术的需要对于新英格兰的“反躬内省”传统的肯定、他在道德与智慧之间对后者的强调、与皈依艺术而非生活都让我们清楚地把他作为艺术家与清教徒的霍桑区别开来,成为他在思想和眼界上超越美国前辈作家的主要表现。   3.霍桑的“乡气”
  詹姆斯是霍桑的继承人,也是他一贯的批评家和对手。霍桑狭隘的民族意识和迂腐的宗教视野,其作品中体现的视野和内容的局限性都成为詹姆斯的批评对象。詹姆斯把霍桑的这些特点用了一个“乡气”表示。詹姆斯说:“霍桑对意大利艺术中的胡搅蛮缠(importunity)很厌倦,对此,他的品位实际上并不敏锐,从来没有开化过。”霍桑难以以艺术家的眼光接纳异己文化,在詹姆斯看来,这便是霍桑的“乡气”所在。在璀璨的欧洲艺术面前,他表现得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羞涩的孩子。
  4.詹姆斯对霍桑的继承和批判
  浪漫传奇的主要成分如象征手法、寓意、意象成了现实的一部分,成了詹姆斯后期故事的主要内容,格林沃尔德说,在詹姆斯的小说中,“浪漫传奇不仅是一种想象的产物,而且是现实的一個方面”。因此,我们可以把詹姆斯的小说发展看作由现实主义向浪漫传奇逐渐变化的一个过程。
  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传奇》一书的最后一章中,格林沃尔德说:“对詹姆斯而言,浪漫传奇与其说变成了一种文学流派,还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认识和理解的方式。”詹姆斯从来没有将“浪漫传奇”与“小说”严格对立起来,霍桑认为小说是小说,是真实的、忠于现实的,关注人物外在的真实,传奇是与小说不同的,是忠于人类心灵的真实,自由地展示内心的真实状态。尽管詹姆斯捡起了霍桑的浪漫传奇作为表现的媒介,但是,他与霍桑使用传奇手法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霍桑把它们变成了道德寓言的辅助工具,詹姆斯用它们挖掘潜藏在人物潜意识层面上的深刻动机。詹姆斯自始至终刻意划分出传奇与小说的概念,在他的小说中,两者的使用都是水乳交融的,但是,前期的小说和后期的小说中两者的使用比重却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罗德里克·哈德逊》(1875)、《美国人》(1876)到《金碗》(1904),单从小说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前期的小说重在追求与现实的契合与接近,后期的小说几乎成了小说艺术的寓言。詹姆斯曾经在《霍桑传》中写道霍桑的人物是“类型”而非活生生的人物,没有想到在写作生涯的后期他自己也不经意地步了霍桑的后尘。
  19世纪,“接近现实”一直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目的,詹姆斯获得接近现实的手段逐渐从艺术的镜像功能转移到艺术的描绘、艺术的创造功能,这些都是詹姆斯从霍桑的浪漫传奇作品中对主观性的强调那里继承下来并发展了的东西。如果说霍桑的人物内在化了的现实偏重于完成作者赋予他们的道德使命的话,那么詹姆斯人物身上就更多的具有现代艺术家的自主性和独创意识,这些获得了生活秘密的艺术家型的人物因为具有生活的主动权和创造能力,最终成为一个个理想现实中的主人,控制着一个个新的生活局面。
  詹姆斯对霍桑的发展不流于简单的超越,而是伴随着愧疚与矛盾认识与重新认识的。在对霍桑的分析批判中,詹姆斯从怀疑他的浪漫传奇主题的表现效果开始,到赞赏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浪漫传奇手法,他把这种文学主题转变为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文学技巧,这不仅是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创造性过渡。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朱雯,等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Henry James. The Art of The Novel-Critical Prefaces By Henry James[M]. Massachusett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4.
  [3]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敏琴.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参照,结合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钢琴之思维要求,提出了“模块主题探究”的课程研发路径,并构建了“创设主题情境、发现探究问题、构建探究思维、有效高效练习、交流评价提升”的课堂实施策略,推动高职钢琴教学目标、方式、实践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职学生钢琴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模块主题探究 课堂构建  核心素养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既涉及专业知
摘 要: 佛山文苑人物作为文化精英,對佛山文脉传播影响深远,但是素来缺少系统梳理和学理探究。通过纵向梳理和横向梳理及文脉载体的分析,有助于形成对佛山文脉清晰完整的规律性认知。透过纷繁的表象,提出“乡群取向”“道德践履”“贤能效应”“榜样示范”等解释框架,探寻出千百年来佛山文脉传播的深层机理。  关键词: 佛山 文苑人物 文脉 传播 学理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
摘 要: 本文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剖析法国经典教育题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简述和蕴涵其中的教育教学智慧,以此为基从地理学科背景和学科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些有关高中地理语言魅力、地理分层、地理环境、地理角色扮演和地理情怀等教学方法,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放牛班的春天》 教育智慧 地理教学方法  一、地理高
摘 要: 招聘会是最基础的就业服务之一,其举办成效事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与“量”。本文通过分析江苏32场招聘会现场调查的招聘需求、简历满足度和达成率等数据,建议从征集高端需求、拓展信息服务和丰富活动内涵等方面提升招聘会的举办成效,从而帮助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地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招聘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摘 要: 本文结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探讨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教学质量诊断体系构建的意义,进而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体系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 教学质量诊断 校企深度融合 国土测绘与规划  一、校企深度融合下教学质量诊断体系构建的现状  教学质量诊断是当今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是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校企深度融合下的教学质量诊断体系的构建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职业教
摘 要: 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8级大类学生的学习调查发现,“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效果很好,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地理科学知识体系,并对专业分流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但由于课程理论学习难度大、课堂实践不足,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未来应当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层教学,对绝大部分学生适当减少课内理论教学而增加实例讲解和实践演练,提高“经济地理学”教学的通识化;
摘 要: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学生成才的发展质量,关系我国未来发展动力。本文以衡水学院为例,分析高校教师思想发展状况,讨论有关问题出现的成因,为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水平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教师教育工作有理论帮助。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思想状况 衡水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数量实现大幅度增加,教师在思想方面呈现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了
摘 要: 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选取2016年至2019年共442名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作为分析对象,内容包括一次性就业率、毕业去向类型、毕业去向地域分布分析等。结果显示,四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99.08%,学生毕业去向多元化,地域分布比较集中。基于学院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校阶段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创新训练,毕业后选择国内外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增加,学生创业教育仍需加强。  关
摘 要: 《小小小小的火》是美國华裔女作家伍琦诗的第二部长篇著作,一经发表便引发无数关注。本文分析了小说的多重、复杂又多样的创作手法,探索了小说的主题。四个家庭的故事构成了小说复杂的多线索框架,多主角的设定让小说跳出了唯一主角的传统人物塑造手法;跳跃、时空倒错的倒叙和插叙手法的频繁使用进一步增添了小说的复杂度,多领域的话题涉及又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这种多元复杂的创作手法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通过主要
摘 要: 网络中文教学,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及“互联网 教育”的发展而迅猛发展。本研究在“互联网 ”视域之下,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网络中文项目为研究对象,对  该项目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实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评析。旨在提供有效建议,通过对该项目的个案研究,推动网络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网络教学 翻转课堂 案例分析  伴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互联网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