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点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转变。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改革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教学理念众说纷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学流派林林总总……然而,评价语文课堂不外乎三个关键词:语言、思维和情感。具体来说,就是品味优美语言、拓展感性思维和提升人文情感。要做到三者融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课堂有效提问就是这项工程的一个突破口,而这也是“课堂革命”的一个突破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笔者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就紧紧抓住学生课堂有效提问这个“点”,以期通过这个“支点”来撬动语文“课堂革命”这个“地球”。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主次之辩:教师专业引领与学生同伴互助
陈宝生部长指出:“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传递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观:学习主体要明确是学生自己,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类型,教学方式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我们知道: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多是教师主导下形成的一个学习场,更多的是教师在堂上唱“独角戏”,课后布置机械的作业,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就无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要实现“课堂革命”,首先是教师观念的革命,只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才会带来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改变。
知名学者刘良华教授在一次培训会议上语出惊人,他指出:“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是最重要的,课堂的管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还举了魏书生的课堂为例,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通过“民主”和“科学”这两个管理要素,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课堂革命”要从教师主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讲,也就是教师要先管理好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管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指向育人的行为,管理是一种指向效率的行为。要使育人的过程有效率,就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教学改革当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比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来得更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在推进“课堂革命”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重要,更直接,也更有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老师的专业水平高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但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实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就是语文课堂该怎么管理?特别是基于“学生素养核心”培育的课堂该怎样管理?这时一个教育专業名词进入我的视野,它就是“同伴互助”。所谓“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首先提出的概念,原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育名词,它不仅适合于教师,同样适用在学生身上,而且效果更为突出。我们所说的“同伴互助”放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就是指学生之间通过问题的交换分享、合作研究以及磋商解决,从中实现语言的内化、思维的彰显和情感的酝酿,并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过程。可以说,实施“同伴互助”提问就是实施“课堂革命”、推行课堂管理的重要一步。
“同伴互助”提问对于课堂管理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七年级语文课本《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主次之辩:教师专业引领与学生同伴互助
陈宝生部长指出:“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传递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观:学习主体要明确是学生自己,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类型,教学方式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我们知道: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多是教师主导下形成的一个学习场,更多的是教师在堂上唱“独角戏”,课后布置机械的作业,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就无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要实现“课堂革命”,首先是教师观念的革命,只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才会带来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改变。
知名学者刘良华教授在一次培训会议上语出惊人,他指出:“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是最重要的,课堂的管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还举了魏书生的课堂为例,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通过“民主”和“科学”这两个管理要素,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课堂革命”要从教师主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讲,也就是教师要先管理好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管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指向育人的行为,管理是一种指向效率的行为。要使育人的过程有效率,就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教学改革当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比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来得更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在推进“课堂革命”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重要,更直接,也更有效。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老师的专业水平高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但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实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就是语文课堂该怎么管理?特别是基于“学生素养核心”培育的课堂该怎样管理?这时一个教育专業名词进入我的视野,它就是“同伴互助”。所谓“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首先提出的概念,原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育名词,它不仅适合于教师,同样适用在学生身上,而且效果更为突出。我们所说的“同伴互助”放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就是指学生之间通过问题的交换分享、合作研究以及磋商解决,从中实现语言的内化、思维的彰显和情感的酝酿,并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过程。可以说,实施“同伴互助”提问就是实施“课堂革命”、推行课堂管理的重要一步。
“同伴互助”提问对于课堂管理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七年级语文课本《